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在线”——打造内蒙古自治区文化门户网站! 内蒙在线 | 《忽必烈》电视连续剧官网 | 草原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 | 乾元驿 | 资讯 | 北方游牧民族专栏 | 国际能源大会 
从奈曼旗的实践看小城镇建设


    
      从奈曼旗的实践看小城镇建设
    奈曼旗人民政府旗长关文涛
    奈曼旗地处科尔沁草原腹地,土地总面积8137.6平方公里,辖12个苏木镇1个农场1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43.9万。近几年来,我们坚持以促进经济发展为核心,以工业建设、文化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以城关镇大沁他拉镇为中心,辐射其它小城镇的小城镇建设,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年,奈曼旗荣获全区"文明旗县城"称号,大沁他拉镇荣获全区"十大魅力名镇"称号。
    作为奈曼旗小城镇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在工作中有诸多收获和体会。借此机会,与各位专家学者作一交流。
    一、小城镇建设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工作展开,努力打造区域性经济中心
    奈曼旗是全国重点扶持的贫困旗县之一。长期以来,农村经济受困于"两山六沙"的恶劣生态环境,城镇经济受制于"顺其自然"的城镇经营理念,城乡割裂,整个经济发展速度极为缓慢。从2003年开始,我们确立了"以招商引资为核心,以工业经济为突破,以产业化为主线,大力发展工业带动型县域经济"的工作思路,并在这个思路下,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实现整个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发动机,全面推进小城镇建设。一是科学规划。聘请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专家对大沁他拉镇2004至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主要内容是:构筑"一城两片"(主城区、东部工业片、南部工业片)、"四个中心"(行政中心、文化中心、体育中心、商业中心)的空间结构,形成"六纵九横"道路网和四条绿带、九大公园的绿地系统,城区面积由12平方公里扩大到29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由6.4万增加到19.5万,成为通辽市西南部次级中心城市。二是建设工业园区。累计投资4.3亿元,在大沁他拉镇建设奈曼工业区、奈曼化工区,在八仙筒镇建设八仙筒工贸区,在黄花他拉镇建设农畜产品加工区,在青龙山镇建设矿产资源开发区,现在,这些园区已引进各类工业项目98个,总投资30亿元,形成了建材、化工、农畜产品加工、矿产资源开发等四大产业集群。2008年,奈曼工业区实现销售收入21.8亿元,税金7918万元。全旗经济首次实现了第二产业超过第一产业的历史性跨越。三是活跃商贸。旗政府出台了《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在小城镇全面建设集贸市场,在重点城镇建设物流园区和蔬菜、西瓜、建材等专业市场,确保产销衔接。2008年,全旗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22亿元,突破历史最高水平。
    实践表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小城镇建设必须树立以下几个理念。
    第一,发展经济的理念。发展是第一要务,游离于经济之外的小城镇建设也就丢失了建设之魂。小城镇是区域性经济的承载体和辐射源,也是区域性经济发展程度的"晴雨表"。因而,小城镇建设必须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为核心,紧紧围绕经济全局谋划小城镇建设,使小城镇真正肩负起应有的经济责任。
    第二,优先发展工业的理念。无工不富。经济欠发达地区无一不"欠"在工业经济上。所以,小城镇建设要树立优先发展工业的理念,在建设中留出发展工业的足够空间,以工业园区建设为主推模式,打造工业新城,即实现小城镇的扩容提质,更达到工业快速发展的目的。
    第三,城乡统筹发展的理念。"二元经济结构"长期割裂,城镇经济对农村经济的辐射力、带动力不强,没有形成横贯城乡的产业链条,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一大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小城镇建设中必须树立城乡统筹发展的理念,用产业化这条主线联起城与乡的经济,突出发展资源型产业。在小城镇建设中,要围绕农村初级农副产品的生产,建好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农村初级农副产品的加工转化和增值,并促进农村生产规模的扩大,最终在城乡互为依托、互为支撑中,谋求经济的双赢。
    二、小城镇建设必须突出本土文化特色,努力打造区域性文化中心
    奈曼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是草原文明和农耕文明的交织之地,是蒙古族文化和汉族文化的融合之地。辽代陈国公主墓出土文物、清代奈曼王府和章古台白塔等都彰显着奈曼独特的文化魅力。
    在小城镇建设中,我们最大限度地放大古老的文化元素和符号,最大限度地融入现代的文化元素和符号,力求古老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完美结合,使其成为一张最具吸引力的城镇名片。一是在保护中开掘利用蒙古族文化遗产。按照"复旧还原,新修如旧"的原则,结合旅游业发展,先后投资1600万元,对大沁他拉镇清代奈曼王府和固日本花苏木白塔进行了全面修缮和扩建。同时,准备在大沁他拉镇、白音他拉苏木分别建设蒙古族文化博物馆、蒙古族酒文化展览馆和蒙古族民俗体验园。二是加大投入,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累计投资2800万元,新建了文化馆、图书馆、乌兰牧骑、电影公司办公楼和文化广场、小剧场等,使文化基础建设走在了全市城关镇的前列。三是培植文化产业发展。鼓励文化单位、文化工作者创建文化实体,走向文化市场。现在,全旗文化企业和实体已发展到126家,年创产值120万元。
    通过探索与实践,我们深深感到,小城镇建设必须融入特色鲜明的文化元素和符号,努力打造区域性文化中心。
