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在线”——打造内蒙古自治区文化门户网站! 内蒙在线 | 《忽必烈》电视连续剧官网 | 草原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 | 乾元驿 | 资讯 | 北方游牧民族专栏 | 国际能源大会 
崇尚自然的草原文化理念在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崇尚自然的草原文化理念在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所牧仁研究员所长天莹研究员副所长
    摘要:在近十几年经济高速增长和城市化加速的进程中,内蒙古城市发展与水资源不足的矛盾、城市发展与整体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等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显露出来。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经济发展,这些问题将会困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崇尚自然的草原生态文化理念对于今天解决城市面临的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因此,将这些理念灵活运用到城市绿化、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城市发展与草原整体保护等方面,将有助于城市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城市与区域草原生态环境的整体保护。
    内蒙古草原是我国北部生态屏障,占内蒙古国土面积的74.4%,内蒙古城市大多数都是在草原大背景之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在近十几年经济高速增长和城市化加速的进程中,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城市发展与水资源利用等问题也日益显露出来。今后,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经济发展,这些问题将会困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那么,如何在未来发展中既要实现城市本身生态环境改善,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突破水资源瓶颈,又要实现城市发展与区域整体草原生态保护的协调,无疑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这将关系到未来城市质量的提高,关系到城市竞争力的增强,关系到城市的科学发展。
    一内蒙古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
    本世纪以来,内蒙古城市发展很快,2009年末,内蒙古共有20个城市,其中,地级市9个,县级市11个。城市人口从2000年的1001万人增加到1248万人,城市化率提高了9.52个百分点。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土地资源利用和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
    1、水资源短缺和浪费并存。
    内蒙古大部分地区处于我国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人均水资源1710.3立方米,全国人均水资源2071.1立方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大部分分布在东部,中西部严重缺水。目前中西部城市地下水位普遍下降,比如:近30年来,呼和浩特市地下潜水水位下降25米左右,承压水水位下降30多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增长,生活用水总量逐年增长,生活废水也随之增加。2008年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41254.3万吨,比2005年增长24.2%,同期,工业废水排放量增加14.4%,生活废水排放增长快于工业废水排放量增长。人均水资源不足,废水排放增长,但无论是居民还是企业事业单位,水资源的节约利用意识差,水资源循环利用率低,使得很多宝贵的水资源白白浪费掉。
    2、建成区扩大快于城市化率,挤占耕地和草地。
    随着内蒙古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空间不断扩展,直接表现为建成区占地迅速扩张,据研究,1997年后增加相同数量的城市非农业人口,城市建设用地扩展面积是1997年前的近乎4倍(杨光梅,2007)。造成对城市周围草原和耕地的直接占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草原的面积,不利于区域草原生态环境的整体保护。同时,导致建成区土地利用的低效率。
    3、不顾自然条件,不计成本,盲目追求高森林覆盖率和绿色植被覆盖率,种植维护成本很高的树木。
    内蒙古大部分地区处于半干旱和干旱地区,年降水量不足300mm,年季间降水变率大,十年九旱,自然生态条件脆弱。且地下水资源不足,东西差异很大,中部和西部水资源约占全区水资源量的1/3。因此,内蒙古城市,尤其是西部城市绿化和生态建设也应该遵重气候干旱和水资源不足这一自然规律。但是,内蒙古很多城市不顾自然规律,盲目效仿南方高降水量地区,提出要建设森林城市,追求高森林覆盖率,大量种植乔木,每年需要耗费高昂的种植费和维护费。
    4、城市环境治理需要加强。
    2003年以来我区主要城市,总体上空气质量趋于好转,2008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占66.7%,但是,仍然有包头、乌兰察布、乌海等5个城市空气质量为轻度污染,其中,巴彦浩特空气质量由二级转为三级。随着人口增加,城市工业发展,工业和生活废弃物增加,而废物处理能力有限。如:呼和浩特市2008年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684万吨,综合利用率仅为38.1%,在全国31个主要城市中倒数第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较低,全区2008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5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6.8%,处于倒数第8位。
