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在线”——打造内蒙古自治区文化门户网站! 内蒙在线 | 《忽必烈》电视连续剧官网 | 草原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 | 乾元驿 | 资讯 | 北方游牧民族专栏 | 国际能源大会 
保护•挖掘•利用 郭培筠(内蒙古师范大学 教授、影视美学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旭光 (内蒙古师范大学 影视美学方向2006级硕士研究生)


    
      保护•挖掘•利用——试论影像传媒对于草原文化资源的战略意义
      郭培筠(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影视美学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旭光(内蒙古师范大学影视美学方向2006级硕士研究生)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全球化不仅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经济发展进程,而且对各民族、国家的文化建构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当今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生存在不同文明背景下的不同民族的成员不可避免地处在全球性的共同地缘环境中,其相互间的协作与依存、沟通与影响日趋加强。面对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如何正确处理草原文化的民族性\历史性与世界性\现代性的关系,如何引导草原文化向现代化的顺利转型,如何让影像媒介在保护、挖掘、利用草原文化资源等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已成为许多专家学者关注的问题。
      一、“全球化”给草原文化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各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甚至碰撞和冲突得到了空前的加强。与此同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依仗着强势文化对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及落后国家的弱势文化进行着全面的渗透与围剿。然而,全球化一定会导致民族文化的解体并最终消失吗?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文化为根基的全球文化必将取代民族文化吗?我们认为,全球化给民族文化带来的并不只是一个危机四伏的巨大陷阱,而是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甚至挑战大于机遇的新的文化场域。
      一方面,从本质上看,全球化其实是在建构一种新的世界秩序,越来越多的民族/国家未及等待意识完全清醒,便争先恐后地蜂拥而入。那是因为这个过程不管如何模糊和不确定,对自己而言都意味着一次新的机会。一旦全球化的外部环境得以转换成民族/国家内部新的结构要素,必然出现整体的扰动与重组,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能量与社会活力。这对于像中国这样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现实发展欲望强烈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更是实属难得。同时,全球化尽管首先是在经济领域发起的,但它的直接后果就是文化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无疑为民族文化的丰富、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条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即利用经济和科技发展为各民族的文化传播与文化交流创造有利条件,使各民族文化超越民族和地域的局限性,与世界上其它民族的文化进行交流和对话,既吸收其它民族文化的长处,又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特色,各民族文化在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多元互补,“和而不同”的关系中共存共荣、共同发展。特别是那些相对落后的民族国家和地区,可以从这种先进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中通过吸收和借鉴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加速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因为人类文明史已经表明,任何民族国家实行正确的对外开放战略都是一条强国之路,封闭只能导致民族的愚昧落后。