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在线”——打造内蒙古自治区文化门户网站! 内蒙在线 | 《忽必烈》电视连续剧官网 | 草原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 | 乾元驿 | 资讯 | 北方游牧民族专栏 | 国际能源大会 
崇尚自然,追求和谐,把草原钢城建成现代化的生态园林城市


    
      崇尚自然,追求和谐,把草原钢城建成现代化的生态园林城市
    廉素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非常高兴能够参加这次论坛!
    首先,我代表包头市政府对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按照论坛的安排,我就《城市发展与草原文明》这个主题,按照包头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意思脉络,与在座的专家学者共同研究和探讨未来草原城市的建设发展理念。
    我要讲的第一个问题包头的崛起,从水旱码头到草原钢城。大家都知道中华文明有三大主源,以北方草原畜牧业为基础的草原文明是独具特色的一支。辽阔壮丽的内蒙古大草原孕育了享誉世界的草原文明,在草原文明的传承过程中,包头的马上文化以及丰富的文化遗存,成为专家学者研究草原文明的重要组成。早在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包头地区就有人类活动,根据考古的发掘,在包头的东河区、九原区,土右旗、固阳县等地,与阿拉善盟属于同一时期的历史文化遗存。说明包头地区已经实现了城市的雏形。虽然包头作为一个城市形成比较晚,但是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曾经几度成为演出波澜壮阔的历史国际的舞台,草原文明与发展文明在这里碰撞融合。
    从战国、秦汉直到明朝末年,包头这片土地不仅是民族交锋的战场,也成为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流,各民族交往的地方。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秦始皇秦直道修建长城、昭君出塞、木兰从军,都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千古不朽的佳话。到19世纪后20世纪初,依靠良好的资源优势,包头逐渐成为我国西北地区皮毛集散地和水旱码头。包头这座在塞外古城在漫长的崛起过程中,深深的刻上了草原文明的烙印。
    新中国的成立,为包头城市的建设发展拉开了序幕,"一五""二五"时期,全国156个重点项目有6个放在了包头。为工业文明与草原文明的交相辉映奠定了基础。草原城拔地而起。当时有一首脍炙人心的歌叫《草原晨曲》,表现了人们热爱码头,建设钢城的豪情。对草原文明在工业化时代蓬勃发展的赞美。这里最值的一提的是上世纪50年代,在前苏联专家的参与下包头制订了最早的城市规划。这是唯一由中共中央批准的地级城市规划。规划坚持了实事求是,尊重自然的理念,不仅充分考虑到要脱离老城建新城,新老城城区相对呼应,它充分考虑了工业发展和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传承了草原文明的特质,为今天包头形成开阔大气的城市空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个问题是包头的发展。从老工业城市到园林城市。近年来在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随着对和谐发展观认识不断深入,包头城市建设发展的思路更加完善。在很多方面与草原文明的精髓一脉相承,为草原文明增加了新的时代内涵。崇尚自然、追求和谐,逐渐成为包头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理念。如果说过去的包头是用工业文明为草原带来现代气息,那么,今天的包头就是在和谐发展的进程中,让草原文明在这座工业城市进一步深化。
    第一、城市建设突出生态主题。草原文明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成吉思汗在《大札撒》中说,"让湖水永远清澈,让草原永远碧绿,让长生天永远赞美"。这就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组成,体现着对大自然的崇尚与尊重。多年来,我们在城市建设中不仅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更注重为这些设施赋予活力,把能绿、后绿、建绿等园林化的思想体现在整个城市建设中,突出庭院、道路、小区绿化,得到建一方绿一绿,修一路绿一线,见一绿绿一片,逐步形成了非常好的绿化标准。
    到去年底,包头建成21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绿地总面积6517公顷,绿化覆盖总面积6721公顷,绿化覆盖率37.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2平分米,道路绿化普及率96%,市区主干道绿地率34%,庭院绿化71.2%,园林子的居住区比例63%。全市一万平米以上的广场绿地有37个,还有15个大型的绿地。市民在市区任何一个居民小区出发,走路不到十分钟,500米,就可以到达一个绿地广场,实现了环境利于民。特别是从二零零几年开始实施绿水、青山大草原的规划,达茂旗2400万亩草场全部实现围封禁牧,大青山南部10万亩地逐年绿化,境内170公里黄河沿线的湿地得到了全面保护,为包头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第二、城市建设展示文化内涵。在推进城市建设过程中,我们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不断挖掘城市的历史民族文化资源,努力体现包头城市建设的魅力。在新建项目的主办中,着力保护包头市大气的面貌,绝不让水泥建筑损害城建的工作。同时,要求建筑设计包含更多的文化元素,体现浓郁的文化特色。特别是在园林建设方面既注重现代时尚的要求,又要突出与地域和民族特征的文化内涵。我们不仅建设了西部文化生态园、游乐园、儿童植物园等现代园林式的景观,同时也建设了全国唯一的草原,占地530公顷的塞罕塔拉草原。
