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在线”——打造内蒙古自治区文化门户网站! 内蒙在线 | 《忽必烈》电视连续剧官网 | 草原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 | 乾元驿 | 资讯 | 北方游牧民族专栏 | 国际能源大会 
蒙古族长调民歌旋律的拖腔体特性探析


    
      蒙古族长调民歌旋律的拖腔体特性探析
    李世相(内蒙古艺术学院教授)
    蒙古族长调民歌是北方草原游牧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音乐艺术品种,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国内外学者们对长调民歌的研究也正在逐步深入而全面地展开,但就目前研究成果来看,在长调民歌旋律形态研究方面仍较薄弱。本文试图抛开以往采用西洋音乐理论解释民族音乐现象的做法,从长调音乐本身存在的客观因素--拖腔现象入手,力求开掘新视角,进而更加合理地解释长调旋律的特性。
    歌曲的拖腔,一般指歌唱中"一字配多音"的词曲结合现象。这种现象并非蒙古族长调民歌所独有,而是在任何歌种中都普遍存在着。但是,任何一个歌种中的拖腔运用,也达不到在长调民歌中这种运用程度上的极至。因此,旋律拖腔的大量运用,是长调旋律的本质特征。然而,长调民歌中旋律拖腔的运用又是有其自身规律的,而非任意运用。蒙古族人民在长期的歌唱实践中形成了自己对拖腔旋律的认识,不同种类的拖腔表达着不尽相同的情感与内容。拖腔用在何时何处、运用到哪种尺度为美等,均有着自己的把握。久而久之,造就了长调民歌旋律拖腔体系的形成。
    一、短拖腔旋律特性
    所谓短拖腔是指:旋律在某词尾音上短暂的曲所性延续,一般表现为四五个单位拍内的"一字配多音"词曲结合形态,或一字在一个长音上的装饰化旋律运动。按短拖腔在长调歌曲中所起的作用及音乐表现上的意义,可分为两种类型来进一步认识。
    1.直式拖腔:即旋律运行方式围绕着一个具有核心意义的长音而做装饰性的运动,这种"装饰"主要是运用长调的独特演唱技巧而形成的。这些独特演唱方式对旋律骨干音的装饰具有动人的华彩性,可使人对一个旋律片断产生"直而生动"的印象。
    2.折式拖腔:即以一、两个调式骨干音为中心或框架,用较多音进行环绕式的装饰。运动时可呈现上行折转过程,也可能呈下行折转过程,音调折转距离一般在八度内进行。这种围绕骨干音而进行的"装饰",也直接与长调的演唱技巧相结合。
    二、长拖腔旋律特性
    所谓长拖腔是指:旋律在某一单词词尾音上做较长时间的曲折性延续,形成明显的"一字配多音"词曲结合状态。其音乐形态表现为"字少腔多"的音乐化渲染,旋律线条起伏变化多而丰富。
    1.长拖腔的音乐表现方式:长拖腔除旋律运动的时间因素较长外,还必然形成旋律运动音域上的宽泛,旋律在比较宽阔的音域运动中,多呈较大的拱形线条,这种拱形运动一般需要三个支点来完成,即拖腔的起音、上支点音与落音。
    2.长拖腔的曲体结构作用:与其他民族的民歌一样,蒙古族长调民歌的基本结构亦为乐段体,但为"叠唱式乐段体"(此不细述)。长拖腔的运用直接影响着这些结构形式的特点及乐曲规模的形成。
    3.长拖腔的旋律逻辑意义:长拖腔除具有上述结构意义外,还在长调旋律的展衍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长调旋律一般表现为散意性的节奏与婉转起伏的抒情曲调,但这并不能说长调旋律的展衍就无其规律可循。
    三、衬词拖腔旋律特性
    所谓衬词拖腔是指:在歌词主体以外的衬词上建立起来的长拖腔,常用"哎、呦、阿哈、嗬伊"等。从旋律形态上讲,衬词拖腔的旋律属于长拖腔旋律的延伸。在与衬词结合时,由于拖腔已脱离了歌词音节发音上的限制,从而使旋律的展衍具有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旋律上的独立性得以进一步增强。
    1.扩充式拖腔:即在乐句内部引入衬词上的拖腔,或在乐句尾部衬词上进行拖腔。结果必然使乐句本身得以扩展,形成乐句内部的扩充,使旋律的动力性增强。
    2.镶嵌式拖腔:即衬词拖腔运用于两个陈述词意性质的乐句之间,一般规模不大,但具有独立乐句意义。此时的拖腔多具有情绪转换、乐句连接、结构补充等多重意义。
    3.独立式拖腔:即以衬词拖腔单独构成较大乐句,或衬词拖腔用于某句头部,形成以该拖腔为主体乐句。该种拖腔结构独立意义明确,常做全曲收束而用于最后乐句。
    总之,长调民歌的旋律有着其自身的特性,这种特性通过与其他民族民歌的比较即可显现。纵观世界各民族民歌,其旋律的展示多数是围绕着主题及主题的发展而进行,是"抓住一点而扩散"的音乐发展思维。蒙古族长调民歌的旋律展示则是"围绕拖腔而衍生",其旋律由五声音阶骨干音搭起音阶式框架,在此基础上利用多种装饰性独特演唱方式构成多种形式的拖腔,从而展现出丰富多彩的长调旋律线条。二者在音乐展衍思维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正是蒙古族长调民歌旋律的特性所在。
    

百家论坛

草原文化研究、推动草原文化发展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