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元建筑四大风格
内蒙古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内蒙古圣方建筑设计院规划师白音查干
"蒙元"是一个历史时间概念,是指大蒙古国时期(公元1206年--公元1270年)、元朝时期(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北元时期(公元1368年--公元1635年)三个历史时段。
蒙元鼎盛时期的版图东起太平洋,西至地中海,南抵印度洋,北极北冰洋。如此辽阔的帝国疆域内,蒙古高原的地理区位发生本质的变化,由原来的边远或边疆地区转变成为连接东西方的核心地带,蒙古高原的政治中心地位空前突显。汉唐时期东西方之间的千难万险的民间国际商道--丝绸之路,到蒙元时期发生质的变化,成为由官方经营的国内商道--草原丝绸之路,蒙古高原为中心的草原地带成为东西方商贸交流的通道和起终点,从而蒙古高原的经济交流核心地位被确立。正是这种大一统的实现,交通的发达便利,商贸的繁荣,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交流,促成蒙古高原地区城市的产生和发展。这个时期蒙古高原上出现大蒙古国的首都--哈喇合林城,大元帝国的都城--元上都、元中都,以及中原和草原结合部的元大都。同时草原上出现了哈萨尔王府、鲁王府、赵王府等多个大型的王府城市。
蒙元时期,蒙古人不仅在草原上建设了帝国的都城和王府,同时随着帝国版图的扩展,蒙古人从蒙古高原为中心的草原地带挟带自己的文化走向世界,东方拥有宗主国--大元帝国,西方拥有附属国--四大金帐汗国。蒙古人与其他文化的接触和融合中,把自己的城市文化理念带到各地或各国,创造了划时代的蒙元城市风貌和蒙元建筑风格。对这个时期的蒙元城市及其蒙元建筑进行认真的归纳和概括时,可以发现蒙古人创造的四种不同的建筑风格。
蒙汉式建筑风格。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统一草原之后,首先南下灭女真、臣高丽、平西夏、定南昭,遂下江南而统一全国。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过程中在帝国的中心地带--蒙古高原上兴建都城,分封诸王勋戚领地,同时草原上首次推行行省制度和路、府、州、县体系。因此蒙元时期蒙古高原地区的政区体系颇为特殊和复杂,正是这种特殊性和复杂性造成了空前多样化的城市现象,出现都城、王府、军镇,更有不同规制的路、府、州、县城镇。这个时期蒙元城市的规划师、建造师、施工队伍多为中原人,因此所建城市和建筑深受汉文化影响,有关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这些城市的建设过程中,蒙古文化和汉文化相结合形成了蒙汉式建筑风格。这种风格不仅从城市的布局、尺度、规模和色彩上反映出来,而且体现在建筑造型上的变化、建筑布局上的舒展、单体建筑体量的宏伟、中轴线上的"工"字形基础、城市建筑的主色调和配色调的搭配等。因此蒙元建筑上乘汉唐,下接明清,确立了中国古代建筑"北雄南秀"的基本风格。不仅元大都在我国历代古都中最大,而且在内蒙古草原上实地考察历代城市遗址时,只要规模宏大的遗址必然为蒙元城市遗址,这种规模体量上的差别十分明显。更可喜的是蒙元时期适合北方干旱少雨而风沙大地区的平顶半挂瓦式建筑至今普遍传承和保留在辽宁南部、河北北部、京津地区、山西北部和内蒙古南部的广大区域。蒙元时期,在园林建筑上,也有新的创举,元大都的北外城和内城之间,鲁王府的北外城和内城之间都设计了苑囿,这些苑囿完全不同于岭南园林和江南园林,没有假山和和更多的亭台楼阁等建筑物,有的却是大面积的草坪、疏林、曲流和珍禽异兽,可以说元人创造了草原园林。
中国军事博物馆
雍和宫
居庸关云台
