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在线”——打造内蒙古自治区文化门户网站! 内蒙在线 | 《忽必烈》电视连续剧官网 | 草原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 | 乾元驿 | 资讯 | 北方游牧民族专栏 | 国际能源大会 

最后的迷踪(关于朱允炆的死)

    燕师入南京,宫中大火冲天。燕王带领人马杀入宫中,连续清宫三日。宫人、女官、内官,差不多都被杀害,只有那些得罪建文帝的除外。朱棣最关心的是要找到建文帝,但建文帝究竟到哪里去了,谁也说不清楚。有的说建文帝在大火中已被烧死,有的说烧死的不是建文帝而是皇后,一些宫人、内官把灰烬中的皇后的尸体故意说成是建文帝的尸体,也有说建文帝已逃之天天的。如果建文帝真的逃出,对朱棣的威胁就非同小可,因为建文帝是合法的皇帝,还会有相当的号召力。于是,朱棣先后派出很多人出去查访,追寻建文帝。永乐五年(1407年),朱棣派胡溁假称寻访仙人张三丰,去寻访建文帝。张三丰外号张邋遢,是个有名的道士。胡潆的查访先后长达十六七年,直到朱棣临死的时候才告一段落。甚至明朝人认为郑和下西洋、陈诚使西域的目的之一也是为了寻找建文皇帝。那么建文帝究竟到哪里去了呢?


    据说,南京金川门失守时,建文帝见大势不好,仰天长呼,东西奔走,想要自杀。这时,翰林院编修程济说:“与其自杀,不如逃走。”少监王钺走来,向建文帝跪进一筐。他说:“高皇帝(朱元璋)临终时留下了这个筐子,说是如临大难,就打开它。我一直把它收藏在奉贤殿东侧。”只见一大红筐四周用铁固得很牢,两把锁内也灌了铁。建文帝一见祖父留下的这个东西大放悲声,连忙让人焚烧宫殿。马皇后跳入火中而死。程济打碎铁箧,里面是三张度碟(管理宗教事务的机构颁发给出家人的证件),分别写着三个名字:应文、应能、应贤,架裟、帽、鞋、剃刀,应有尽有,还有lo锭白金。“应文”便指朱允炊了。在场的还有吴王府教授杨应能、监察御史叶希贤,便是“应能、应贤”了。箧内还用红颜色写着两行字:“应文从鬼门出,余从水关御沟而行。薄暮,会于神乐观之西房。”


    建文帝说: “这真是天数呀!”于是,程济为建文帝剃了发(另有一说,僧人博洽为建文帝剃的发),杨应能、叶希贤也都剃了发,穿了架裟,准备出走。他们从鬼门分别悄悄出宫,这时正有一只船在岸边等候,撑船的是神乐观的道土王升。他看见建文帝走来,叩头称万岁,说:“臣原知陛下会来的。高皇帝曾经托梦给我,让我今天在这里等候。”他们乘船走到太平门,玉升又引他们至神乐观。这时正是薄暮时分,一会,杨应能、叶希贤也来了。建文帝对大家说:“今后我们只以师傅、徒弟相称,不必再拘君臣之礼。”本来,许多人都要随建文帝走,兵部侍郎廖平说:“随行的人不必多,更不可多,只须其中无家室拖累、有膂力可以担任护卫的,有5个人就够,其余的人留在各地应援。”于是约定3个人不离建文帝左右,杨应能、叶希贤都称作比丘(指出家修行的男僧),程济称道人;往来道路给运衣食者6人。从此建文帝就开始了流亡生活。这时,京城虽然失守,但大片土地仍然是建文帝的势力,他不筹划反击,只是一走了之,所以人们又称建文帝的逃走为“逊国”。


    建文帝一行人往来于云南、湖北、四川、广东、贵州、浙江之间,隐迹遁形,建庵而居,募食而食,既要躲避官府的追踪,又要防备强盗的抢劫,情况十分狼狈。永乐十年(14l 2年),杨应能、叶希贤先后死去,在建文帝身边的只有程济了,建文帝又收了一名弟子叫应慧。永乐十八年(1420年)冬,他们来到四川,遍览了各地名胜。在登峨眉山时,建文帝有诗句写道:“登高不待东翘首,但见云从故国飞。”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他们来到湖北,登章台山,建文帝作吊古诗,有句道:“楚歌赵舞今何在?唯见寒鸦绕树啼。”他们游汉阳的晴川楼,建文帝又写道:“江波犹涌憾,林靄欲翻愁。”所到之处,都留下了痕迹。


