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在线”——打造内蒙古自治区文化门户网站! 内蒙在线 | 《忽必烈》电视连续剧官网 | 草原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 | 乾元驿 | 资讯 | 北方游牧民族专栏 | 国际能源大会 
论电视传播在草原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李美鲜(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2006级影视美学专业研究生)


    
      论电视传播在草原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李美鲜(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2006级影视美学专业研究生)
      人类文化的生成和发展,离不开信息的传播。传播活动不仅是人类文化行为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且也是人类文化得以传承和交流的基础。传播媒介在信息的传递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传播的实际效果。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凭借自身的优势取代了传统媒介,在现代社会中大显身手。
      电视的出现,为人类文化的传播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尽管它的诞生比报纸晚了三百年,比电影落后四十多年,比广播迟了二十年,但它却以一种异军突起的姿态,一举成为现代社会中最具视听魅力和传播活力的大众传播媒介。我们不可小视电视机这一方小小的屏幕,正如一位学者所言,电视远远不只是一种艺术或娱乐形式,同时它也是一种信息来源——在当今社会中它甚至是主导的信息来源,又是一种社会力量和经济手段,而且更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在本文中,我特别强调电视是一种文化力量,它强有力地推动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使我们宝贵的民族文化枝繁叶茂,生生不息。
      一、电视的文化力量
      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电视具有极强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它既可以传播高雅文化,也可以接受通俗文化,既承载着传统文化,也在展示着现代文化,既可以吸纳异域文化,也可以传承民族文化,它能够跨越时空,追怀历史,也能够立足当下,纪录现实。维也纳音乐会和中国古老的地方戏可以在同一时间播出,埃及的历史和都市人的生活也可以在同一时间展示。苏联解体,欧盟成立,美国入侵伊拉克,中国深奥成功,这些重大的历史事件通过电视在第一时间告知全世界的观众。所以,电视的出现,不仅缩短了时空的距离,而且减小了文化的差距,在世界范围内促成了文化的交流与沟通。它是一个庞大的信息聚合体,具有兼收并蓄,细大不捐、方便快捷的功能。
      从接受范围来看,电视拥有最广泛的收视群体,它能将最大多数的民众纳入其传播视野而不受公众文化水平的制约。相比之下,其他一些媒介对受众都有特殊的要求,如报纸需要公众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和文化修养,才能准确地了解信息。电影虽然人人爱看,但因其在特定的场所播放,收费较高而并非所有的人都能享有。网络是青年人的选择,也需要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所以它也只能拥有一部分受众。而电视是一种直接作用于人的视听知觉的、声画合一的传播媒体,它具有表现的直接性、接受的被动性、观赏的直白性等特点,能够让人获得视听系统的直接感染和冲击。高科技媒介造成的传播直感性,将公众文化水平的限制彻底打破,即使文盲或半文盲也能观看并在一定程度上理解影像文本。它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为不同阶级、种族、国家、性别和年龄的观众提供等质等量的信息,给予人们资源共享的权利。电视机作为一件普通家电,在许多国家已相当普及,它就像我们的耳、目,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人人都需要使用它。
      就电视节目类型而言,可谓多种多样、异彩纷呈。新闻报道、体育赛事、文化专题、综艺晚会、电视剧等各种节目竞相亮相,多彩斑斓的画面,悦耳动听的声音,丰富多彩的内容吸引着观众的耳目,日复一日的循环播出、精彩回放留给观众大量的时间观赏、回味。人们还可以二十四小时选择电影、戏曲、或者科技内容的节目来欣赏,所要做的只是把手中的遥控器变换一下——电视的“分众化”、“小众化”早已为我们想好、做好了选择上的空间放大,用“随心所欲”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电视以它特有的方式注视生活、传播文化,并改变着大众的思想和行动。