蒙藏式建筑风格。西藏进入中国的直接管辖始自元代。1239年窝阔台的次子阔端派兵进入乌思藏,兵至今拉萨东北时西藏诸部震动,宗教首领功嘉监藏代表各部僧俗北上谒见阔端表示归顺。元初对西藏推行宣政院制度。忽必烈奉命出征大理时,途经吐蕃之地见其宗教领袖八思巴,1260年忽必烈称帝封八思巴为国师,并派八思巴掌治宣政院。宣政院之下设三个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再下设宣府、安抚、招讨等司进行有效管理。宣政院对全藏"僧俗并用,军民通摄",因此元朝开始对西藏推行政教合一的管理制度。从此藏传佛教开始进入蒙古地区,大都和上都开始出现寺庙,皇家园林北京北海公园内的腹钵式白塔就是元朝的杰作。西藏的喇嘛教大规模进入蒙古地区是在北元时期。北元土默特万户首领阿拉坦汗征服青海地区、重建蒙藏关系、封达赖喇嘛,首次引进藏传黄教,建立呼和浩特市,今天的呼市大召寺就是这个时期的重要建筑。北元后期的蒙古和硕特部首领顾实汗出兵西藏,灭掉当地的藏巴汗之后,封班禅额尔德尼,在西藏建立了蒙藏僧俗封建主联合统治的和硕特汗庭,并在红山上兴建具有防御功能的布达拉宫,其子查干丹津也在甘南地区兴建拉卜楞寺。可以说,由此开始藏传黄教大规模进入蒙古地区,草原上出现很多庙宇。正是在蒙古人接受藏传黄教和兴建喇嘛庙的过程中蒙藏式建筑被开创了。所谓蒙藏式建筑,其最明显特点是藏式大平顶屋上加汉式小坡屋顶,由此形成了蒙藏式建筑风格。蒙古人把汉藏建筑合理搭配起来,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基础上改善和提高了藏传佛教的庙宇建筑,这是一件值得肯定的好事。
呼和浩特市席力图召
呼和浩特市大昭寺
甘肃拉卜楞寺
蒙欧式建筑风格。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的西征,可分为南线和北线,南线指向中亚西亚,北线直指东欧地区。尤其1235年窝阔台汗决定征讨钦察、斡罗思等国,由术赤子拔都统帅,远征欧洲,经过五年的努力,蒙古军进入斡罗思、波兰、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各国,并进至维也纳附近。1225年,成吉思汗划分四子的封地时,术赤封地在额尔齐斯河以西、花剌子模以北。1243年术赤子拔都西征后回到伏尔加河畔,建立了东起额尔齐斯河,西至俄罗斯,南起巴尔喀什湖、里海、黑海,北至北极圈附近的辽阔广大的钦察汗国,并建都于伏尔加河下游的拔都萨莱城。钦察汗国存在了二百多年,到15世纪分裂为克里木、喀山、阿斯特拉罕、西伯利亚等汗国,1480年被莫斯科公国击溃而灭亡。做为进入欧洲的蒙古人的后裔鞑靼人,或由术赤后裔演变形成的乌兹别克人、哈萨克人,今天仍然广泛生活在东欧和欧亚结合地区。蒙古人与欧洲人共同生活和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创造了蒙欧式风格的建筑。这种建筑今天普遍存在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国家和地区。蒙欧式建筑风格主要体现在穹顶造型和建筑色彩上。
俄罗斯克林姆林宫
乌兹别克斯坦帖木儿博物馆
伊斯兰化的蒙古建筑风格。1219年成吉思汗亲率领大军远征花剌子模,1229年窝阔台汗派大将绰尔马浑征讨波斯,蒙哥汗即位后,1253年派弟旭烈兀西征中亚西亚,灭木剌夷,灭阿拔斯王朝,占领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并遣使至开罗,令埃及投降。1225年成吉思汗划分四子的封地时,次子察合台被封在西域和中亚地区,察合台汗国疆域东至吐鲁番,西至阿姆尔河,北到塔尔巴哈台山,南越兴都库什山。建都阿里麻里城。成吉思汗之孙旭烈兀统一中亚西亚之后,建立伊利汗国,其疆域东起阿姆河,西至地中海,北至高加索,南抵印度洋。察合台汗国和伊利汗国到14世纪末演变为帖木儿帝国,1525年帖木儿帝国建立155年之后,帖木儿六世孙巴布尔,乘印度分裂,南下攻入印度,几经征战,在印度建立了莫卧儿帝国。莫卧儿帝国的统治长达331年,直到1857年才被英国殖民者推翻。进入中亚、西亚和南亚的蒙古人与当地的波斯人、突厥人、印度人通婚、融合、繁衍、发展过程中,不断突厥化和伊斯兰化,在城邦国家和民族中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伊斯兰化的蒙古人也建造了赫拉特城和加米清真寺,古尔·埃米尔陵墓及宫殿,莫卧儿皇妃的泰姬陵,红城宫殿等许多突厥和蒙古民族特色的伟大建筑,而且至今还保留着。伊斯兰化的蒙古建筑风格主要体现在方圆结合型,华丽的装饰,明快的色调之上。
印度泰姬陵
印度红城
乌兹别克斯坦乌力别克大学神学院
印度斋普尔城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