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看到,由于当今世界经济政治秩序处于资本主义的控制之下,世界的文化生活因此处于不公正、不合理的文化秩序之中,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少数发达国家主导着文化全球化的进程,极力推行文化帝国主义或文化霸权主义政策,利用其高新技术和文化设施的优势,控制文化资源和市场,将其好莱坞电影、迪斯尼、麦当劳、CNN为代表的大众文化,以大批量生产和复制的方式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并且攻占了各国的文化市场尤其是青年人文化消费的重要阵地,成为一种世界超级全球文化。目前传播于世界各地的新闻,90%以上被美国和其他西方发达国家所垄断,美国更是控制了全球75%以上的电视节目的生产与制作,好莱坞电影已上升为美国国民经济的第四大支柱产业,并在全球占有了60%以上的电影市场。在传播文化产品的同时,也将美国文化精神和意识形态渗透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对于草原精神文化来讲,在全球化的文化格局中实际上面临着两种异质文化的冲击:一种是如前所述,即西方文化依靠其强势经济、科技、信息传媒手段所形成的冲击;另一种则是与国内主体民族的汉文化零距离全方位的接触所造成的冲击。这种冲击最直接的体现就是20世纪末以来的草原文化的当代主体也出现了“三权分立”的不同群体,即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其中草原大众文化群体既有自己的民族性、地方性,又有大众文化群体所共有的特点:他们虽然热爱本民族的文化,但缺乏保护意识;虽然留恋辉煌的历史传统,但缺乏寻根意识;虽然反对强势文化侵入,但不能找到有效的抵制方式;虽然从思维方式到价值取向仍然是本民族的,但对从域外传入的新潮大众文化元素又常常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盲从的心态,不仅醉心于麦当劳、牛仔裤、摇滚乐、卡拉OK、迪斯尼、好莱坞大片等西方文化,而且对内地汉族的时髦用语、流行歌曲、武侠电影、电子游戏也都照单全收,这一切都使得草原文化的精神内涵正在发生着质的变化。【1】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必须要有深刻的文化自觉和强烈的文化自信,科学分析全球化,使草原文化既能积极应对全球化、参与全球化,又能在保护文化多样性的过程中丰富自己、发展自己、展示自己。
      二、草原文化资源及其向文化资本的转化
      人类对文化资源重要性认识已越来越清醒,因为“世间一切可持续利用的资源的最高层次在于文化资源,文化资源已经是前人对一切可利用资源加以利用的结果,是历史上无穷无尽的人的智力资源的结晶。”【2】草原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就是它的文化资源——历史资源、思想资源和精神资源。要想继承、弘扬、发展草原文化,首先就是要对草原文化资源进行保护、挖掘和利用。陈光林同志在《历史上的草原文化对中华现代文明意义何在》一文中对草原文化之于现代文明的意义做了充分的说明,认为草原文化既是现代文明建设的重要资源、重要动力,又是现代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文明建设的重要形式,同时草原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也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对草原文化资源优势的阐释尤为详尽【3】。
      (一)历史资源:内蒙古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内蒙古大草原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活动的大舞台,历史上先后有10多个少数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特色鲜明的草原文化,并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交相辉映,共同造就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我们不仅有古朴原始的遗址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大窑文化等许多昭示中华文明起源的文明结晶,使草原文化获得了“中华文明曙光升起的地方”的美誉;而且有蜿蜒起伏的赵长城、秦、汉长城,绚丽多姿的大召庙、贝子庙,以及神奇粗犷的阴山岩画、乌兰察布岩画。内蒙古文化资源品种之多品位之高、特色之鲜明,在全国实属罕见。进入文明社会之后,又涌现出了成吉思汗、耶律楚材、明安图、曹雪芹等一批举世闻名、迄今仍有广泛影响力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和文学家,为丰富中华文化、推进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思想资源。