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在线”——打造内蒙古自治区文化门户网站! 内蒙在线 | 《忽必烈》电视连续剧官网 | 草原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 | 乾元驿 | 资讯 | 北方游牧民族专栏 | 国际能源大会 
访谈:元世祖忽必烈


    
      访谈:元世祖忽必烈
      少年时代,他被祖父成吉思汗称赞“聪明伶俐,生有福相,将来必有一番作为”,青年时代,他“思大有为于天下”。后来,他成为少数民族皇帝中统一中国的第一人,大元王朝的创立者,有史以来世界最大帝国的君王,他就是元世祖忽必烈。
      《传承》:少年时代,他被祖父成吉思汗称赞“聪明伶俐,生有福相,将来必有一番作为”,青年时代,他“思大有为于天下”。后来,他成为少数民族皇帝中统一中国的第一人,大元王朝的创立者,有史以来最大帝国的君王,他就是元世祖忽必烈。
      经他之手,中华民族数百年的分裂局面得以结束,云南、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划入中华版图;他统治着占当时世界领土近四分之三的广大疆域,他建立的行省制度沿用至今……其影响力可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相媲美。为了向世人展示一个最真实的忽必烈,我们采访了五位专家,请他们从各自的研究角度进行解读,向读者还原这位雄才大略的一代帝王。刘迎胜:
      在蒙古登上世界舞台以及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的时候,中国本身是一个分裂的状态,从唐灭亡到元朝建立,期间出现的各个政权,他们之间斗争不断,比如说宋金、宋辽、西夏和辽金之间的战争,比方说蒙古和辽金之间的战争,可以说中国当时是处于各种不同的政治势力相互斗争,看谁最后能够胜出完成统一大业的历史背景下,最终,是忽必烈结束了中国的分裂状态,使得唐朝灭亡以后重新走向了统一,所以我认为,忽必烈顺应了当时的历史潮流。《传承》:时势造英雄,风云变幻的时局摆在了忽必烈面前,同时也摆在了蒙哥汗面前,但是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忽必烈能够最终脱颖而出,开创一个空前的王朝,绝非偶然。李治安:
      忽必烈尽管是一个出生在蒙古草原的帝王,但他治理他的大蒙古国也好,元帝国也好,是一个真正动脑子的政治家。一般说起蒙古族给人的印象似乎是比较粗放一些,但是在蒙古族的皇帝里面,治理国家最动脑子的,是忽必烈。这是我接触忽必烈,写《忽必烈传》的时候最深的体会。他是真正能够立足于现实,实事求是地去解决遇到的一些现实的挑战,与时俱进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帝王。比如征南宋,在这个事情上他是真的下了很大一番功夫,动了脑筋。因为他有一个教训,就是他哥哥蒙哥汗,他硬打不招降,一味死打的结果是自己死在了钓鱼山上。在这一点上说蒙哥有点匹夫之勇。他仗着蒙古人的铁骑,以为可以所向无敌,可以轻易的灭掉南宋,不尽然,南宋和中亚、西亚、欧洲有很大的不同,因为南宋是水乡,在四川又有天险,江川河流湖泊交错,易守难攻,如果忽必烈继续采用蒙哥的这种打法,再打十年也攻不下南宋,甚至可能会两败俱伤。所以在这一点上,忽必烈吸取了他哥哥的教训,采取大兵推进以招降为主的战法,让很多城池不攻自破,为统一南宋减少了不少阻力。魏坚:
      忽必烈在掌权之前广征天下名士为自己所用,收留了一批汉人、契丹人、女真人、党项人的贤者武将,建立了蒙元历史上有名的“金莲川幕府”。正是依托这样一支干部队伍,为他开创大元盛世的伟业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传承》:一提起蒙古族的杰出领袖,人们都会习惯性的想到成吉思汗和忽必烈,认为成吉思汗是以武功震撼世界,而忽必烈则偏重于以文治而闻名天下,在武功上似乎要远逊于成吉思汗,那么历史果真如此吗?王晓欣:
      我认为忽必烈在武功才略方面也丝毫不亚于他的祖父成吉思汗,尤其在攻南宋前的远征大理,攻大理这种战略迂回是世界军事史上不仅是空前的到现在也是绝后的,美国人打伊拉克的迂回战术和这个也没法比,没有一支军队可以从绕过宁夏进行几千里甚至上万里的迂回,这样的行动即使是在现在的条件下都很难实现。所以我认为忽必烈的军事手段和谋略不是一般人可比的。李治安:
      忽必烈在攻南宋时非常谨慎,尤其是在攻击时间的选择上,因为南方天气炎热,容易发生疫情,非常不利于来自北方的蒙古军队的战斗。在这一点上可以说蒙哥做的非常失败,不仅导致自己身死,而且据史籍记载,由于蒙古军受不了南方的暑热气候,瘟疫横行,严重削弱了战斗力。所以到了阴历五月天气开始变热的时候,他就下令停止进攻,进行休整,到秋凉再进攻。这一点是忽必烈做的非常正确的一件事,他没有轻视南宋,他也知道南宋这块骨头很难啃,所以正如我前面提到的,他吸取了蒙哥的教训,不仅在战斗中充分利用招降的手段,还非常注意进军的时间,这为蒙古军队有效的保持战斗力并最终征服南宋打下了重要的基础。所以忽必烈在战争指挥上也是非常厉害的。《传承》:善于动脑子,其实就是智慧。忽必烈用智慧来统治世界历史上最大的帝国,这种智慧不仅在统一战争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治理国家上也展现的淋漓尽致。刘迎胜:
      从一个马上天子到统治一个农耕人口居多的大国皇帝,他没有被动的适应或改变汉制,而是主动的去接受。他深知用游牧民族那一套来统治汉人是不行的,包括沿用金朝的制度。他采取的是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他对统治不同的民族采取了许多不同的方法,比如在华北地区,沿用金的旧制,对待南宋,采用了宋的旧制;法律方面,在蒙古,忽必烈沿用成吉思汗的大扎撒,对金和南宋也都参照当时各自所采用的法律,因地制宜。虽然今天说起元朝划分四等人制是实行民族等级制,在当时其实是继承了金朝的制度,我认为在当时对不同的民族实行不同的统治方法,要比采取整齐划一的制度要好,因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国家并没有进步到用完全一致的法律来治理一个大国,所以对不同的民族用不同的方法来统治是一种实事求是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