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在线”——打造内蒙古自治区文化门户网站! 内蒙在线 | 《忽必烈》电视连续剧官网 | 草原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 | 乾元驿 | 资讯 | 北方游牧民族专栏 | 国际能源大会 
能"标准化"吗?


    
      能"标准化"吗?--全球语境中蒙古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价值处境
    布仁白乙(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
    文化的"标准化"似乎成了袭卷全球的一种文化动向,就像风暴一样对各地各民族的文化形成冲击。其中不例外蒙古族传统音乐文化。对于蒙古族传统音乐文化来说,就像一场噩梦一样,不仅冲击面大而且冲击度较深。如:蒙古人音乐文化从原来的自由散拍演变成有了方整理论格式下的音乐文化,丢失了自由的发展规律。究其原因:其一,不负责任的态度与过于崇拜外来文化的心态;其二,草原生态音乐文化的标准定位不准确;其三,现代教育制度对人们知识格局的改变导致不够重视民族音乐的传统与传承。其四,过于标准化导致传统音乐文化的城市化,忽略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成为死标本或学员派。作者认为"蒙古族音乐的标准在哪里--在民间。标准音在哪里--在民间艺人的歌声里。"如果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标准看待民族文化或地域文化,只能导致这些"无价之宝"成为毫无价值的死标本。必须保护这些文化的原始动态,才能不使它们变为死标本。就向朝戈金研究员所说的"活鱼是要在水中看的"。此类工作的进行应注意以下几点:一、保护和传承地域性风格,不断在原土壤里活下去;二、保护和传承代表人物,培养继承;三、制定制度,政策性管理,制度性执行;四、重点抓好学校教育,请民间艺人进课堂。
    目前,我们面临如何以经济发展带动文化发展的挑战,特别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保护人类传统文化以及保持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百家论坛

草原文化研究、推动草原文化发展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