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在线”——打造内蒙古自治区文化门户网站! 内蒙在线 | 《忽必烈》电视连续剧官网 | 草原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 | 乾元驿 | 资讯 | 北方游牧民族专栏 | 国际能源大会 

绿营兵制

    引子: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以后,清廷为了弥补八旗兵力的不足,加强在全国的统治,遂招降明军,招募汉人,组建军队,以绿旗为标志,以营为建制单位,故称绿营兵,是清军正规军的重要组成部分。


     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以后,清廷为了弥补八旗兵力的不足,加强在全国的统治,遂招降明军,招募汉人,组建军队,以绿旗为标志,以营为建制单位,故称绿营兵,是清军正规军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营完全由汉人充役,以步兵为主,也有部分骑兵和水军。嘉庆时有绿营兵六十六万人。


     绿营的主要任务是镇戍,其编制和配置,皆据镇戍需要而定。绿营编制原则是:“凡天下要害地方,皆设官兵镇戍”。(《康熙会典.镇戍》)全国划分为十一个军事区,区的最高长官为总督,不设总督的区,则兼领提督的巡抚为最高长官。每个军事区辖一至三个行政省,省的最高军事长官为提督或兼领提督的巡抚。省下分若干镇,镇的长官为总兵。镇下分若干协,协的长官为别将。协下设营(应也有直属于镇的),营的长官为参将、游击、都司和守备。营下设汛,汛的长官为千总、把总和外委千总、把总。总督、巡抚、提督、总兵都有自己亲领的直属部队,称为标,如督标、抚标、提标、镇标等。总督、巡抚虽身为军事统帅,并非武官,不直接统帅军队。因而绿营的最高武官为提督,战略单位为镇,基本编制单位为营。


     顺治初,各省始建营制。当时全国共有六十六个镇,一千一百六十九个营。营以上各单位都设衙门作为其领导机关。绿营兵驻防全国各地,平时用于防范人民的反抗,遇有战事则从各镇中临时抽调成军。绿营士兵有马兵、步兵、水兵之分,三种士兵在各营的比例,各时期、各地区不尽相同,这种区分还具有分等定级的作用。


     绿营兵制建立后,经过数次改良,到康熙大帝时已相当严密,武将已无法拥兵自重。绿营的将官由兵部直接管理,将官不能直接统兵,只到战时临时拨给部队,而统兵之将多由文官担任,文臣不知兵,以文制武。绿营兵制虽然很好的防止了武将专权,但由于将不知兵,兵不知将,遇到战时临时抽调成军,上下不相习,号令不一,各自为战,败不相救,由此引起兵败如山倒的惨状。


     到了清朝中后期,由于长期未经战事,加上绿营内部的贪污腐化,徇私舞弊,绿营兵的战斗力急剧下降,到了太平天国起义时,绿营兵遇到战事一触即溃,其职能逐渐被后起的湘军、淮军所代替。清廷为了节省开支,从光绪帝即位后开始大规模裁撤绿营训练,绿营兵从此逐渐退出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