      当代电视批评理论家时统宇曾这样说:“电视是二十世纪对人类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伟大发明之一,从文化发展的意义上说,电视传播是文化传播的革命性变革,电视文化对人们的影响已远远超过了当今其它任何文化形态,电视成为改造社会的一种全球的文化力量。”①毫无疑问,电视所能发挥的力量比其他媒介的力量更为巨大。我们应该充分认识电视的文化潜力,利用它的传播优势,使之在人类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二、电视推动草原文化发展
      被誉为当代三大思想家之一的美国文化学者弗雷德里克•詹姆逊说:“整个文化现在正经历着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从以语言为中心转向以视觉为中心。”②他特别强调电视的普及使整个人类生活视象化,形象取代语言成为文化转型的典型标志。在这样一个文化转型的时期,人们主要借助电视提供的视觉图像来了解文化。如果我们的民族文化还主要依靠口言手写的传播方式,势必会发展缓慢,知之者甚少。要想让更多的人了解蒙古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必须凭借电视这一时代的强势传媒。
      我们通过电视传播草原文化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电视连续剧《成吉思汗》、《静静的艾敏河》、《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草原春来早》近年来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让无数观众见证了蒙古民族金戈铁马的历史和奋起抗争的传奇,并被草原儿女宽广无私的胸怀、激昂慷慨的斗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所深深折服。我们的民族文化几乎在一夜之间家喻户晓,成为人们交口称赞、喜爱和推崇的对象。内蒙古汉语卫视于2004年5推出了大型系列文化栏目《蔚蓝的故乡》,它以7个各具特色的子栏目,从自然、历史、音乐、文化、社会、人文等多个角度展示内蒙古的风土人情、民族文化,将民族的、传统的、边疆的内容与现代的、时尚的、视听的表达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以浓郁的本土化资讯、鲜明的地方特色、精美的内容与形式和高品位的追求,培养了固定的收视群,赢得了业内人士和观众的好评。该栏目在2006年全国优秀电视文化(文艺)栏目表彰活动中,与央视的《艺术人生》、《百家讲坛》、《星光大道》等知名品牌栏目同获优秀栏目奖。2004年、2005年、2006年的春节晚会已连续获得了全国春节晚会的最高奖,实现了“三连冠”,被业界称之为“内蒙古电视台晚会现象”。这些节目的播出以及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响,让更多的观众了解了草原文化。
      由此可知,电视为草原文化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依靠它,我们可以使民族文化得到更广泛的普及、传播和认同,让我们的民族文化走向世界。
      目前,内蒙古电视台已经形成天上一颗星,地上一张网,星网结合,天地交融的传输、覆盖格局。电视节目布局也已形成以蒙、汉语新闻综合频道为龙头,文体娱乐频道、经济生活频道、科技教育频道、影视剧频道、少儿频道五个专业频道相配套的多功能、系列化、专业化传播的新格局。七套节目全天播出90个小时,并且拥有一流的汉语卫视节目与汉语微波节目播出中心、蒙语卫视节目与蒙语微波节目播出中心。每年对草原文化节、昭君文化节、乌兰牧骑艺术节、草原赛马节、草原文化论坛等一批富有地域和民族魅力的晚会及重大活动的宣传报道,让更多的人关注内蒙古,来到内蒙古,为世界范围内的跨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毋庸置疑,是电视让世界听到了我们民族的声音。
      更为重要的是电视还能够使我们民族文化的内涵得以具体呈现,将民族精神发扬光大。电视作为二十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和创造之一,它的最大特点就是现场纪实性和声画结合、多通道传播。它集声音、色彩、音响、影像等其它符号于一体,从各个角度、以多种方式作用于观众,立体感和可视性极强。它用精美的画面、动人的音乐、通俗的语言、流畅的剪辑、多彩的内容和奇幻的电脑特技为观众创造了一个身临其境的收视空间,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作用于受众的思想,让他们在“视觉的快感”中完成对电视所传达的意识形态的认同。所以,“电视在现代国家中所担负的是一个自我文化形象塑造的职能。”③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也是民族文化的塑造者和代言人。