    5、城市是我区主要的"碳源"地。
    2008年我区城市能源消耗量占全区总消耗量的72.5%,其中,市辖区占46.7%。且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90.21%。
    二、崇尚自然的草原文化理念的表现形式及对城市发展的启示
    历史上蒙古族等北方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形成顺应自然、崇尚自然、珍爱一切生命、天地合一的草原生态文化理念,并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在生产、生活、意识形态中,对于内蒙古草原保存到今天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崇尚自然的草原文化理念具体表现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四季轮牧;低干扰的简约生活方式;人人珍爱一切生命的意识,保护水源的习惯以及草原保护依靠有形与无形制度的有机结合等等。
    草原崇尚自然的文化理念带给我们带来的启示:一是人人崇尚自然、爱护环境的社会氛围。二是遵循自然生态规律的生产方式。三是简约、低干扰的生活方式。四是草原生态保护制度综合性。五是草原生态保护的系统性整体性。
    三、崇尚自然的草原生态文化理念在城市发展中的应用
    城市人工生态经济系统与草原自然生态经济系统虽然有很大不同,崇尚自然的理念所表现的形式也会存在差异,但是草原文化的崇尚自然的理念所反映的内涵和原则却对城市生态经济系统以及城市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具有借鉴作用。
    1、运用政策手段,提高城市居民生态保护意识,维护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传统草原文化对草原保护的有效性在于它不仅有强制性的有形的古代相关法律来约束人们利用草地动植物资源、水资源的行为,而且非强制性的无形的生态伦理、宗教、习俗等也在时时刻刻影响着人们的活动,二者有机结合,保证了草原的延续。因此,我们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也需要有形和无形制度的综合运用。通过经济和法律手段,政府与市场手段有机结合,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比如:针对水资源瓶颈的问题,内蒙古应该提高耗水工业部门的准入门槛,完善城市节水用水条例,制定相关细则,制定企事业、家庭用水标准,提高水价,保证水资源持续利用。同时,提高城市居民爱护自然,崇尚自然的生态意识,尤其要提高管理者的生态保护意识,形成全民保护生态的社会氛围。积极倡导市民从生活的点滴做起,爱护城市的一草一木,维护绿化的成果。提倡节约利用,重复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减少废物的排放。在全社会形成以爱护环境为荣,破坏环境为耻的社会氛围。
    2、坚持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原则,把城市发展融入到区域草原生态保护体系中,节约利用草地,实现城市发展与草原生态环境的协调。崇尚自然的草原文化理念具体体现在游牧民族的四季轮牧、低干扰的简约生活中,因此,无论是畜牧业生产还是游牧民族的生活都是建立在草原的整体保护的基础上,才使内蒙古草原较为完整的保存下来,为近几十年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生态安全提供了资源、环境基础。那么,内蒙古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在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中列为禁止开发和限制开发,肩负着生态保障功能。因此,内蒙古要把城市发展融入全国生态区划的整体目标中,既要加快城市发展,又决不能因为城市的发展,牺牲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城市化和工业化是未来区域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城市扩展和延伸是有限度的。尽快扭转一些城市无序扩张、摊大饼的城市增长方式,城市发展空间布局上要相对紧凑,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尽量减少城市扩张对草地的占用,兼顾城市发展和整体草原生态保护。
    3、树立水资源危机意识,把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循环再利用落实到生产和生活中。建立节水型社会,推广使用节水设备、加快水价改革、提高全民节水意识等措施,实施中水回用工程,分级用水,提高中水利用率。
    4、城市绿化遵循自然规律,建设绿色草原城市,而不是盲目追求高的森林覆盖率。遵循草原自然生态规律是传统草原生态文化理念中的核心。草原城市绿化同样应该遵循自然生态规律,不能盲目效仿降雨量高的南方城市,追求高森林覆盖率,而是立足草原地区干旱、半干旱的气候条件,地上、地下水不足的水资源现状,坚持草本、灌木为主,乔木为辅,坚持本土植物种为主,坚持低成本高效益原则,对街区、广场、道路进行绿化,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提高绿色植被覆盖率,增加城市碳汇,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5、提倡低碳生活,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据研究,全球建筑和交通排放温室气体的比重分别为40%和13.1%。可见,从建筑和交通两方面入手,可大大减少城市生活中的碳排放。建筑设计中鼓励使用绿色材料、太阳能等绿色清洁能源,合理设计采光和通风系统,选择隔热的保温材料,减少碳排放。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提倡低碳出行,减少能源消耗和汽车废气排放。
    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所牧仁研究员所长,天莹研究员副所长
    联系电话:天莹13674750122
    
    1
    
    

百家论坛

草原文化研究、推动草原文化发展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