草原人民在对待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有着基本态度和准则。其中,许多优秀思想和观念仍闪耀着人类智慧的光芒,例如天人合一、崇尚自然的宇宙观;具有与大自然谦和相处、永被恩泽的自然观;具有欲取先予、永续利用的生态观和描摹自然、歌颂自然的文化观。特别是草原文化把“天人合一”的理念变为行动的准则,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发挥到极致。在当代世界人类生产发展普遍面临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的形势下,历史上以游牧文明为基础的草原文化这种固有的先进生态理念,更彰显出新的生命力和价值,实为不可多得的思想源泉。
      (三)精神资源。北方游牧民族一直生活在极端艰苦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并且“逐水草而居”,这种生产生活方式不仅造就了草原人民吃苦耐劳的品格和自强不息、豪迈刚健的民族精神,还培育出草原人民的豪放大气、宽容大度的博大胸怀,形成很有自信力的开放型文化心态。草原文化除了上述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和开放胸襟外,还有诸如崇尚英雄、注重诚信、团结互助等多种有益于现代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资源,需要我们认真挖掘汲取,进一步发扬光大。
      可见,深深植根于草原民族生产与生活实践的草原文化资源丰饶而富实,令世人瞩目,令我们骄傲,这是草原文化走向世界的前提和基础,但要想将一个文化资源大区变为一个实力雄厚的文化大区,还得做出艰辛的努力。国家民委副主任丹朱昂奔认为:“民族地区经济比较落后,经济比较落后这是个事实,很多民族地区还是比较困难的。但是从文化上看,文化资源比较丰富,而且这个文化资源同时是很多民族地区的优势资源。假如我们充分地利用这个优势资源,使得它发展起来,就有可能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甚至可以成为支柱产业,关键是我们怎么去利用和操作。”【4】这番话颇有见地的指出了少数民族地区唯有将文化资源转化为优势资源,才有可能成为这些地区的经济增长点甚至支柱产业。
      更为重要的是,将文化作为一种产业已是当今世界文化研究领域中人们的共识。文化既然是产业就必然包含两大要素:资本和市场。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布尔迪厄认为,资本分为三种基本形态,即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其中文化资本是在进入流通环节、在可交换的基础上才得以形成的。在没有进入交换之前,文化资本往往只以资源的形式存在着。在文化生产的过程中,文化资本借助经济资本得以转化成文化商品,而在进入流通环节之后,文化资本又通过接受者的文化消费再次转换成经济资本的收益。因此掌握文化资本无疑和掌握未来的文化机遇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
      从这样的角度看,无比丰富的草原文化资源蕴藏着转化为文化资本的巨大潜能,只要我们对这些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制定有力的措施,对文化资源的资本化运作加以认真的研究,对文化资本的作用给予足够的重视,都将会对草原文化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带来深远的影响。
      三、影像传媒对草原文化资源的保护、挖掘和利用
      当今世界以电影、电视为代表的现代影像传媒正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道德观、精神状态、生活方式以及各种价值理念,作为文化载体其传播的文化影响甚至支配着芸芸众生。影视传媒对价值观念的负载已经成为世界性的现象。影像传媒在向人们提供感官娱乐、精神审美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间传递着自己民族的文化,其文化传播功能日益凸现,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影像文化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艺术,可以大视角、多领域、全景式、长跨度地表现历史和现实社会生活,在讲述动听的故事、细腻刻画人物、深刻揭示人性、展现民族文化特色等方面独具魅力。
