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在线”——打造内蒙古自治区文化门户网站! 内蒙在线 | 《忽必烈》电视连续剧官网 | 草原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 | 乾元驿 | 资讯 | 北方游牧民族专栏 | 国际能源大会 

梦麟——著名蒙古族诗人

    梦麟出生在成都,当时他的父亲宏德任四川巡抚。梦麟从小聪颖好学、天资过人。雍正十一年(1733年),六岁的梦麟跟随上京赴任工部尚书的父亲来到北京生活,逐渐对中国古典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博览群书,为以后的诗词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744年,十七岁的梦麟考上了举人,次年又中进士,二十一岁便被留在翰林院供职。以后他不断得到提升,曾先后担任过国子监满州祭酒、礼部侍郎、户部侍郎、工部侍郎等职,他还担任过广西乡试副考官、江南正试官以及提督江苏学政。在清朝,用蒙古族官员去典试外省,是从梦麟开始的,这在当时无疑是难得的殊荣。梦麟二十九岁时开始参与朝廷机密工作,因资历尚浅,被指定为“军机处学习行走”,清代蒙古族官吏在军机处行走,也是从梦麟开始的。


    乾隆17年(公元1752年),梦麟曾平息了湖北罗田天堂寨的一次谋乱活动,将主要叛乱分子抓捕归案,受到了朝廷的嘉奖。乾隆帝采纳梦麟的建议,在毗邻罗田的商城加设守备,调增兵力,不仅消除了谋乱的隐患,也保卫了一方的安宁。


    公元1757年(乾隆22年),山东、江南等地因黄河、淮河决口而引发了严重洪灾,梦麟奉命前往江苏徐州市勘察督办荆山桥河的疏通工作。他首先到达了水患相对严重的地区,带领当地民众修筑大坝、开沟引水,设涵洞、筑闸门,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控制住了水势。不久,梦麟又与侍郎裘曰修等人奔赴山东的水患区治理水患,并参加了洪泽湖的治水工程,他与民工们同甘共苦,奋战在治水第一线上,使得治理工作得以顺利竣工,其间奔波一年余,终因积劳成疾,不治而死,年仅三十一岁,清廷上下皆深为叹惋。


    梦麟治水是他一生中突出的功绩,而他对古代诗词的爱好和在文学方面的造诣更是他生命中不可磨灭的亮色。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就有《行余堂诗集》、《红梨斋集》、《梦喜堂诗》、《大谷山堂集》等著作传世。梦麟的前期作品多为应酬之作,社会意义不大。通过后来的典试外地和督办河工,他和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接触,对普通百姓的生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便逐渐给自己的诗歌赋予了新的思想内涵。他的诗“志高格正”,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之情,具有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


    在著名的《舆人哭》(舆人即轿夫)中,“出门日无几,闻说家遭水,妻在水声中,宛转随波死,所住半间屋,至今在泥里”的诗句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被迫从役的舆人家破人亡的凄惨境地,诗人情不自禁,从而发出了“舆人尔勿哭,尔不见颓云压首沉西北,千道电光如箭激,殷殷震雷在汝脊”的悲愤呐喊。另有《雨后泥泞夜半赴偃师作歌》、《河决行》、《嶅阳夜大风雪歌》等诗歌也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生活的艰辛和人民大众的疾苦。所有这些创作感受的升华都与梦麟在民间治水期间的耳濡目染和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是分不开的。


    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梦麟最擅长七言歌行体,而又不拘泥句法于用韵,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他的艺术成就可谓有口皆碑,受到很多文人学士的赞赏,他的《大谷山堂集》序,即著名学者沈德潜所作。梦麟是最早精通汉蒙文史的学者,他的生命如“昙花一现”,短暂而令人瞩目。他用汉文写作,对诗词乐府均能运用自如,被誉为清代蒙古族诗人中的“普希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