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在线”——打造内蒙古自治区文化门户网站! 内蒙在线 | 《忽必烈》电视连续剧官网 | 草原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 | 乾元驿 | 资讯 | 北方游牧民族专栏 | 国际能源大会 

朱元璋劝农桑、安养生息

    明初,经过20年长期战乱之后,到处田地荒芜,人口锐减,经济凋蔽。洪武元年(1368年)闰七月,徐达率领北伐大军攻取河北各州县,甚至宋、元时极为繁华的城市扬州,当时也己残破不堪,仅剩下居民18家。建国之初,燃眉之急是如何迅速医治战争创伤。面对满目疮痍,朱元璋深知这是新王朝遇到的一个严峻问题。


    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各地府、州、县官来京朝见,朱元璋对他们说:“天下刚刚平定,老百姓财力、人力都很困乏,重要的是安养生息。朱元璋为了安定社会,恢复生产,大力鼓励开垦荒地。他在洪武三年(1370年)下令:各处荒田,不限亩数,凡是农民开垦种植的,一律免去三年租税。使开垦荒地的农民解除了思想顾虑。这一政策,在朱元璋晚年仍在继续实行。


    要使土地尽快得到开垦利用,朱元璋还采取了移民屯种的办法,把农民从地少人多的地方迁到人少地多的地方去耕种。在定额之外多开垦的荒地,规定“永不起科”。事实说明,这些措施对恢复生产是行之有效的,大大激发了农民开垦、耕种土地的积极性,也使大量土地得到开发利用,有利于明初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明初的屯田,除了民屯以外,还有军屯和商屯。朱元璋曾对五军都督府的大臣说:“养兵而不病于农者,莫若屯田。今海宇宁谧,边境无虞,若使兵但坐食于农,农必受弊,非长治久安之术。其令天下卫所督兵屯种,庶几兵农合一,国用以舒”。明初的军屯规模很大,军队粮响来自屯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对明初生产的恢复起了积极作用。商屯是源于让商人运粮到边防粮仓,供给边军,向政府换取贩盐凭证盐引的制度,又叫“开中法”。商人因道远不便,就招募农民在边地垦田屯种,用收获的粮食就地缴纳官仓换取盐引,这就是商屯。商屯充实了边防粮储,也对边区土地开发起了一定作用。


     鼓励开垦荒地和移民屯种等措施,使明初每年都增加大量的耕地面积,封建王朝迫切需要大批劳动力来发展生产的问题突出了。朱元璋意识到人力的重要,于洪武五年(1372年)五月下诏说:“曩者兵乱,人民流散,因而为人奴隶者即日放还,复为民。”这一诏令的下达,具有进步意义。元朝统治时期,带来了落后的奴隶制残余,使得蓄奴大盛,大量农民沦为奴隶。元末战争中,虽有不少奴隶得到解放,但战乱中又有沦为奴隶的。朱元璋为使新王朝手中掌握更多劳动力,下沼解放奴隶,并且下令由朝廷代赎因饥荒典卖的男女,这使大量奴隶获得人身自由,有利于生产发展。出于同—目的,朱元璋还采取了限制憎尼数目以及不许普通地主富户蓄奴的做法。


    朱元璋出身贫苦,他深深了解农民的疾苦,曾说:“四民之业,莫劳于农”,又曾对太子讲:“凡居处食用,一定要想到农民的劳苦,取之有节,用之有度,使他们不致苦于饥寒。如果不顾农民的劳苦,对他们横征暴敛,那么农民就无法活命了。”元末农民战争,给了朱元璋深刻的影响,元朝灭亡的教训,使朱元璋清楚地认识到,压迫过重,必定会引起百姓造反,“夫步急则踬,弦急则绝,民急则乱”。他知道要使国家富强,必须让农民安居乐业的道理。他常常对受灾和战乱影响严重的地区减免租税,进行赈济。在各地设立预备仓,存贮粮食,以备救灾之用。他下令:如果地方官隐瞒不报灾情,特许耆民申诉,处以死刑。朱元璋在位31年,他下沼减免租赋和贩济灾民达70多次。


    为了恢复和发展生产,朱元璋还非常重视水利的兴修。他命令地方官,如百姓提出有关水利的建议,必须马上呈报。对不重视水利的官吏,则给以处罚。在他的督导之下,由明王朝各级政府组织的全国兴修水利工程,大规模地展开。


    早在建国前。朱元璋就格外重视桑、麻、棉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在自己统治的江南地区大力鼓励种植。曾下令:民田5至10亩,必须栽种桑、麻、棉各半亩,10亩以上的加倍,田多的以此为率栽种。凡不执行法令的,要给以处罚。


     朱元璋对元代工匠制度进行改革,改变了元代把匠户完全强制在官营作坊里劳作的状态,放松了对工匠的人身控制,适当解放了劳动力。这些政策措施对商业的发展及城市的繁荣起了积极作用。


     由于明初朱元琼制定的一系列经济政策和措施顺应民心,规划合理,因此,明初社会经济迅速得到复苏。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使得朱元璋巩固了王朝统治,同时,也使王朝的财赋收入达到了一定高度。这为明王朝的稳定和繁荣,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