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载湉,满族,生父醇亲王奕譞,同治十年(1871年)六月诞生于北京太平湖醇王府。十三年即皇帝位,年号光绪。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末(1875年初),同治皇帝病死,无子嗣继承皇位。按照清朝皇族的“家法”,皇太子应该从载淳下一辈近支宗室中择立,然而慈禧却一意孤行,选择了载淳的叔伯兄弟醇亲王奕譞之子载湉。慈嬉太后为了保持自己“垂帘听政”的地位,她不择手段,破坏家法,硬把年仅四岁的载湉扶上了皇帝宝座。改年号为光绪。
慈嬉为了能独揽大权,独断专横,慈嬉太后亲自教育裁湉。载湉除了每日诵《列朝实录》、《圣训》外,慈嬉还用各种强制手段,迫使他见而生畏,服服贴贴。载湉每日前去请安,不得慈嬉发话,不敢起立,稍不如意,便罚令长跪。就连其生母也不允许轻易相互见面。裁湉亲政之前,就是在慈嬉这样严格的控制下度过的。在慈嬉的威严之下,使载湉养成了懦弱的性格;随着年纪的增长,对慈嬉的不满和仇恨也日益加深。
光绪十五年(1889年)二月,载湉已长大成人,慈嬉太后表面上“归政”于裁湉 ,实际上朝中大事皆必凛慈嬉才能决定。载湉虽然是皇帝,但没有实权。满朝文武大臣几乎都唯其“融旨”是从。载湉“每召见群臣,慈嬉必派内监在屏风后窃听之。为了更好地控制载湉,慈嬉还把自己的外侄女选为载湉的“皇后”。
载湉自幼喜欢读书,他虽然身处宫禁,却也能了解世界大势,政治上比较开明,甚至试图打破“祖宗成法”进行一些改革。例如他亲政时,改早朝为午朝;臣下寻常朝见可以对立;在外交上不斤斤争礼,认为不可因争小节而失大局。
当时中国正处于社会各种矛盾空前尖锐、帝国主义列强争相侵犯、清王朝统治危机日趋灭亡的情况下,载湉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拯救国家,充满了希望。
中法、中日战争失败后,全国各族人民空前激愤,爱国热情空前高涨,光绪在此形势下亦开始寻求国家“自强”之道。尤其是在德国强占胶州、沙俄侵占旅大之后,瓜分之祸迫在眉睫,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内忧外患使得清王朝统治集团内部酝酿着“改革”。同时,由于外国资本主义投资加剧,刺激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些地主官僚和买办商人为新式工业的利润所吸引,纷纷投资近代产业,资产阶级意识得到了发展,在政治上也提出了变法维新的要求。载湉本人也不甘当亡国之君和傀儡之君,他力图摆脱后党束缚,积极支持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准备变法维新。他“赫然发愤,排群议,冒疑难,以实行变法自强之策”。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六月,他颁布了一系列变法图强的诏今,想通过变法维新,一举推倒后党,彻底摆脱自己傀儡之君的地位。下达了一百一十余道除旧布新诏今,主要内容是:精简机构,裁减不必要的官员;裁减军队,精练陆海军;废除八股文,改革科举制度;取消神词,设立学堂;派留学游历,学习西方文化;奖励发明创造,鼓励创办报刊;设立路矿总局、农工商局、各省商务、商会,提倡商办新式工业;取消旗人特权,让其自谋生计等等。
这些新的政今,虽然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但都不过是一些枝枝节节的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触及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尽管如此,仍为慈搐太后所不容。同年(1898年)九月,以慈嬉为首的后党先发制人,血腥地镇压了维新运动,并将载湉长期幽禁在四面环水的瀛台孤岛之上。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沦陷。慈禧太后携光绪帝逃往西安。支持变法的光绪宠妃珍妃,力主皇帝应留京抗战,慈禧太后对她早有切肤之恨,临行前令人将她推入井中溺死。而此时的光绪帝竟只能下跪恳求而无力阻止慈禧太后的肆虐!第二年自西安回銮后,光绪帝仍居瀛台,形同废帝,惟行光绪年号而已。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一月十四日,载湉在郁闷中病死于瀛台,时年仅三十八岁,与慈禧太后一天去世。宣统元年(1909年)正月,尊溢为同天崇远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庙号德宗,葬祟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