      新时期以来,内蒙古的影视工作者们凭借着对本民族的炽热激情和独到理解,将对本民族的历史文化、民族性格、民族精神的深入挖掘与对草原神韵的深情描绘有机融合,制作出了大量极富草原风情的影像作品,以反映蒙古民族生活为题材的电影、电视剧、电视纪录片、电影纪录片、音乐电视片、电视戏曲片等多种影视作品接连问世,令人目不暇接。特别是电影《东归英雄传》《悲情布鲁克》《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天上草原》《季风中的马》、电视连续剧《静静的艾敏河》《成吉思汗》、纪录片《最后一个山神》《神鹿呀,我们的神鹿》《沙漠散记》、《驯鹰记》、《野盘羊一家》以及内蒙古电视台的优秀品牌栏目《蔚蓝的故乡》《西口风》等都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草原气息的影视作品在传承、弘扬草原文化方面的贡献不容低估,它们不仅使外民族的人们了解了蒙古民族的波澜壮阔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草原文化,也使独具魅力的草原生活走进了人们的视野,特别是蒙古民族勤劳质朴善良、重然诺守信用、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精神品格,更对当今时代人们急功近利、虚空浮躁的内心世界以极大的震撼。
      如果说影像传媒在传播文化方面的巨大功能已人所共知的话,那么,影响传媒在草原文化资源的保护、挖掘及利用方面又能发挥怎样的作用呢?
      (一)利用影像手段保护、记录草原文化的历史资源。
      在全球化的语境下,民族文化资源正在一个“共享”的名号之下被公然窃取。其实,帝国主义对落后国家的征服都是为了实现资源的掠夺,只不过“后殖民时代”所掠夺的不是自然资源而是文化资源,然后再把落后国家的民族文化资源统统资本化,实现经济资本的巨大收益。在国内,当愤怒声讨第五代导演献媚西方的批评尚未平息,好莱坞已经大模大样地登堂入室,把中国的文化资源纷纷收入囊中,转换成自己的文化资本。他们不仅将中国古典文学名篇《花木兰》进行改编后畅销全球(也包括中国的音像市场),而且已经把《狄仁杰》、《孙子兵法》、《天仙配》、《成吉思汗》、《杨家将》、《西游记》等中国的文化遗产列入拍摄计划。显然,中国的民族文化资源正面临大量流失的危险。相比之下,我们对自己的文化资源却还缺乏基本的保护意识,对于文化资本的分析与运作还处于思维的盲点,更逞论自觉的发掘和利用。而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一样,其可再生性并不是无限的。一旦民族文化资源被好莱坞抢先实现了资本化,民族文化还能有多大的权力来拓展自己的国际生存空间,这自然也就成了很大的疑问。所以,应该引起高度警惕。饱经20多年战火摧残的阿富汗在自己的国家博物馆大门上高悬着的一条横幅上书写着一个真理,“只有一个国家的文化和历史活着,这个国家才活着。”这说明,文化的权利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权利,保卫民族国家的文化安全的实质就是保卫民族文化权利不受到侵犯。
      毫无疑问,草原文化资源也面临着同样的处境。在对外开放的社会环境中,草原自然生态遭受的破坏、原生态文化空间的萎缩现象已变得越来越触目惊心。这里既有历史文化遗迹由于年代久远的自然损毁,也有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盲目开发而对文物古迹进行人为的破坏,更有甚者是大量蒙古族传统的服饰、首饰正不断地流失到海外……对于这些极其珍贵却又正在淡出我们视野的历史文化资源,当然可以通过上级主管部门制定政策、加大人力、财力的投资等方式来加以抢救和保护,然而利用影像手段来保护“正在消失的文明”,和“挽救即将消失的人类文化遗产”已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目前国际上非常流行的人类学纪录片的拍摄其目的就是致力于“文化抢险”和“文化保护”,将那些濒临灭绝的文化资源,诸如少数民族原生态的口传文艺、民间风情习俗、民间工艺等无形的文化用影像的手段记录下来,使其成为人类历史文化的永久记忆。我区著名的纪录片导演孙增田在谈他拍摄《神鹿呀神鹿》的创作动机时说道:“我们要保护自然生态,不要等自然界都破坏得够呛的时候才想起来保护自然生态。现在我们应该提早保护文化生态,保护各个民族、各个地域不同的文化,让它们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来发展,所以我就拍了这么一个片子。”【6】
      2006年10月我们来到了内蒙古科尔沁草原,因为农历九月初九在这里举行了规模最大的一次蒙古族萨满教祭祀活动,它由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色仁钦孛额——科尔沁草原上最后一位过了“九道关”的孛额主持。我们对祭祀活动中包括的“过关”、“附体”、“治病”的全部过程进行了完整的拍摄。但是,今年当我们打算再次进行回访拍摄时,老人家竟不幸永远地离开了人世。这些影像便成了这种历史文化弥足珍贵的记录,而且它比任何文字的描写都更为直观真切和生动形象。
      此外,蒙古民族是一个曾经有过辉煌历史的民族,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根深蒂固的历史情结是蒙古民族共同的集体无意识。但是当历史已经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当强势文化在全球化的场域中不断扩张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并吞噬和侵蚀弱势民族文化时,弱势民族就会以“寻根”的方式去抗拒、维护和固守,就会产生强烈的文化认同意识。而一代代蒙古族影视艺术家把这种对本民族历史的记忆、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留在了自己的影像世界中:电影《骑士风云》《东归英雄传》《悲情布鲁克》《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嘎达梅林》、电视连续剧《成吉思汗》就是对纵横捭阖、顶天立地的成吉思汗的记忆,是对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肩负着捍卫全民族利益的历史使命的民族英雄的记忆。这种对远古历史的追寻,从本质上说是人类在寻找生命理想的凝聚方式,也是弱势民族在寻找自身危机的拯救途径,而影像文化无疑为当代人追寻历史记忆的需求提供了最佳方式。