      每一个深知电视之文化力量的国家都不惜斥巨资把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精品搬上屏幕。比如说英国广播公司从1993年起,用了6年时间,花费一千多万美元把莎士比亚的37部戏剧改拍成了电视连续剧;西班牙则将民族伟人毕加索搬上电视,全国6家电视公司携手,斥资600万美元制作电视连续剧《青年毕加索》;甚至日本的电视广告制作也在民族文化形式方面不断探索,并且已经取得了成功,被日本国人誉为“当代的文化已经被吸收到日本的传统文化之中”。
      不仅大型的电视连续剧像《东方商人》、《乌兰夫》、《成吉思汗》、《我的鄂尔多斯》等优秀的作品能够展示历史的风云变幻和英雄人物的丰功伟绩,就是一部二十分钟的短片,也能以本民族特有的“视点”——对于社会、对于自然、对于人生(生命)独特的观察、观照角度,在对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的展示中鞭辟入里地彰显民族精神。
      《蓝色之旅》作为《蔚蓝的故乡》的一个子栏目,它的内容主要定位于内蒙古的自然风光(草原、森林、沙漠等)、民俗和历史。这是内蒙古独有的本土特征、本土文化,也是最具吸引力的地方。2006年冬天,《蓝色之旅》相继播出了《冰雪豪情乌珠穆沁》、《圣水湖畔》、《穿越银色呼伦贝尔》等几期节目,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单从片名来看,人们已能感受到节目内容的美妙,看完节目之后,冬天给人的感觉不再是寒冷萧瑟,而是童话般清爽圣洁。《冰雪豪情乌珠穆沁》带观众走进天堂草原乌珠穆沁的怀抱,领略银装素裹的北国风光,感受冰天雪地中的热血豪情,让观众的心灵在冰雪的世界中得到净化。《圣水湖畔》向观众展示查干湖冬日神奇的自然景观、丰饶的物产和新奇的猎鱼活动。观众在观赏节目的过程中,情不自禁地被这神奇的塞北雪国所吸引:乌珠穆沁草原上的摔跤、赛马和大力士比赛,查干湖冬日里的渔猎和禁猎,呼伦贝尔冰雪中的那达慕和驯鹿的相守相依,在零下30多度的严寒中射箭、赛马、打牛骨,甚至把清理羊圈的这种原本生活中的劳动,演绎成了竞赛,演绎成了艺术。这些冰雪中的舞者,用自己的行为诠释了什么是草原英雄,什么是热血豪情,什么是勇敢坚强,什么是壮怀激烈。他们对自然的珍爱、对生命的崇拜、对自由和力的崇尚,还有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体现着民族的精神和风貌。观众在看这类节目的时候,在一定程度上读解了草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并被该文化所蕴含的民族精神所鼓舞。
      大众媒体对于大众文化消费具有示范效应。也就是说,当媒体重复或突出地展示某种文化样式,人们就会把那种样式当作普遍的榜样来接受。当大众接受了草原文化和和民族精神并作为榜样加以学习和模仿,这无疑是对我们民族文化和精神的弘扬,同时也提高了我们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积极发挥电视在草原文化传播中的作用,特别是在电视媒体激烈竞争、西方国家通过电视对我国观众进行文化渗透、年轻一代轻视本民族文化的现实面前,我们必须立足民族文化,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宣传的速度和力度,激发公众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发扬民族精神,坚决抵制帝国主义的文化入侵。
      我们内蒙古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实力雄厚的制作团队。这些是电视事业蓬勃发展的保障,也是草原文化广泛传播的有利条件。凭借着科学的管理、创新的精神和对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我们已经走上了跨越式发展的道路。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努力克服电视节目低俗化和片面追求收视率的错误倾向,坚持以传播草原文化为己任,树立自己的民族品牌和民族形象,向全世界展示我们的风采,为内蒙古的发展做出贡献。
      注释:
      ①时统宇著.电视批评理论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p67
      ②转引自张占锁,仝文瑜.实现理性力量的路径——试论电视画面在新闻评论节目中的作用.电视研究,2001(2).p21
      ③赵凤翔,吴炜华,薛华.电视艺术文化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p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