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在线”——打造内蒙古自治区文化门户网站! 内蒙在线 | 《忽必烈》电视连续剧官网 | 草原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 | 乾元驿 | 资讯 | 北方游牧民族专栏 | 国际能源大会 

流行鄂尔多斯之网猎

    *引子: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犯罪分子最怕听到这样的警告,然而对于狩猎来说,鄂尔多斯人的网猎则是“猎网”恢恢,“密”而不漏,当自投罗网的野兽们拼命挣脱时……


     网猎是蒙古族狩猎方式的一种,在古代为蒙古族各部所采用,后来围猎在其他地方几乎消失,唯有伊克昭盟地区流行的时间最长,几乎是全旗各地均有的一种狩猎方式,多用于全盟、全旗和几个居民点的集体打猎活动。


     鄂尔多斯蒙古人出猎前,首先要祭祀被称作“巴音玛乃汗”的总管野兽的天神腾格里,并诵祈祷祭文。并且忌讳出猎之前在家灶跟前议论打猎的事。据说这是因为火神和猎神有亲属关系,而且火神好传闲话,所以怕他把打猎的秘密传出去影响收获。这样看来古往今来,不但是人与人之间存在互通有无,互惠互利的关系,就连人们一贯信奉的神也脱不了这种世俗关系的嫌疑。


     网猎就是下拉网捕抓野兽。猎网是用较粗的黑山羊或灰山羊毛绳编结而成的。网眼大小一寸见方,网长60—70市尺,网宽5—6市尺。下网多在沙蒿丛中,下网时每隔一丈远立一根四尺长、手指粗的木棍,将网挂在木棍上,然后把高出木棍的那部分网,从两头用羊毛绳拉到附近沙蒿上栓住。一张网需要立五至七根木棍。支起猎网之后,在猎网两端各栓一根绳,由两个人各执一根绳隐蔽于草丛中。所以狐、兔等猎物疲于奔波一般是看不见猎网的,当它们一触到网的支棍,网就向下倾倒,然后就将其全部扣住了。当自投罗网的野兽们拼命挣脱时,埋伏在草丛中的猎人趁机跑过去把猎物打死。之后,又把猎网重新支起来。


     猎人们出发到猎物较多的地方后,先把猎网下到猎物常出没的地方。这些猎网连接起来是有数百米长。每个猎网都有人埋伏在草丛中守网。通常,看狩猎网的人既是富有经验的猎手,又是网猎的领导人。其他人则在各自打头人的带领下去赶猎物。猎网的两边则由打头人率领众多猎人,按照围猎领导者的布置,从守网人埋伏处开始,分别在猎网两边每隔二百米站一个人,以扇形排开去,最后形成一个弧形包围圈。等到两边的围猎者汇合之后,立即以扬沙为信号同守网人取得联系,接着他们一边呼喊一边放猎狗奔向猎网。当从两边驱赶猎物的人合拢起来时,隐蔽在附近的其他人也跟着他们一起围堵猎物。他们的任务主要是把个别回头的野兽哄向猎网。当围堵者逐渐缩小包围圈逼近猎网时,守网者立即出来,用特别的猎棍——“布鲁”来猎取狐兔等猎物。


     围猎结束之后,人们开始剥猎物的皮子。这时由打猎头目将头一张连着狐鼻、狐皮和狐肉拎起来,转圈踱着步吟诵以下祝文:


     蒙蒙烟尘向那边,


     紫花额头朝这边,


     茫茫烟雾向那边,


     直立短耳朝这边。


     在别人围猎圈之外,


     在我们围猎圈之内。


     不分公和母,


     带着崽子来。


     杀死的地方堆着二三十,


     猎取的地方堆着三五十。


     首尾相连,


     成群结队,


     黄羊野兔,


     不分甥舅,


     都来投我们罗网!


     吟诵毕,大家齐声喊“呼列!呼列!接着,将狐皮鼻和狐皮分开,把狐肉作为献给玛乃汗天神的供品,一刀一刀卸开,并让狐狸嘴咬着尾巴放在高地上。


     在通常情况下,一天可下三至四次网,捕获三四百只狐兔等猎物。凡参加围猎者按传统规矩每人分得一份同等数量的猎物。


     参照《闲话蒙古族民俗》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