“内蒙在线”——打造内蒙古自治区文化门户网站! 内蒙在线 | 《忽必烈》电视连续剧官网 | 草原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 | 乾元驿 | 资讯 | 北方游牧民族专栏 | 国际能源大会 

朱见深-储位动荡的太子

    明朝天顺八年(1464年)正月,明英宗朱祁镇病死于乾清宫。同年,太子朱见深即皇帝位,是为明宪宗,以明年为成化元年。明宪宗初名见睿,生于正统十二年(1447年)十一月初二日,为周贵妃所生。正统十四年八月朱祁钰摄政,皇太后册立为皇太子。景泰三年(1452年)废为王。天顺元年(1457年)复立为太子,改名见深。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八月二十二日死于乾请宫,终年49岁,庙号宪宗。


    朱见深不满两岁便被册封为太子,但是这位生于政局动荡时代的太子,其储位也因政局的动荡而动荡不已。朱见深是英宗朱祁镇的长子,当时与次子见清、三子见湜均为庶出。“土木之变”英宗成了蒙古人的俘虏,京城一片恐慌,朝廷不能无主,考虑到瓦剌的进攻和要挟,英宗的母亲孙太后命朱祁钰监国,令文武群臣,大小事务,均听朱祁钰发落。对于人心不稳的时局,孙太后此举受到朝野上下的拥戴。可是仅隔一天之后,这位皇太后忽然又下圣旨,欲立英宗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朝廷毫无准备,皆瞠目结舌,礼部有关册封皇太子仪式的意见尚未提出,太后就正式颁布调令。孙太后何以在此时急于立不满两岁的朱见深为太子?此乃事出有因,孙太后原为宣宗贵妃,而皇后为胡氏,后来孙氏受宣宗宠幸,且生了“皇长子”,便以胡氏多病无子为由,废胡氏而立孙氏为皇后。宣宗第二个儿子,即英宗唯一的弟弟,便是朱祁钮,生母是贤纪吴氏。对孙太后来说,儿子祁镇被蒙古人掳去,生死难测,如吴氏之子祁钰监国,一旦祁镇有意外,祁钰兄终弟及做了皇帝,那太后岂不是吴氏?岂能让关氏压过自己?如立自己的孙子见深为太子,即使英宗死于蒙古,那么皇位不应是郕王而是自己的长孙见深,经孙太后的这般苦心安排,年幼的朱见深便成了皇位的合法继承人。


    太子是皇位的法定继承者,但是朱见深的储位却不是安稳的。正统十四年八月十一日,即朱见深被立为皇太子以后的第六天,在京百官联名上疏,说圣驾北狩,皇太子幼冲,国势危殆,人心汹涌。国不可无长君,为安社稷,请朱祁镇即皇帝位。面对群臣的联合行动,孙太后无奈,违心地作出让步,于是朱祁钰即皇帝位,是为代宗景泰皇帝。但是这位继承了长兄皇位的朱祁钰刚一即位就想废见深而立自已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见条件尚未成熟,只能作一些试探和准备的举动。


    七月初二是景帝之子见济的生日,十一月初二是太子见深的生日,金英虽回答无误,但不久便以其他罪下狱。为了易储的目的,景帝还对一些在朝举足轻重的大臣无故赏赐,以便拉拢他们支持自己的易储打算。


    景泰三年(1452年)四月,景帝盼望已久的易储机会终于到来,即广西思明土官都指挥黄竑上疏建议易储。黄冈因杀兄黄碉及侄黄钧被逮下狱,为侥幸求免一死,遂迎合上意而倡易储之说。景帝览奏之后,连称“万里外乃有此忠臣”!并立即下发廷臣集议,但第二天廷议,百官无人敢率先表态,最后司礼太监兴安打破僵局,逼迫百官强行签名,于是内阁首辅陈循、礼部尚书胡濙、吏部尚书王直签名后,参加廷议的91位官员也皆签了名。之后,草易储记书,颁布天下,册立朱见济为皇太子,朱见深改封沂王。至此,景帝总算如愿以偿,但只过了一年多,即景泰四年(1453年)十一月,朱见济就因病死去,见济是景帝独子,别无子嗣,因此,重立见深为太子的风潮又起。景泰五年五月,监察御史钟同首先上疏极言复储之事:“父有天下,固当传之于子,乃者太子薨逝,足知天命有在。臣窃认为,上皇之子即陛下之子,沂王天资厚重,足令宗社有托。伏望扩天地之量,敦友于之仁,’蠲吉具仪,建复储位,实祖宗无疆之休。”(《明史》卷一六二《钟同传》)紧接着礼部郎中章纶也上疏请“还沂王之储位,定天下之大本。”景帝览疏,怒不可遏,当时天色已晚,宫门已上锁,仍命人从门隙中传出手敕,当晚便将章纶下于诏狱,后又逮钟同下狱,二人在狱中颇受惨痛之苦。所以数年之间无人再敢提及复储之事。 —直到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景帝病危,朝臣王直、胡濙、于谦、商辂等人主张复立见深为太子,虽然有王文、萧镃等人的反对,但主张复立见深为太子的人还是占多数的。当晚,诸臣推举商格草疏,因奏疏拟定后,天色已晚。准备第二天早朝上疏,再作廷争,定要复立见深为太子。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当天深夜,发生了“夺门之变”,英宗复辟了。


     英宗复辟,再次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朱见深复立为太子,这是顺理成章的事。但有人分析说,当时景帝病重无子,见深众望所归,景帝很快就要离开这个世界,朱见深会顺乎自然地继承皇位,如果从这一角度来看,那么英宗复辟反而使朱见深晚坐了七年的皇位,多当了七年的太子。天顺元年(1457年)三月初六日颁诏天下,册立见深为太子,但这份诏书又出了问题,把见深写成见濡,群臣莫名其妙,猜测不已,以为储位又出了问题。《明宪宗实录》说“上初名见深,至是改名见濡。诏书失写其故,颁行天下,人皆惊相问曰:‘此非向所太子乎?何名之不同也。”’原来宪宗此前名见深,至此改名见濡,人不知其故,所以又是一场虚惊。从表面上看朱见深已经成为皇位的合法继承人,不会再出什么问题,但是英宗对自己的这位庶出长子实际上并不满意,所以病重期间,便“有间东宫于帝者”。此时英宗除见深外还有六位皇子,大有选择的余地。英宗为此曾召见大学士李贤商量此事,但李贤已不愿皇储再起风波而影响朝政,力劝英宗三思,英宗问道:“然则必传位太子乎?”李贤乘机将此疑问语变为肯定语而答曰:“宗社幸甚。”这样,朱见深的储位又一次渡过了险情。英宗遂命召见太子见深,李贤急扶见深拜倒在英宗脚下,朱见深抱着病重父亲的双脚痛哭失声,英宗见到自己的亲骨肉如此,也泪流而下,父子间的隔阂在这瞬间已经烟消云散了,至此,朱见深储位的动荡才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