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在线”——打造内蒙古自治区文化门户网站! 内蒙在线 | 《忽必烈》电视连续剧官网 | 草原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 | 乾元驿 | 资讯 | 北方游牧民族专栏 | 国际能源大会 
“大库仑呼日额”迁徙


    
      “大库仑呼日额”迁徙
    阿拉坦吉雅
    各位专家、学者下午好!今天我想讲与乌兰巴托紧密相连的吉布尊丹巴活佛在世时候的那个“大库仑呼日额”迁徙的一些问题。内蒙古的学者,包括内蒙古的其他学者,有关这个吉布尊丹巴活佛大库仑的迁徙的原因及过程,也进行了很多的有益的探讨。有些文献记载,在1649年,就是距今370年前在蒙古国的途西也吐哈木布首领儿子叫姜奥斯尔在5岁的时候,在"希日格图查干淖尔"这个地方给了这个封号。那么这个姜奥斯尔诞生的地方也建造了一个白塔,现在看到的就是这个塔的图片。那么这个在后期人们有关姜奥斯尔的一生的事迹立了一个碑。这里面说吉布尊丹巴活佛大库仑在1664年1856年的这个时期,连续迁徙了28次。这个是八世的活佛在五岁时候的一个照片,我拿出这个图片的主要目的就是想姜奥斯尔在五岁的时候的照片很可能就是这个样子。这个是蒙古国的一个著名的画家牙达姆苏荣给姜奥斯尔奉献的一幅画,这个画的名字叫"西拉和日木",围墙是用黄色的部分画出来的,这么一个图。
    接下来我就想围绕吉布尊丹巴这么一个大库仑在213年间迁徙28次的内在的原因和线路,摘录一些国外学者的一些成果,同时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看法。28次迁徙整体看是涉及到了三个线路和三个领域之内的迁徙范围。第一个就是1640年--1719年一共迁徙了五次,而且这个五次是迁徙的路途比较远范围比较广,而且在在某一个地区待得时间比较长。那么在这个五次中间,他来回迁徙的路程长达600到800公里,而且涉及到了蒙古国现在境内的大部分地方。第二次是在1719--1735年来回迁徙了11次。这次的迁徙主要是在吐希也吐哈木布领地之内。第三次在是1736年--1778年一共迁徙了9次,那么这次的迁徙就是范围比较小,而且涉及的地方非常的少。通过这种比较,我们就可以看到吉布尊丹巴库伦从原先的广阔范围缩小到了这么小的范围,其中的原因和这个含义到底是什么呢?有关此很多学者于是联系了当时的满清对俄罗斯的关系和满清对外蒙古的看法和一些政策进行了很多探讨。
    1723年是姜奥斯尔改掉了他原先的号,从吐希也吐分出一部分地方重新又建立了"斯琴哈木布",所以1725年就吉布尊丹巴的大部迁徙到了杭盖这个地方,在1723年以后迁徙到杭盖这个地方,一直没有再动。吉布尊丹巴下属的信徒包括他的部民和庶民一直在吐希也吐哈木布境内游牧和迁徙。这个现象恰恰说明了当时蒙古的哈拉哈一些部落和当时这些旗的实力和他们互相之间的这个角逐形成了这种吉布尊丹巴大库仑来回迁徙的这么一个现象。那么也就是说随着这个哈拉哈部诸多的部落之间的分裂和角逐,这使得吉布尊丹巴大库仑出现了刚才的这种到一个地方长时间定居的形象。
    那么,我认为就是这种的分裂和这种的角逐,可能要比现在所认为的蒙古国与中国,或者俄罗斯之间的商业元素之外的另一个内在的原因。1911年吉布尊丹巴大部落迁徙到了博科特山后面的拖拉河流域的地方居住。1778年到1911年之间,他一直就在这个地方居住。随着这个吉布尊丹巴大库伦的定居和固定以后,来自汉民的商人的数量也在逐渐的增加。如图所示由于定居开始出现像图中看到的这些寺庙的建筑。这个满清时候也对吉布尊丹巴实行了一些安慰政策,我们看到的就是由满清当时给吉布尊丹巴建造的一个"沙信巴达拉乎庙",是一个弘扬佛法的一个庙宇。随着这种的发展,大国越来越变得定居化,初步开始呈现城市的一种轮廓。随着这种的发展,逐渐从原先的哈拉哈的宗教中心逐渐转变为商贸和商业的中心。基于以上的这种例子,我想说的是游牧文明变得定居文明的时候,我们怎样的去认识他在发展过程中的发展与更新,这个保护与发展有很多值得我们探讨的很有趣的问题,谢谢大家,由于时间关系我不能讲太多。感谢大家。
    

百家论坛

草原文化研究、推动草原文化发展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