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在线”——打造内蒙古自治区文化门户网站! 内蒙在线 | 《忽必烈》电视连续剧官网 | 草原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 | 乾元驿 | 资讯 | 北方游牧民族专栏 | 国际能源大会 
草原文化产业与内蒙古影视文化 (郭培筠教授、旭光讲师)


    
      草原文化产业与内蒙古影视文化郭培筠(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旭光(内蒙古师范大学穿没学院讲师)
      摘 要:丰厚的草原文化为内蒙古影视事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深蕴丰富的人文资源、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具有雄厚实力的企业投资、赞助等巨大的资源潜能。而内蒙古影视也在宏扬优秀的草原文化传统和增强民族文化凝聚力、丰富草原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带动其他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关键词:草原文化产业内蒙古影视文化相互作用  文化产业,是一种通过文化资源的开发形成产业化的进程来满足社会大众的精神需求和文化消费,创造精神财富和经济效益的新兴产业,也是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政要和未来学家视为继信息产业之后迅猛崛起并日益影响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的“朝阳产业”。目前在许多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兴的支柱产业,特别是那些文化历史悠久、文化资源深厚的发达国家,无不制订新的发展战略,采取各种政策,整理文化资源,支持文化原创,提升文化产业的技术含量,打造具有“高技术”和“高文化”双重特征的支柱产业群,并以此作为服务业的主体,推动传统工业体系的改造与升级,使国民经济在整体上呈现出“服务化”、“信息化”和“文化化”鲜明特色。  内蒙古古老神奇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蕴藏着开发草原文化、发展草原文化产业的巨大潜能。从自治区党委和本届人代会提出建设民族文化大区的战略迄今,内蒙古文化事业的建设步伐不断加快,草原文化产业化的观念已经确立,发展以草原文化为底蕴和特色的文化生产力的态势正在形成。以草原文化为特色的内蒙古民族文化产业,不仅将成为未来内蒙古社会经济发展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产生巨大的品牌效益,也将成为内蒙古经济发展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的增长点。  毋庸置疑,在文化产业中占据着人们生活最主要部分的应该是影视文化。因为影视文化既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民族文化实现其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重要载体,更是民族文化的作用场和推动力。因而,如何构建内蒙古影视文化与草原文化产业的和谐发展关系就成为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一、丰厚的草原文化为内蒙古影视事业提供着巨大的资源潜能  1、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  内蒙古地处蒙古高原东南部,地形、地貌以及生物的多种多样造就了旖旎迷人的自然风光,四季分明的气候、辽阔的草原、茫茫的森林、广袤的沙漠、神奇的温泉、迷人的地质奇观,为影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极佳的条件,也为把内蒙古建成全国知名的影视拍摄基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内蒙古在影视拍摄方面的独特魅力和“天然大摄影棚”的优越自然条件,近年来已经受到影视界知名人士的广泛关注。王新民可以说是最早具有市场意识、商业头脑的我区著名导演,早在1998年他就在北京昌平建立了“天骄影视基地”,今年8月又成立了以市场化、产业化为特色的“王新民影视工作室”。目前他正准备在呼和浩特市筹建全国最大的影视城,他认为:“如果在呼市建一座影视城,将原来老旧城的风貌再现,我们就有了一座既可以拍摄影视剧的基地,还可为观众提供一个旅游观光的景点,同时也可以吸引外地的摄制组来呼拍摄,是一举三得的好事”。他的这些举措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可以推动内蒙古影视业的发展,使内蒙古影视剧打造出全国的品牌,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内蒙古影视产业为建设民族文化大区、弘扬草原文化发挥巨大的作用。  2、深蕴丰富的人文资源  内蒙古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内蒙古大草原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活动的大舞台,历史上先后有10多个少数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特色鲜明的草原文化,并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交相辉映,共同造就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我们不仅有古朴原始的遗址红山文化、大窑文化,蜿蜒起伏的赵长城、秦、汉长城,而且有绚丽多姿的大召庙、贝子庙,以及神奇粗犷的阴山岩画、乌兰察布岩画。