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草原的底色--浅论齐.宝力高和他的马头琴艺术
孟凡玉(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
齐?宝力高是蒙古族具有国际影响的重要音乐艺术家之一,他创作的马头琴乐曲已有100多首,过亚洲、欧洲、美洲、非洲的许多国家,他把马头琴这件乐器从蒙古包推向了世界,他对马头琴音乐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一、独特人生造就的艺术奇才:"先天"注定的传奇人生与艺术之路
宝力高说:"艺术家首先应该是个哲学家,没有思想就只能像个钉鞋匠,成不了艺术家。"宝力高对艺术、对人生的洞察力深刻、独特,常常在不经意间说出极富哲理的话语。这些,得益于他独特的个人经历,是他的"社会大学",造就了他对社会、对艺术的独特感悟和深邃思考。
宝力高的父亲曾在阿拉坦西热图大庙当过活佛,宝力高三岁时,经过一番严格程序,被确认为莫力庙第五世活佛,但五岁时被赶下台。这个出身,为宝力高坎坷不平、充满传奇的人生,铺就了一条无法逃避的"预置"轨道。
坎坷的经历并没有摧垮宝力高坚强的心,反而磨练了他钢铁般的意志。多舛的人生造就了他对社会、对人生、对艺术的深刻理解和非凡的洞察力。酸甜苦辣人生百味的反复品尝,喜怒哀乐世间情感的丰富体验,也铸就了宝力高无比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这为他日后的音乐创作和表演,为他多彩的艺术生涯,提供了丰富、充足的养料
二、"双重乐感":有了科尔沁大草原音色的"底色",什么技术可以借鉴
马头琴在齐?宝力高手中,是一件可塑性极强的乐器。他不仅可以在质量一般的琴上拉出动人的声音,还可使自己的马头琴演奏出多种截然不同的音色。他用马头琴演奏风格浓郁的内蒙音乐,草原音乐的独特韵律,马头琴独有的音色,长调的悠扬,"潮尔"的震颤,"脑古拉"独特的润腔,让你仿佛置身于辽阔无垠的科尔沁大草原上,倘佯在内蒙音乐的海洋中。一瞬间,他又把马头琴变成另外一幅面孔出现在我的面前,用它奏出帕格尼尼、莫扎特、里姆斯基柯萨阔夫等人的动人旋律。纯净的音质、美妙的双音、和弦、跳弓、顿音、快速音阶,此时,马头琴俨然成了一把小提琴!
童年时期,科尔沁草原乌力吉牧仁河的滚滚河水,河边高大的树木和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给宝力高留下了无法抹去的深刻记忆。而烂熟于胸的几千首内蒙民间曲调,是"刻"在他心里的音乐烙痕,为他的乐感涂上了一层浓重的草原音乐底色。他说:"我的乐感来自科尔沁大草原"。有了科尔沁大草原乐感的"底色",什么技术可以借鉴,借鉴什么技术也都不会失去蒙古音乐的韵味。
三、"变与不变的对立统一":齐?宝力高的马头琴改革实践与理念
马头琴的共鸣箱早年是用马皮蒙的,因为那极易受潮跑音,在宝力高的老师手上就改成了用定音鼓皮蒙制。后来,马头琴从马皮、定音鼓皮、蟒皮、桐木板、松木板,已经经历了五次换代。
宝力高认为要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改革。马头琴在保持"马尾织弦法"等传统的内核的基础上进行改革是生存和发展的必然。变,是为了求生存;不变,是为了传统的基因。这就是齐?宝力高马头琴改革的核心理念。
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