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在线”——打造内蒙古自治区文化门户网站! 内蒙在线 | 《忽必烈》电视连续剧官网 | 草原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 | 乾元驿 | 资讯 | 北方游牧民族专栏 | 国际能源大会 

朱元璋的忧虑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十日。这是明朝历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日子。开国皇帝朱元璋寿终正寝,整个国家将面临巨大的变动。朱元璋一生为巩固明朝,使朱家的天下长治久安传至万年,费尽了心机。朱元璋如何安排自己的身后之事呢?当然这后事并个止是山陵如何安排,礼仪是繁还是简,更重要的是他的事业的继承。以他的遗诏的名义发布的沼书写道:“联受皇天之命,膺大任于世,定祸乱而偃兵,安生民于市野,谨抚驭以膺天命。三十有一年,优危积心,克勤不怠,专志有于民。奈何起自寒微,无古人之博智,好善恶恶,不及多矣。今年七十有一,筋力衰微,朝夕危惧,虑恐不终。今得万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中外文武臣僚,同心辅佑,以福吾民。葬祭之仪,勿用金玉,一如汉文帝勿异。孝陵山川,因其故,勿改作。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诸王临国中,无得至京师。王国所在文武吏士,听朝廷节制,惟护卫官军听王。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从事。布告天下,使知朕意。”


    遗沼中说了四件事,第一是说自己得天命开创了明朝的天下。这在朱元璋的其他沼书、文告中也一再说,并不新鲜。第二,沼书规定皇太孙朱允炆继承皇帝位。这也十分正常,因为早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九月,朱允炆便被立为皇太孙,成了法定的皇位继承人。第三,他要求葬仪从简,这也符合他一贯的作风,并不意外。唯独第四件事则大有深意。他规定诸王不得为他奔丧,如此要求是不是有点不合人情?其实,早在洪武六年五月颁布的《祖训录》中,朱元璋就做了一条与此异曲同工的规定:“凡新天子正位,诸王遣使奉表称贺,谨守边藩,三年不朝,许令王府官、掌兵官各一员入朝。”总之在老皇帝辞世、新皇帝即位的非常时期,亲王不得来到京师。


    明朝建立后,为了明朝的长治久安,朱元璋费尽了心思。他建立制度,发展经济,澄清吏治,扫除一切可能造成威胁的势力,极力加强皇权。他还力排众议分封诸子为亲王。朱元璋说:“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他把废除封建列为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先王封建,所以庇民,周行之而久远,秦废之而速亡。汉晋以来,莫不皆然。其间治乱不齐,特顾施为何如尔。要之。为长久之计,莫过于此。”因此在洪武三年,他册封了明朝第一批亲王。朱元璋先后共生26子,除太子朱标及第9子、第26子夭亡外,其余23人皆被封为王。这些亲王被安置在沿北方边境一线称为塞王,或被安置在内地要害之处。他们对外用以对抗残元势力,在内则用以防范任何的反抗。但这种看来大有益于明朝稳定的做法在洪武九年(1376年)遭到了平遥县训导叶伯巨这位书生的激烈批评。


    叶伯巨借着天象出现特异,朱元璋向臣民征求意见的机会,对朱元璋的政策侃侃陈言,其中首列“分封太侈”。他说:这些亲王“城郭宫室亚于天子之都,优之以甲兵卫士之盛。臣恐数世之后,尾大不掉,然后削其地而夺之权,则必生觖望,甚者缘间而起,防之无及矣。”他引述汉晋诸王造反威胁皇室酿成内乱的例子,说明同祖父兄弟、同一帝之亲子孙互相残杀的危险。他建议朱元璋“割‘时之恩,制万世之利,消天变而安社程”,一定要削减亲王的待遇,削弱他们的势力。


    那么,这些亲王之“侈”在哪里呢?首先,他们享有优厚的经济待遇,每年有万石“岁禄”,还有大量金钱、田土的赏赐。在政治上,他们的地位仅次于皇帝,在公侯大臣百官之上。而且,亲王拥有自己的护卫军,数额在3000人至19000人不等。这些军队虽然不多,但因为在征战之中亲王有“节制诸军”的权力,所以他们实际可以影响的军事力量要大得多。


    然而,叶伯巨的直谏引得朱元璋勃然大怒。他大呼:“小子间吾骨肉,速逮来,吾手射之!”他一定要亲手杀死这个挑拨他们父子、兄弟关系的人。虽然叶伯巨没有马上被朱元璋杀死,但最终还是死在监狱之中。


    然而朱元璋毕竟智谋过人,他不是没有看到历代封王可能带来的危险,而且的确采取了防范措施。上述载有新天子即位亲王不得进京祝贺条文的《祖训录》,就是于洪武二年五月最先公布的。同时,亲王的地位虽高、利益虽厚,但“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是在一开始就确定了的原则。朱元璋不愿人对他的分封政策提出批评,是他认为自己已经充分注意到了分封可能出现的问题。


    事情发展有自身的规律,不以朱元璋自己的意志为转移。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太子朱标病死。为了皇室的稳定和平稳传位,他不得不立朱标之子为皇太孙。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二子秦王朱樉又死了,三十一年(1398年)晋王朱枫也死了。而这时,诸王中年最长的是燕王朱棣,诸王中还有朱棣的同母兄弟周王,有以善于谋略著称的宁王,而这些亲王也在几十年的锻炼中成长、壮大了起来。朱元璋年老力衰。他死后将会有一个年轻的皇帝,而这个年轻的皇帝面对的是各位强悍难以驾驭的叔叔们。尽管朱元璋早已在制度上做了一些防范,但他此时仍然切实地感到了局势的危险。临死时,他对皇太孙朱允说:“燕王不可不虑。”燕王不可不虑的原因有二,一是健在诸王中燕王年最长,二是诸王中燕王最有实力。


    朱允炆于洪武十年(1377年)出生。朱元璋死时,按旧纪岁法他应该是22岁。朱元璋极重视对皇室子弟的教育。被安排教育皇子皇孙的都是一时之选的优秀知识分子。他们不仅用诗书礼义教导这些天潢贵胄,也向他们讲述天下何以兴、何以亡的历史。因此,一个中等智能的人也极容易看到这位年轻皇帝将会面临的危险。也许是春江水暖鸭先知吧,朱允炆更早地感受到了这种危险。


    当朱元璋将可能威胁皇权的元勋宿将文武大臣一个个除掉后,曾不无得意地对朱允炆说:“朕以御虏付诸王,可令边尘不动,贻汝以安。”朱允炊说:“虏不靖,诸王御之,诸王不靖,孰御之?”朱元璋一时竞无言以对。他问朱允炆:“汝意何如?”朱允炊说:“以德怀之,以礼制之,不可则削其地,又不可则废置其人,又甚则举兵伐之。”朱元璋说:“是也,无以易此矣。”


    想看吗?请看仁柔孝友的皇太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