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在线”——打造内蒙古自治区文化门户网站! 内蒙在线 | 《忽必烈》电视连续剧官网 | 草原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 | 乾元驿 | 资讯 | 北方游牧民族专栏 | 国际能源大会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的内蒙古草原音乐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的内蒙古草原音乐文化
    冯光钰(中国音乐家协会书记处书记教授)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最大的行政区划之一,全区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8分之1.其中高原地区面积约34万平方公里,是我国重要的牧场,而草原面积又约占高原面积的80%.在如此辽阔的天苍苍、野茫茫的内蒙古草原上,千百年来,蒙古族和各兄弟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富有浓厚草原地域色彩的音乐文化,一直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内蒙古草原音乐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不论是本土产生的音乐艺术,还是外来艺术传播到草原后与本土音乐艺术相互融合而成新的草原音乐形态,都是草原先民创造的传统音乐文化精华,承载着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珍贵的历史、音乐文化价值。
    草原音乐文化精品深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我国政府的重视,先后将其列入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2005年11月25日,蒙古族长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由中国与蒙古国共同申报).我国政府分别于2006年5月和2008年6月将内蒙古自治区的17种音乐及含有音乐的舞蹈、戏曲、曲艺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扩展项目,其中第一批名录有:蒙古族长调民歌(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呼麦(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马头琴音乐(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四胡音乐(通辽市)、达斡尔族鲁日格勒舞(含音乐,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蒙古族安代舞(含音乐,库伦旗)、二人台(含音乐,呼和浩特市)、乌力格尔(含音乐,扎鲁特旗、科尔沁右翼中旗)、多声部民歌(潮尔道-蒙古族合声演唱,锡林浩特市)、东北二人转(含音乐,通辽市)、乌力格尔(含音乐,通辽市)、达斡尔乌钦(含音乐,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第二批名录有:鄂温克族民歌(鄂温克族自治旗)、鄂伦春族民歌(鄂伦春自治旗)、达斡尔族民歌(莫力达瓦达斡族自治旗)、查玛(含音乐,阿拉善盟)、好来宝(含音乐,科尔沁左翼后旗).这17种与传统音乐相关的项目及其他一些尚未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名录的草原音乐,以往很少被纳入到保护的视野中,一些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的草原音乐正面临消亡的危险。
    草原音乐的原生态属于人类草根文化中最富于创造性和基础性的那一部分,是积累最深厚而又开发得较晚的一片沃土,理应得到人们的关注。
    国务院在2005年12月颁发的《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通知》中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核心话语,对于草原音乐来说,构成了一条回归传统音乐文化.寻求草原音乐符合保护、利用、传承、发展的思路。
    草原音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乃"智慧遗产".对草原文化的保护,认真传承发展尤为重要,特别是加强对传承人的保护是使其得到延续的核心.可以说,有效的沿袭传承是对草原文化最好的保护措施.草原传统音乐的各类歌种、乐种、剧种、曲种以及歌舞音乐都是一种活态的时间艺术,是依附于个体的人、群体民间音乐艺人而存在的,他们是草原音乐的载体.因此,将草原传统音乐的一些代表作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应当重视建立以人为核心和科学的传承机制,采取将传承人列入重点保护对象,为他们的传承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没有传承人,草原音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就不能延续。
    让草原音乐文化不灭的"智慧遗产"在历史长河中代代相传!
    
    
    1
    
    

百家论坛

草原文化研究、推动草原文化发展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