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在线”——打造内蒙古自治区文化门户网站! 内蒙在线 | 《忽必烈》电视连续剧官网 | 草原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 | 乾元驿 | 资讯 | 北方游牧民族专栏 | 国际能源大会 
草原上的神奇歌喉-鄂尔多斯著名民间歌手扎木苏的演唱技巧探析


    
      草原上的神奇歌喉-鄂尔多斯著名民间歌手扎木苏的演唱技巧探析
    木兰(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鄂尔多斯素有歌海的美称。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蒙古族人民在劳动生活中,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和发展了绚丽多彩的鄂尔多斯文化,为祖国的文学艺术宝库增添了一朵瑰丽的鲜花,特别是风格独特的鄂尔多斯民间歌曲,更是脍炙人口,著称于世。
    如果有机会置身于这片土地上,就能更加深切地领略到鄂尔多斯人能歌善唱的风采。在这里,每家每户,无论男女老少,从天真活泼的孩童到耄耄之年的长者,人人会唱,个个善歌。如此特殊的艺术环境,自然造就出一批造诣深厚的民间歌手。这里,我要介绍的就是他们之中的杰出代表,受到音乐界人士高度评价的鄂尔多斯著名民间歌手--扎木苏。
    扎木苏于1912年出生在伊克昭盟鄂托克前旗呼和陶勒盖嘎查(村)的贫苦牧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未能上学读书。但在鄂尔多斯这个民歌海洋环境的熏陶下,他从小就喜欢唱歌。他外祖父是当地有名的民歌手,在其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天资聪明的扎木苏,无论在马背上还是畜群旁,每日用心地练习唱歌。从十几岁起,便在家乡的婚宴、那达慕等喜庆场合为人演唱。他的演唱技艺不断长进,崭露头角,遂成为闻名遐迩的歌手。
    1957年,扎木苏在全区民间艺术汇演中首次获奖;1978年,年届66岁的他,代表内蒙古参加了全国部分省市自治区民歌调演,以其高亢明亮、委婉动听的歌唱,使北京音乐界的专家们赞叹不已,誉为鄂尔多斯的美声唱法。1987年,古稀之年的扎木苏参加了伊克昭盟业余歌手汇演,获荣誉奖。如今,年届80高龄的他,唱起歌来仍是气不短、声不哑,其嗓音仍然保持着高昂、嘹亮的音色,开阔而清新,富有无穷的艺术魅力。
    扎木苏没有学过声乐理论,但他在多年的演唱实践中,细心揣摩出丰富的歌唱经验,演唱技巧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他虽然讲不出深奥的声乐理论,但他关于演唱方面的经验之谈,无不包含着深刻的科学道理。
    扎木苏说:"我从15岁唱到现在,嗓子从来未出过毛病。不论什么时候,只要我高兴,是唱不累的。"他认为唱歌的技巧主要在于用气。他说"如果气息用对了,躺着也一样能唱好歌。"气息关系到歌曲的强弱、快慢、连顿、张弛,因此,他要求会吸气,会"打结",会贯通,还要会放松,根据歌曲内容的需要和乐句的长短,吸入或呼出气息。气息在歌唱中,要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支撑点,有了这个支撑点,才能控制呼吸的均匀,才能有运用自如的力度变化。这就是我们经历过的"笑得肚子痛了"的那种状态;这就是所说的腹式呼吸法和所谓"丹田之气法"。
    上面,扎木苏谈的是歌唱艺术中呼与吸的关系、气息与声门巧妙地配合问题;下面,他谈到歌唱的发声及其共鸣问题。他特别强调:唱歌时,颈部要放松,声音要从胸口飞出,通过脊柱的支持,打开咽腔,舌头放平,声音直冲上腭,反射震动口腔。但声音并未停留在口腔,利用硬口盖的反射作用,形成一个集中点,通过后脑勺,串到头顶上。他明确地说出歌唱时,要有正确的呼吸和气息的支持点,让声音从胸腔和口腔顺畅地通向头腔,形成一条畅通的共鸣管道,实现高位置的头腔共鸣。这样唱出来的声音明亮,靠前,泛音多,有穿透力,歌声优美动听,富于感染力和表现力。
    扎木苏说:"唱歌时,千万不要把气拉到喉头上,不要把喉头挤压得僵硬。"他外祖父教他唱歌时,每当进入高音区,总要摸他的喉部,看是否松弛。民间歌手要时常注意喉肌在歌唱中的状态和作用。这就是说要重视声带闭合的张力和呼出气量的平衡及支配能力,这样,才能使声音集中,形成一个具有穿透力的"亮心"。
    扎木苏的真假声结合得非常自然,音色统一,声音嘹亮,位置较高。他能很轻松地唱出c3,声音不刺耳,不尖锐。这证明,除了声带闭合健全外,他的头腔共鸣运用得非常自如。人体头腔共鸣体的空隙很小,如峰窝骨的许多小孔,只有针眼大,能引起高频率的泛音共鸣,也能消融高音的尖锐性。把声音滤得柔和。扎老的功力是令人钦佩的,他的歌唱技法更值得我们认真地探讨。由此也可以断定,在我们的民间早就有了比较进步的科学的演唱技法。
    
    
    1
    
    

百家论坛

草原文化研究、推动草原文化发展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