内蒙古文化资源品种之多、品位之高、特色之鲜明,在全国实属罕见。同时,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丰富的民间音乐、舞蹈、曲艺、文艺作品、绘画、雕刻、民间工艺、体育、饮食、服饰和极具民族特色的民族习俗,使内蒙古成为一座庞大的、生动形象的民俗风情博物馆,也使草原文化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那些淳厚质朴的民族风俗,异彩纷呈的民族节日,别具一格的民族建筑,五彩缤纷的民族服饰,闻名于世的民族史诗,风韵独特的祝词、赞词,曲调悠扬的民族歌谣,刚柔并济的民族舞蹈因其古老、不可复制和再生而弥足珍贵,具有永恒的魅力,只要我们用文化的眼光和理念去审视,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进行文化提升和包装,并用产业的理念去经营,用市场的手段去推动,就会成为重要的极具潜力的文化产业。围绕这些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完全可以培育出具有相当规模的内蒙古地域特色和民俗风情的文化产业,为内蒙古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内蒙古影视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特别是内蒙古丰厚的草原文化积淀、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差异性、蒙古民族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辉煌的历史伟绩都将为影视创作者提供丰富的艺术想象和表现空间,从而为中国电影营造出独特而具有冲击力的视觉奇观。  3、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具有雄厚实力的企业投资、赞助  原自治区党委副书记陈光林同志曾明确指出:“根据内蒙古的资源优势、工作基础和市场前景,发展具有内蒙古特色的草原文化产业,应着力抓好文化旅游、文艺演出、广播影视、出版发行、文博会展、休闲娱乐等六大产业。……在发展影视业上,坚持多元投资,广泛吸收社会资本,积极组建集影视制作、发行、放映于一体的内蒙古电影集团,不断增强发展活力,进一步提高创作水平,努力制作更多竞争力强的优秀影视作品。”可见,自治区党委、政府是把广播影视放置于草原文化产业中的龙头地位、作为支柱性产业而加以重视的。应该说,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内蒙古的影视创作确实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推进,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我们不仅有一支由蒙汉优秀人才共同组成的编、导、演、以及制片、摄像、服装、化妆等品种齐全、阵容强大的影视创作队伍,如著名导演塞夫、麦丽丝、宁才、哈斯朝鲁、王新民、张元龙、康洪雷;著名编剧冉平、陈枰、路远、刑原平、萨仁托亚、林海鸥、刘俊华;著名演员斯琴高娃、艾丽娅、宁才、娜仁花、涂门、巴桑、武利平;著名制片人孟凡耀;著名摄影家伊•呼和;著名服装师超英等等。我们还创作出了在国际、国内影坛产生巨大反响的大量影视作品,如电影《骑士风云》、《东归英雄传》《悲情布鲁克》《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天上草原》《季风中的马》《心跳墨脱》,电视剧《党员二愣妈》《党员金柱有点忙》《静静的艾敏河》《成吉思汗》《走进石锁沟》等等,这些影视创作人员及他们创作的作品在国际、国内多次获奖,从而在全国影视界构成了一道绚丽的风景,这一独特的“内蒙古影视现象”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也正在成为草原文化产业的亮点和重点。  有位专家曾经说:“草原文化的品牌和成吉思汗的声誉,为内蒙古人民免费做了几百年或几千年的广告”。过去进行文化产品生产的多是事业单位,近些年有很多企业也投入到了文化产业的开发建构中。作为内蒙古很有影响力的企业品牌——仕奇集团本来是一个专营西装生产的企业,近几年高举着“成吉思汗”的文化大旗,紧紧围绕草原文化这个大平台做起文章。它们将文化打造成经济增长点,用草原文化铸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又把企业文化纳入到草原文化的发展建设中,通过草原文化引领自己的企业文化,提升和扩展企业文化内蕴,从而创建了更高层面的文化品牌。他们不仅创办了成吉思汗酒业集团,而且将内蒙古饭店打造成中国首家蒙古草原文化主题酒店。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三年创下年营业额过亿的骄人业绩。1999年仕奇集团投资6千万元与内蒙古电视台联合摄制的30集电视连续剧《成吉思汗》。  这部筹拍四年、动用千万匹战马,气势磅礴、规模宏大的史诗风格传记片容量极大:从时间跨度上看,展示了从1146年写到1227年成吉思汗病死前后80多年的历史;从地域范围上讲,它展示的领域从蒙古草原一直到金中都和中东、欧洲,涉及近二十个民族和多个国家。描述重要的战争就有近二十场。