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在线”——打造内蒙古自治区文化门户网站! 内蒙在线 | 《忽必烈》电视连续剧官网 | 草原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 | 乾元驿 | 资讯 | 北方游牧民族专栏 | 国际能源大会 

朱高炽-用人行政有补前朝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成祖死于北征归途。大学士杨荣、少监海寿奉遗命驰赴北京报丧。太子派太孙去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迎丧。这时,京兵随征,城中空虚,难以应付可能发生的事变。汉王高煦在乐安,令其子瞻沂窥探朝廷。瞻圻频向乐安驰报,一昼夜六七次。高煦还密派人至京,以备策应。在皇位继承的关键时刻,大学士杨士奇、杨荣与尚书蹇义、夏原吉等妥善处理军事,定丧仪,议国政,使太子于当年八月十五日顺利即位,下诏改明年为洪熙元年。


     仁宗即位时,明朝面临着这样一种局势:从政治上看,永乐以来皇权不仅再度集中,而且得到进一步加强。从军事上看,连续北征已使鞑靼、瓦剌的势力大为削弱,迁都北京更加强了明朝在北边的地位;但是,长期用兵交耻却使明朝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在南边陷于十分被动的境地。从经济上看,由于战争和迁都,国储亏空,财政不理,成为日益严重的问题。迁都北京后,统治中心北移,经济仍然依赖东南供给。大规模用兵和营建,以及随之加重的封建剥削,使阶级关系趋向紧张。永乐后期,户部尚书夏原吉等反对继续北征,主张休兵养民,成祖不能采纳。仁宗即位后,顺应形势,采取措施减轻民困,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在用人行政方面有补于前朝。


     成祖死后,仁宗立即释放夏原吉等因谏阻北征而下狱的大臣。监禁十年之久的东宫旧臣,如黄淮、杨博等,同时开释复官。解缙妻子宗族也从辽东释回原籍。稍后,又下诏宽赦建文诸臣家属。仁宗这样做,开了明代新帝即位及时平反冤狱的先例,有利于维系人心和稳定统治秩序。


     仁宗采纳夏原吉等建议,在即位记中明令停罢下西洋宝船及在各地采办金银等物。多次下“宽恤”之令,实行赈灾蠲免。其中重大灾蠲有: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九月免征开封府本年秋粮;洪熙元年(1425年)四月减半征收山东及淮安、徐州府本年夏税秋粮等。仁宗和内阁担心户部阻格诏令,还直下玺书令地方蠲免。


     提高阁权,是仁宗调整统治机构的重要措施。内阁设于成祖即位初,当时阁臣品级不高,但已不同于太祖时“只备顾问”的殿阁大学士,而是直接“参预机务”的近臣。阁臣职兼辅导太子、太孙,对确定储位和皇位继承起了重大作用。仁宗即位后,阁臣由正五品的大学士加官至侍郎、尚书,并授以公孤之衔。从所兼荣衔看,地位最重要的阁臣杨十奇仅次于吏部尚书蹇义。阁臣虽不管理部事,地位却大大提高了。内阁实际已成为协助皇帝决策的机构,这对国策的转变和重大政务的决定产生厂积极的影响。


     仁宗即位前长期监国,对朝政得失已有比较深切的体会。即位后,优礼内阁和赛、夏等大臣,他们的建议多被采纳。为了褒奖他们直言,仁宗还分别赐以“绳愆纠谬”印章。对此旧史称颂备至。仁宗作出虚怀纳谏的姿态,固然有勉励臣下言事的用意,但谏言被采纳的,不过大臣数人而已。他对地位较低,敢于直指过失的廷臣,却常加折辱。大理少卿弋谦应记陈事,仁宗嫌他言词过激,礼部尚书吕震、都御史刘观等迎合帝意,交章劾奏弋谦“诬罔卖直”。仁宗问杨士奇,杨十奇从容答道:“陛下诏求直言,不宜以谦言触怒。今四方朝觐之臣皆集阙下,见谦如此,将谓陛下不能容直言。”仁宗有所感悟,却仍免弋谦朝参,以示惩戒。后来,上疏言事者日见减少,仁宗又召杨士奇商议。杨士奇建议仁宗降救引过,仁宗勉强采纳,复弋谦朝参。不久,升弋谦为副都御史,命往四川罢采木之役。名为提升,实加贬斥。侍读李时勉上疏,言及仁宗居丧近摈纪,日旦未临朝等事。仁宗得疏,勃然大怒,召李时勉至便殿。李时勉应对不屈,仁宗竞命武士用铁瓜击折其胁。—t谦直言被贬,李时勉廷争被击,暴露了仁宗气度狭小,滥用刑罚的一面。


     李时勉被击第二日,仁宗忽然病危,召蹇义、杨士奇、黄淮、杨荣至思善门,命杨十奇写敕书,派太监海寿驰赴南京,召太子瞻基。又一日,即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十二日,死于钦安殿,终年四十八岁。仁宗之死颇暴,宣德初罗汝敬上书杨士奇,曾言“先帝嗣统,未及期月,奄弃群臣,揆厥所由,皆憸壬小夫献金石之方以致疾也。”仁宗时,罗汝敬官侍讲,也因言事获罪,与李时勉同时下狱。成化时人陆釴曾就仁宗之死问及雷太监,据云死于阴症。由此看来,滥服金石之方医治阴症,当是仁宗死因。


     太子瞻基即位,为其父上溢号“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庙号仁宗,葬献陵。献陵修于宣宗即位后,规制遵仁宗遗诏从俭,三月而成,不及成祖长陵宏大。明代帝王陵寝,仁宗以后尚俭,至世宗营永陵,规制始侈。


     仁宗后张氏为太子纪时,曾对保全储位起了有益的作用。史称张氏“中外政事莫不周知”,她对宣宗和英宗朝政也有积极影响。英宗即位,年方九岁,张氏以太皇太后抚帝听政。正统七年(1442年)张氏死,溢诚孝皇后,合葬献陵。


     据《明会典》所载,仁宗七纪,三葬金山,其余从葬。考之《宣宗实录》,上仁宗溢号同日,追谥皇庶母贵纪郭氏为恭肃淑纪,王氏为贞惠丽纪,王氏为惠安顺纪,谭氏为恭僖充纪,又有溢恭靖而无纪号的黄氏。以上当为仁宗殉葬摈纪。其中郭氏和二王氏,仁宗即位后已册为纪。


     仁宗10子7女。长子宣宗瞻基、三子越王瞻塘、五子襄王瞻墡,为皇后张氏所生。二子郑王瞻埈、四子薪王瞻垠、七子淮王瞻墺,为贤纪李氏所牛。六子荆王瞻堈,为顺纪张氏所生。八子滕王瞻皑、九子梁王瞻垍、十子卫王瞻埏,为贵纪郭氏所生。瞻根幼荡,王位系追封;越王、滕王、梁王、卫王,后皆因无子而封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