    但永乐二十多年里,朱核一直没有停止对建文帝的追踪。胡濙皇帝密报建文帝的行迹。永乐二十一年,朱棣率师北征蒙古,驻跸在宣府(今河北宣化县),一天晚上朱棣已经就寝,听说胡濙从南方来丁,马上起床把他召入。这一夜,胡濙和朱棣一直谈到四鼓时分。朱棣得知建文帝并无恢复的打算,也就放心了。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死去。第二年,朱棣的儿子仁宗也死去。建文帝说:“今后我们往来可以稍稍如意了。”宣德二年(1427年)冬,他们又来到四川。建文帝在永庆寺题诗说:“锡杖来游岁月深,山云水月伴闲吟。尘心消尽无些子,不受人间物色侵。”正统五年(1440年)三月,建文帝对程济说:“我决意东行。你何不给我算一卦?”程济一算,不禁抚案大呼说:“大凶2A口今太岁的干支都属金,火必克之。一到夏天,大概就很危险了。”这时,建文帝出亡已整整39年。他特地作了一首诗:


     牢落西南四十秋,萧萧白发已盈头。


     乾坤有恨家何在?江汉无情水自流。


     长乐宫中云气散,朝元阁上雨声收。


     新蒲细柳年年绿,野老吞声哭未休。


     在贵州金竺长宫司罗水底,他还题过下面的两首诗:


     风尘一夕忽南侵,天命潜移四海心。


     凤返丹山红日远,龙归沧海碧云深。


     紫微有象星还拱,玉漏无声水自沉。


     遥想禁城今夜月,六宫犹望翠华临。


     阅罢楞严(佛经名)磬懒敲,笑看黄屋寄团瓢。


     南来蜂岭干层迥,北望天门万里遥。


     款段久忘飞凤荤,袈缓新换衮龙袍。


     百官此日知何处?唯有群乌早晚朝。


     后来他们一行人来到广西思恩府,住在一座静僻的庙宇中。一


    与他同住的一个僧人偷了他的这些诗稿,径直走到思恩府的犬堂上,对知府岑瑛说:“我是建文帝!知府岑演见一个须眉皆白的老僧自称是建文皇帝,不禁大惊。40年来,到处都有关于建文帝的传说。有的说永乐帝带兵进入南京,宫中火起,建文帝就被烧死了。有的说建文帝其实没有死,40年来云游滇黔巴蜀之间,想不到今天竟然出现在面前,不论这人是真是假,都必须立即报告朝廷。


    朝廷收到思恩府的奏报,下沼将各位僧人一并解送京师(今北京),当然建文帝也在内,程济随同前往。这时正是盛夏,应了前面算的那一势。这年九月,他们被送到北京。朝廷派御史进行审问。那个僧人说:“我已经90多岁了,就要死了,我不过是想要葬在祖父的陵墓罢了。”御史们推算,建文帝生于洪武十年,到今止有64岁,哪来的90岁?僧人词屈,便说了实话。这僧人原来是杨应祥,河南钧州白沙里人。朝廷将他判处死刑,随从的12人都被判处戍边。这时,建文帝很想回到南方去,便对御史透露了实情。御史们将情况密报给皇帝,于是派了原建文宫中的老太监吴亮去探虚实。建文帝一见到吴亮就说:“你不是吴亮吗?”吴亮说:“不是。”建文帝说:“当年我在便殿,你来上膳,那次吃的是子鹅,我把一片肉扔在地上,你手持着壶,象狗一样把肉吃了。还说不是吴亮吗?”吴亮听后,伏地大哭。建文帝左脚趾上有一个黑痣,吴亮近前抱着脚看了半天,又哭得抬不起头来。吴亮自觉背弃了建文帝,十分惭愧,退下之后就上吊自杀了。


    建文帝被迎入西宫之中。程济听到消息,感叹地说:“到此我算尽到臣职了。”于是他往南方焚烧了建文帝住过的底寺,遣散了从人。建文帝入宫后,宫中人都称他是老佛。后来,他在宫中尽其天年,被葬在北京西山。在他的墓地既无封土又无植树,所谓“不封不树”,是古代对庶人的葬礼。


    据说北京西山有建文帝之墓,就在颐和园后边红山口一带。墓前的碑上刻写着,“前明天下大师之墓”。另外在北京阜成门外西北5里的地方还有一个建文帝的衣钵塔,塔旁有庵。又传云南武定狮山佛寺里有一尊法相高古、神气清穆的“明天下大师”塑像,就是建文帝的遗容。西域人相传,察木多的大呼图克图是建文帝转世,云南大理的百姓也有自称是建文帝后裔的。这些可以看作是人们对这位仁柔皇帝的怀念吧!


     有关建文年间的史实,在明朝的官修史书中,一直没有确切的记载,在明帝世系中,建文帝也一直没有正式的地位。正德、万历、崇帧年间,不断有人提出要续封建文帝的后代。给建文帝加庙溢,虽经反复商量,也未能够实行。到了清朝乾隆元年(1736年),乾隆皇帝召集大臣廷议,才给建文帝上了谥号,称作“恭闵惠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