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在线”——打造内蒙古自治区文化门户网站! 内蒙在线 | 《忽必烈》电视连续剧官网 | 草原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 | 乾元驿 | 资讯 | 北方游牧民族专栏 | 国际能源大会 
"草原轻骑兵"今何在?--民族音乐学视野中的乌兰牧骑


    
      "草原轻骑兵"今何在?--民族音乐学视野中的乌兰牧骑
    南鸿雁(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
    "草原轻骑兵"--乌兰牧骑,是上世纪50年代后期政府为开展牧区的民族群众文化工作、活跃民族群众文化生活而设立的综合性的基层文化事业机构。2008年乌兰牧骑成立五十周年,在半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这个文艺群体经历了全国巡回演出阶段和改革开放以来两个时期。
    本文以此为背景,运用民族音乐学的研究视角,通过对乌兰牧骑这一艺术形式的呈现方式、展演活动、理论研究等方面的讨论,揭示其深层的政治、文化内涵,以期明了乌兰牧骑艺术不仅是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民众艺术,同时也是文化的积极推手。
    乌兰牧骑艺术以多种方式承载意义。在本文的讨论中,焦点将放在乌兰牧骑艺术作为"区分的文化"以及产生的相关意义。同时本文还就音乐的消费;音乐与社会象征;音乐、政治生活和思想;独创性和历史相关性等方面展开讨论。
    随着音乐消费的不断扩展,20世纪80年代以后,乌兰牧骑的组织演出形式逐渐发生变化,以期适应大众传媒的发展。此时音乐生活的民主化以及与原来音乐的功能丧失,使其音乐发展越来越朝向大众传媒与大众音乐文化。
    作为与政治密切结合的艺术载体,乌兰牧骑艺术曾经是各地争相效仿的模式,虽然,音乐能够涉及的社会象征主要是情感性质的,但是,它们能够呈现出创作者或者表演者没有考虑要塑造的那些隐含的要素,而这些要素又被以某种方式定位,由此,音乐在社会中承担了象征功能。乌兰牧骑艺术的政治意涵也由此而被突显。
    在文化多样性的今天,作为传统艺术形式,乌兰牧骑虽然很难摆脱政治的象征,但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当民间音乐或者说民族音乐再次被提升时,他们的境遇又会如何?面对非遗,他们怎样看待解释自己的行为?是衰微还是复兴?抑或保持原态?这些问题也将是本文关注之处。
    

百家论坛

草原文化研究、推动草原文化发展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