      (二)挖掘草原文化资源的精髓,通过影像表达使其从隐形层面进入显性层面。
      如前所述,草原文化蕴藏着丰富的思想资源和精神资源。从价值取向来看,体现为和谐共存的自然价值取向、注重实用的经济价值取向、崇尚英雄的人生价值取向、注重诚信的道德价值取向、自然纯朴的审美价值取向;从基本精神来看,体现为开拓进取精神、自由开放精神、英雄乐观精神和崇信重义精神。【7】这些价值取向和基本精神通过影像表达可以由隐性层面进入到了显性层面。
      对英雄个体的崇拜和传承英雄精神是草原文化最高的精神追求之一。《成吉思汗》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两部影片及电视连续剧《成吉思汗》在短短20多年的时间里将草原英雄成吉思汗三次以影像的方式加以呈现,使我们真切地了解到作为草原人民崇拜的英雄祖先——成吉思汗是怎样在幼年遍尝了人生的辛酸苦涩,饥饿、寒冷、穷困的侵扰,征战、迁徙、流离的威胁,炼狱之境和多事之秋成就了他草原民族特有的非凡气度。特别是那种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坚毅果断,气度恢弘,重信义有情谊的精神品格更是自强不息的草原人民的精神写照。
      蒙古先民所描述的和谐社会,是一种天人一体的模式,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观念的升华。草原文化将“天人合一”的理念变为行动的准则,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发挥到极致。它们不仅把人当作“天”(自然)的一部分,而且把“天”(自然)当作敬奉的对象,以一种敬畏和爱慕的心情崇尚自然、爱惜自然。他们讴歌辽阔的草原、茫茫的林海、浩瀚的沙漠和碧绿的湖水,他们赞美雄鹰在天空翱翔、骏马在草原上飞奔。蒙古族导演麦丽丝在接受一位《中国民族》杂志记者的采访时说:“我们迷恋拍马和马群,还因为我们对草原的感情,你如果到达了草原,一看到牧人,看到牛呀,羊呀,看到这些生灵,你就会从内心深处产生一种激动。蒙古人离不开马,马是蒙古人生存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了马就展示了这个民族的气魄、胆识和精神……我们对草原充满感情,每在一处拍摄,就对那片草原产生特有的感情。只有在长居草原之后了解草原的人,才会对草原产生这样的情感……”【8】所以,在他们营造的银幕空间中,辽阔的草原不单单是人物活动的场所,而是草原儿女纵横驰骋、饮马放歌的欢乐天堂,是饱含着艺术家主体情感和审美理想、充盈着人文意识的诗意空间。因此,他们从不让草原经受血腥的洗礼,成为暴力的舞台,所有的凶杀格斗的场面都设定在峡谷、荒原,而把宁静、安详留给了美丽的草原。同时,草原上的骏马也不仅仅是蒙古民族的交通工具,而是“马背民族”精神、气概、魂魄的生动体现。
      与这种敬畏自然、崇尚自然相关联的是草原人民对生命意识的崇拜。众所周知的我国三年自然灾害期间,草原人民收养三千上海孤儿的感人事迹,与其说是一种为国家排忧解难的忧患意识和奉献精神,毋宁说是草原儿女对生命的崇拜和热爱。博大、宽厚、慈爱的草原母亲形象一直是蒙古族影视作品中最熠熠闪光的艺术形象,在她们身上这种对生命的崇拜意识得到了最充分的呈现。我区著名导演塞夫曾经说过:“母性是蒙古文化很重要的内容,蒙古族民歌很多都是在歌颂母亲。这是草原文化一个最基本的东西。”【9】我们不难推断,这种“最基本的东西”应该就是草原文化中的生命价值观。
      《天上草原》中的宝日玛对于前夫带回来的一个背负着失去父母、失去家庭温暖的心灵创伤,用拒绝说话、用逃跑来反抗命运的汉族孩子虎子倾注了无私的母爱。正是她温情的呵护、无微不至的照顾,才使得虎子摆脱了心灵的阴影,发出了心底的呐喊。电视连续剧《静静的艾敏河》中的“艾敏河”的含义就是“生命之河”。剧中那位沉默寡言、外柔内刚但却殚精竭虑、含辛茹苦地抚育了三个上海孤儿的女主人公多兰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蒙古族妇女,她收养孩子的行为只是源于一种心灵深处的、不言自明的准则:最莫大于毁灭生命,福莫大于拯救生命。
      此外,草原思想文化资源中追求自由、重然诺、守信用的精神品格在《东归英雄传》《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猎场杂撒》等影片中都有充分的表达,限于篇幅不再详述。
      (三)利用影像的奇观化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