从表面内容上看,它像一幅全景式的历史长卷,涉及了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法律、伦理、民俗等各个方面。该剧不仅以丰富的戏剧情节和场景,通过极为复杂的矛盾冲突,真实描述了成吉思汗一生的经历,热情地赞颂了成吉思汗的英雄主义精神和气概,而且还逼真地再现了800年前草原的生存环境和古代部落的民风民俗,服饰、兵器、幕帐、建筑,以及歌舞、乐器、宴席等,无不显示出浓郁的民族风情和时代特色,一切都带有鲜明的草原文化特征。在第25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评奖中《成吉思汗》荣获长篇电视剧三等奖。2004年8月28日,该剧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剧场播出。这部史诗性巨作,以雄浑的气魄、壮丽的景象和精美的制作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该剧也以平均80%的收视率,成为中央电视台2004年度电视剧的收视冠军。2004年春节期间,台湾年代电视台在黄金时段推出该剧,并很快在台湾形成收视高潮,同期推出的VCD产品供不应求。据悉《成吉思汗》现已在韩国、土耳其以及中东地区的多个国家热播,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这部电视剧在自身开拓市场的同时,也为树立仕奇集团的成吉思汗品牌、传承民族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收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二、内蒙古影视在弘扬、传播草原文化中必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1、弘扬优秀的草原文化传统,增强民族文化凝聚力。  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文化趋同趋势也日益明显。在全球化中保持和发展民族文化特性,在此基础上将古老优秀的传统文化转化为适应现代中西方观众需求的文化服务产品,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的精神认同感和向心力,促进中华民族与世界各民族的交流与合作,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而,研究、传承、发展草原文化,推进文化产业化建设,是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文化凝聚力的重要举措。  作为蒙古民族文化重要标志的草原文化自身就是一种内涵丰富、形态多样、特色鲜明的复合型文化。从精神层面上看,草原民族具有一种与生俱有的天人合一、崇尚自然的宇宙观;具有与大自然谦和相处、永被恩泽的自然观;具有欲取先予、永续利用的生态观和描摹自然、歌颂自然的文化观。从历史层面上看,这里是人类先祖的栖息地,历史上的许多北方民族的发祥地,因而它又是汉民族与这些北方少数民族的融合地、东西方文明的交汇地。草原文化是地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统一、游牧文化与多种文化的统一、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统一。草原文化不仅在历史上对中华文明曾产生过巨大影响,更重要的是,在弘扬中华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草原文化在与各种人类文化的更广泛更深刻的交流与整合中,愈加凸显其独特的文化精神和价值取向,展示出她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魅力和意义。  由于影视自身具有的优势和功能,使它在以草原文化为重要标志的民族文化建设中产生着独特的作用。一是传播。通过影视这种载体,可以使草原文化进入影视的传播发行渠道。从而使草原文化走入千家万户,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二是继承。在建设民族文化大区的过程中,对草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影视以其直观性、综合性、广泛性的优势,可以很好地起着对草原文化的记录、挖掘、整理、提高、传承的作用,从而达到保留、继承和发扬的目的。三是交流。任何文化都是需要交流的,交流的目的是为了发展,为了使这种文化更丰富,更多彩,更具有生命力。影视在传播民族文化的同时,也使民族文化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吸收,从而推陈出新,保持民族文化强劲的生命力。以塞夫、麦丽丝的草原系列电影为例,他们那些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草原气息的影视作品让外民族的人们了解了蒙古民族的波澜壮阔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也使独具魅力的草原生活走进了人们的视野。特别是蒙古民族所具有的勤劳质朴善良、重然诺守信用、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精神品格,更对当今时代人们急功近利、虚空浮躁的普遍心理以极大的震撼。  此外,影视作品还能够把日新月异的内蒙古各族群众生活面貌展示给外部世界,把多姿多彩的草原文化传播到省外国外,不仅有助于推动内蒙古民族文化大区建设,而且有助于塑造和展示内蒙古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良好形象。  