    在这些园林和星罗棋布的景点中到处体现草原和民族文化的元素,在包头广场上你还能看到悠然漫步的梅花鹿与游人嬉戏。城市建设中的草原文化的积淀,更加丰富了居民的物质文化,也促进了城市的发展。遍布大街小巷的蒙餐文化,更让你感受到草原文明的独特美丽。
    依托大自然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壮大的小肥羊、小尾羊,已经成为享誉海内外的知名品牌,成为全国连锁排名第一和第三的大型餐饮企业。堪称自然资源、文化资源转化为自然优势的代表。
    第三、城市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城市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美好,我们始终把完善城市功能,优化人居环境作为城市建设的出发点。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近年来包头先后实施一了批基础建设工程、园林绿化工程和文化设施建设工程。使旧城区、农牧区、小街小巷、城市出入口、城乡结合部治理和一些成功村得到改造。同时,高起点规划实施了南海湿地公园、东河等大型景观,以及市区的开发项目,城市的承载能力不断增加。
    2008年,我市城市居民的人均住房建设达到29.2平方米,人均拥有的道路面积达到了11.7平方米,城市集中供热达到81%,燃起普及率达到88%,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1.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达到91.4%。包头市先后获得联合国的人居奖,第三届文化环境奖,国家园林城市、国家优秀旅游城市等多项荣誉,2005年成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之一。2008年在文明城市以地质城市的最高峰得到了这个称号,包头这座草原上的工业城市正在焕发着勃勃生机,
    第三、包头的未来已迈向现代化的生态园林城市。包头作为我国的重要的铝业、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和全国最大的几座工业基地,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已经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上。
    2008年,我们全市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1760亿,整整增长了19.6%,现在是排第一。在我们国家的西部地区12个省市自治旗,50多个地级城市我们是排第三,位居成都、西安之后。在全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我们去年由上一年的57位居然跃升到46位,包头的实力已经进入到全国的50强城市。
    那么,我们的人均生产总值已经超过了一万美元,这个已经接近发达地区的水平。去年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了205亿,增长速度是26%;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分别达到了20861元和7076元。包头进入了工业化转型、城市化提升、现代化加速的新阶段。面来未来,包头市委、市政府提出力争到2010年建成五家生态园林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全市人民正在打造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包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何在城市建设中为草原文明注入新内涵,是摆在我面前的一项重大的课题。
    首先,我们要抓住规划这一龙头,体现草原文明理念。城市规划与城市特色和居民文化是紧密相连。但城市形态、制度规范、市民行为逐渐吃空的今天,唯有文化上的区别才能体现城市的价值。为此,在文化中我们将把城市建设与自然条件相结合,与人文因素相结合,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体现以人为本,是赋予了特色的自然环境更具魅力,也使草原文明的传承和发展更具生命力。
    其次,必须抓住标志性建筑这一重点突出草原文明特色的。城市建筑不仅要有外貌,而且要蕴藏着城市的精神力量,呈现出城市的精神风貌。因此,对每一个建筑,特别是标志性的建筑要重新重视。从文化的角度考虑建筑构造、建筑符号、建筑比例、建筑材料等元素整体的协调性,要和谐自然,使草原文明进一步深化。
    近年来,我市兴建了国际会展中心、美术馆、科技馆、少年宫等一批重大城市项目。目前第二批社会工业项目,包括规划的湿地博物馆、工业博物馆、广播电视中心等项目也已启动。但是,在实施这些项目的过程中,我们将继续创建建设方式,提高城市建筑的文化含量,进一步突出草原文明特色。
    第三必须抓住传统文化保护这个关键,丰富草原文明的内涵。城市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又是历史文化的载体。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史,有代表性的、有典型意义的建筑、园林、街道、广场。这些事物遗存凝聚着一个城市的历史。为此,我们必须增加历史文化保护意识,下大力气保护文化遗产,挖掘文化内涵,加大政府的投入,合理开发利用历史文化遗产,真正使草原文化得到弘扬和创新。同时,我们将进一步坚持和发展崇尚自然,追求和谐这一理念,积极吸收草原文明"天人合一"的理念,把我们的城市建设成为大草万上一座现代化的生态园林城市,谢谢大家。
    

百家论坛

草原文化研究、推动草原文化发展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