      在文化生产的过程中,交换是文化资本得以转换生成的条件,正是交换过程把文化资源资本化,成为可以在文化产品中积淀和传递的象征资本(或信息资本),并最终在交换之后获取资本的收益。交换是一种流动,流动的前提是差异的存在。全球化本来就是以人才、资金、技术、商品、信息等在跨国间的快速流动为特征的,而这种流动的前提当然是各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因而,全球化不是文化的一体化(或同质化),也不是一般地承认文化的多样性,而是把文化差异作为一个前提,力主不同文化加入全球性的流动与交换的过程。一旦把文化差异看作文化全球化的基础和前提,民族文化资本问题将越来越具有突出的意义。对于一种民族文化而言,那些可以参与全球性流动与交换的文化差异,恰恰构成自身的文化资本。
      草原文化资源含蕴丰富、层次多样。古朴原始的遗址,蜿蜒起伏的长城,绚丽多姿的召庙,神奇粗犷的岩画,淳厚质朴的民族风格,异彩纷呈的民族节日,别具一格的民族建筑,五彩缤纷的民族服饰,闻名于世的民族史诗,风韵独特的祝词、赞词,曲调悠扬的民族歌谣,刚柔并济的民族舞蹈,凡此种种构筑了浩繁博大的草原文化资源独特的外在的物质表征;而那种务实进取、英雄乐观、自由开放、崇信重义的民族精神,以及表现在民族性格和心理素质层面上的坚韧不拔、雄浑博大、自由豁达、亲近自然、重视情感的文化品格则构成了草原文化资源的深层的精神内核。以上两个方面既显示着草原文化与其他文化相比较所具有的明显的异质性,又是草原文化最独特的魅力之所在,只要能够将其合理利用并转化为文化资本,必然加快草原文化的产业化进程。
      奇观性是影像媒介区别于文字媒介的重要标志之一,而影像的奇观性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资本,因为它相对于其他民族、国家的观众来说是稀缺的。从世界电影史上看,把影像的奇观性作为可交换的文化资本,并非自中国的第五代导演始,好莱坞的西部片、欧洲大量的民族风情电影、日本的黑泽明、大岛诸、今村昌平的电影,无不在发掘民族的文化资源、利用本民族的影像奇观作为可交换的文化资本。
      新时期以来,我国蒙古族题材的电影创作在以奇观化的影像表达魅力独特的草原文化资源并将其作可交换的资本方面,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绩。如《骑士风云》《东归英雄传》《悲情布鲁克》《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天上的草原》《季风中的马》、《猎场杂撒》《黑骏马》、《嘎达梅林》、《图雅的婚事》等影片使得草原的生活形态和文化景观得以真实而深刻的呈现。如果说银幕上的蓝天白云、草原毡房的自然景观,骑马放牧、穿蒙古袍、喝奶茶、吃手把肉的生活方式,婚丧嫁娶的仪式庆典甚至包括时而激越亢奋、时而低回哀婉的马头琴声等蒙古民族的地域文化和民俗风情给外民族观众带来的仅仅是一种新鲜的视听奇观的话,那么,在这奇观背后所蕴含的草原民族的文化心理、民族性格和人文精神则更散发着迷人的魅力。这些影片中既有历史上赫赫英雄的辉煌业绩,也有现实生活中普通人物的悲欢离合;既有传统与现代的激烈碰撞,也有不同文化选择的冲突和对抗;既有对草原民族的生存观照,也有其观照背后隐含的对中华民族整体生存发展的指向……从少数民族作为个体的文化上升到人类整体的文化、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指向了对于普遍的、共通的人类命运的关注。这些影片之所以能够获得国内外观众的接收和认可、赢得各种奖项,其成功之处恰恰在于通过凸显文化的差异性来将其转化为文化资本的运作方式。
      总之,拥有了文化资源的优势,并不等于拥有了文化的优势,我们只有用文化的眼光和理念去审视这些资源,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进行文化提升和包装,并将其纳入文化产业的运营轨道,用市场的手段去推动,才能成为文化产品。此外,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民族是以否定、割断自身的历史文化资源作为代价而实现现代化的。越是在全球化时代,文化的本土化就越应该成为一种有价值的精神追求,文化资源就越应该成为我们无比珍视的财富。一个不尊重自身历史文化资源的民族,不可能赢的其他民族的尊重,也不会拥有光辉灿烂的未来。注释:【1】包斯钦、金海主编:《草原精神文化研究》,《“全球化”语境下的草原精神文化》,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2】缪家福:《全球化与民族文化多样性》,人们出版社2005年版,第261页【3】《光明日报》2005年7月29日【4】《国新办就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等举行发布会》,中国发展门户网www.chinagate.com.cn【5】转引自约翰•费斯克:《大众经济》,《文化研究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6】银海网站首页>影人评论>>文化就应该丰富多样【7】《草原文化概论》宝力格主编,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8】转引自星星:《再现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的精髓》,《中国民族》2001年第12期【9】《草原上的歌者》——塞夫、麦丽丝访谈,《当代电影》2002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