2、丰富草原文化的内容和形式  长期以来,内蒙古丰富的民族文化给影视的发展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和丰厚的营养。同时,从一定意义讲,草原文化又因内蒙古影视事业的发展而使其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影响更为深远。早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之初,随着新中国电影辉煌时期的到来,反映内蒙古民族文化和草原文化的电影也大量涌现,如《内蒙春光》《草原上的人们》《鄂尔多斯风暴》《塞上风云》等都是在入中国电影史册的优秀作品。与此同时,一批蒙古民族民间歌曲、草原歌曲也随着电影和无线电波的传播而唱遍全国。70年代以后至今随着内蒙古影视事业的发展,草原文化在形式上更加丰富多彩,内蒙古的影视工作者立足于我区的地方和民族特色,制作出的大量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影视作品,使内蒙古民族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呈现出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发展框架,不仅产生了民族题材的电影、电视剧、电视纪录片、电影纪录片、音乐电视片、电视戏曲片等多种艺术形式以及录音带、录相带、VCD、光碟等附带产品,而且在内容上更加丰富多彩。  3、带动其他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化产业,不是仅仅只有一环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而是一个强大的产业链条。影视文化在其前行的历程中也必将带动娱乐、传媒、广告、设计、旅游、餐饮、服饰、图书出版等后期衍生产品的发展和繁荣。在这方面韩国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样板。韩国影视产品走出国门的突出特点之一是,影视产业与其他产业形成了共栖、融合和衍生的互动关系,其连带和波及效益是无法用销售额来估价的。由韩国最知名影视剧制作公司MBC制作的《冬季恋歌》、《大长今》、《蓝色生死恋》等电视连续剧,就是在发挥“影星效应”的同时,充分吸收和演绎“时装、美容、美食”等文化元素,从而推动了这些行业在海外的发展,形成了韩国“时装热”、“美容热”以及“美食热”。以2004年为例,就有71万人次的海外游客是直接或间接受到韩国影视剧的影响赴韩国旅游的,这些“影迷”给韩国带来了7.8亿美元的收入。美国《纽约时报》称韩国著名影星裴勇俊是“创汇23亿美元的男人”。从1993年,中国引进第一部韩剧《嫉妒》开始,陆续推出的《天桥风云》、《蓝色生死恋》、《冬季恋歌》、《人鱼小姐》、《看了又看》在中国不断掀起收视热潮。在观赏韩剧的同时,观众对韩式传统饮食、时尚服饰、美容美发等文化生活层面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继而追捧。由于追星效应,首当其冲的就是韩国服饰风靡中国,到2004年,利用自有服装品牌进军中国的韩国企业已达21家。其次韩剧美食也借机占领中国市场,韩式烧烤、酱汤、拌饭、酒酿,甚至泡菜都大规模进入中国,现在韩式餐饮甚至成了很多白领餐饮的主流选择。  从国内情况来看,这方面的成功经验也非常之多。如浙江、云南、山西等省的建立的影视城或影视剧拍摄基地,其赢利不仅仅来自影视剧的拍摄场地费用,更多的是在拍摄基地空闲的时候,作为旅游项目得以开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同样,我们内蒙古这些富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影视作品的大量涌现,也不仅能够使草原文化的美誉得以四处传扬,引起了外界对内蒙古这块神奇土地的关注;更重要的是它也必将带动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兴旺发达,从而增强民族的自信心和自立、自强的精神,促进了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文明程度的提高。这对于内蒙古两个文明的建设,塑造内蒙古民族文化大区的形象是必不可少的。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并举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进一步整合内蒙古影视业的资源,充分发挥内蒙古影视军团在建设民族文化大区、弘扬草原文化方面的作用,如何建构内蒙古影视文化与草原文化产业的和谐互动关系,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思考的问题。当前迫切的任务应当是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改变我区文化建设条块分割、资源浪费、规模过小的状况,组建有实力的文化产业集团,从而为内蒙古影视文化包括其他文化产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并通过发展以草原文化为底蕴和特色的文化生产力,从而推动内蒙古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内蒙古各族人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各个方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