    第一,要从发展文化就是发展经济的高度,充分认识小城镇的文化建设。文化与经济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一方面,抓好文化建设,就是在优化经济发展的人文环境,特色鲜明的文化犹如一块巨大的磁石,必将吸引众多企业家的目光,进而落户生根,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创造事业的辉煌。另一方面,文化本身也是经济成分中的重要一分子,西方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高达60%,文化产业的好与坏,直接影响整个经济形势的好与坏。从知名商业品牌的创立到一件小商品的包装,也都离不开文化元素的支持。没有文化含量的任何产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绝不会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因此,在小城镇建设中,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思想认识问题,要从抓文化就是抓经济,发展文化就是发展经济的高度,充分认识文化建设在小城镇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确保小城镇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破浪前行。
    第二,要从保护利用特色鲜明的文化遗产如手,增强小城镇的文化魅力。小城镇是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之一,任何一座历史悠久的城镇,必然深深打着不同时代的文化烙印。文化遗产是小城镇不可复制、弥足珍贵的标志,透此,我们可以领略和感受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得到无与伦比的美的享受。所以,在小城镇建设中,我们要在保护的基础上,擦亮文化遗产,用好文化遗产,做到不弃不毁,不随意改造,添加任何现代元素,使其永葆古韵之美。
    第三,要从居民的文化需求出发,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生活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精神层面的生活,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和人们审美取向的普遍提高及多元化趋势,城镇居民对文化的需求也因此而改变着。这就要求我们认真聆听城镇居民的文化呼声,从他们的文化需求出发,搞好小城镇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他们搭建最为优质的文化活动场所和平台。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腐朽文化在与先进文化争夺着阵地,我们必须净化一切文化阵地,引导和组织居民过上健康快乐的文化生活。
    三、小城镇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打造一流的人居环境
    奈曼旗城关镇大沁他拉镇四面环沙,称之为"沙漠之城"不为过。风沙袭扰着城市,更袭扰着居民的良好心境。几年来,我们从治理生态环境着手,全面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功能,努力打造一流的人居环境。
    一是治理与建设双管齐下,既向沙漠要良好生态环境,又要城市发展空间。采取"分段包干,一包到底"的办法,每年组织城镇干部职工在大沁他拉镇周边沙漠种树种草,4年累计种树种草2200多亩,为城镇建起了一道道绿色屏障,有效阻击了风沙对城市的袭扰。同时,以敢为人先的勇气,推沙造城,在沙漠之中拓展城市面积,化害为利,埋葬沙魔。
    二是强化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我们以打造一流人居环境为目标,按照修编后的大沁他拉镇总体规划,多方筹措资金10亿余元,先后实施了街路扩建改造、绿化美化、供水水质和管网改造、集中供热、污水处理、房地产开发等十大工程。目前,全镇已完成40余条街路的新建、改扩建,道路铺装总长80公里;铺设绿地1500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8%,人均绿地23平方米;日新增供水能力5000立方米;日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5万;集中供热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5平方米。大沁他拉镇正朝着通辽市次级中心城市的建设目标阔步迈进。
    实践再一次证明,小城镇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打造一流的人居环境。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是小城镇建设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小城镇在我国数量居多,相对农村而言,小城镇又是人口集聚的地方。这就要求我们从人的全面需求出发,紧紧围绕民之所想、民之所求展开小城镇建设,充分满足人的全面需求。
    第二,不断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是小城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小城镇而言,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大,运营成本高,收益小。从这一点考虑,很多地方的小城镇管理者对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缺乏应有的责任和热情,该改造的不改造,该建设的不建设。我们必须克服这种消极的认识和态度,不以收益大小论建设,而要以居民需求搞建设,不断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第三,提升居民幸福指数,是考量小城镇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准。小城镇因人而生,缘人而建。人是小城镇的首要因素和发展动力,人的幸福指数不高,就谈不上对小城镇的热爱,也谈不上小城镇的发展,更体现不出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关爱。所以,我们必须把居民幸福指数的高低,作为考量小城镇建设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坚决杜绝"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让每一座小城镇都成为最适人居的幸福之地。
    总之,从奈曼旗的实践中,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小城镇建设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工作展开,努力打造区域性经济中心;小城镇建设必须突出本土文化特色,努力打造区域性文化中心;小城镇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打造一流人居环境,做到了这三点,小城镇建设就会沿着正确轨道迅猛发展。
    

百家论坛

草原文化研究、推动草原文化发展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