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在线”——打造内蒙古自治区文化门户网站! 内蒙在线 | 《忽必烈》电视连续剧官网 | 草原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 | 乾元驿 | 资讯 | 北方游牧民族专栏 | 国际能源大会 
内蒙古草原文化区域分布研究 (呼日勒沙教授)


    
      内蒙古草原文化区域分布研究
      呼日勒沙(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教授)
      摘 要:草原文化划分依据是生态环境依据、族群、民族、部落聚居区依据、行政区域依据。草原文化区域划分原则是相对一致性的原则、突出重点原则、模糊性原则。内蒙古草原文化区域分布为呼伦贝尔草原文化区、科尔沁草原文化区、锡林郭勒草原文化区、鄂尔多斯草原文化区和阿拉善草原文化区。关键词:草原文化区域文化划分依据、原则内蒙古草原文化分布一、草原文化区域划分依据  文化的特征是人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形成的,自然生态的条件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文化的内涵和特征。自然环境对人的生产方式、生活文化、心里特征产生影响,自然地理环境制约着地域环境特征,决定着地域文化的形成。  蒙古高原的辽阔的温带草原是古代北方民族游牧型经济文化的发源地。在天然草场上逐水草而居的游猎、游牧经济形式,发展到近现代逐步形成为中部地区的游牧经济文化,东部、西部地区农业与牧业结合的半农半牧复合型经济文化。  区域文化与特定的自然区域、行政区域、经济区域、方言区域有一定关系。我们以自然生态环境,族群民族、部落聚居区,方言、土语区,行政区为主要依据,划分为近现代草原文化分布区域。  1.生态环境依据  在人类学中,环境被用于解释文化的起源和变化,至少有三种不同的观点:环境决定论、环境可能论和生态学的观点与方法。近年来,生态学观点已取代其他两者,并且在今天已成为人类学解释的最流行的方法之一。20世纪20年代人类学家丁•斯图尔德提出文化生态学方法。他的贡献在于认识到环境和文化是不分离的,而是包含着“辩证的相互作用……或谓反馈或互为因果性”(长普兰和曼内斯1972)。斯图尔德的目的是“解释那些具有不同地方特色对独特的文化形貌和模式的起源”(1955)。他的方法要求对地域群的详细研究首先必须对其环境进行生态学概述(瓦达和拉帕波特、1968)。(1)这些论点推动了当前人类学的生态学研究,人类学家越来越重视以生态环境划分文化区。  历史地理研究中的区域与自然地理所划分的区域尽可能保持一致,以便保证所研究的对象区域在时间上的连续性。因此,历史地理研究的区域设定应以自然地理区划作为基本构架,这是历史地理区划的一个重要原则。这一原则也有其历史客观基础。事实上,无论是当今还是历史时期的政治区、经济区、文化区等人文地理现象的区域分异,无不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有着或强或弱的因果关系。(2)我们认为在小的地域范围内行政区划大致与自然区域相适应。  董欣宾、郑奇以1、温度、湿度、气候区;2、植被、自然景观;3、生境—生命体—社会文化系统等因果链进行层层深入剖析了食物链与生物形态;摄食方式与社会形态;饮食营养与意识形态等三级关系。称:生物环境必然地决定了人类食物的种类,决定了人类的获食方式。这是人类文化的基础,因为生命繁衍的动因是新陈代谢。  自然地理学已为我们论证了食物链与生物形态的关系,人类学也为我们论证了摄食方式与社会形态的关系,我们要进一步论证的是生态环境、饮食资源与文化意识形态的关系。(3)地理生态环境的不同促使人类生产活动形式的差异化。  2.族群、民族、部落聚居区依据  由于地理生态环境特点的不同和演变,人们也就分化成许多不同的种族和人群。族群性是民俗在民族或集体群落物质生活与文化生活中发展的结果。在未出现现代民族之前,古代民族和比他们更古老的氏族、部族就已经有了本民族和本氏族、部落的特有民俗文化。(4)  科西纳是第一个用考古学文化来研究区域文化历史的人。他提出“文化群即民族群,文化区即民族区”,因此文化的差异就反映了民族的差异。(5)  民族聚居区域也常常成为设定历史地理研究区域的依据。民族区域具有重大的地理因素,尤其是处于较落后发展阶段的民族的聚居区域更是与具有一定特征的自然地理区域相吻合,其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也相对局限于一定的自然环境之下。但是,由于我国民族的复杂性,特别是北方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不断迁移、融合、分化,逐步形成了我国各民族杂居混处的现状,从而给界定民族区域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当然,在杂居混处的总布局下,也存在着或大或小的聚居区域,但又因为历史文献资料的缺乏,难以对这些聚居区域作出历史的考察。因此,虽然民族区域作为历史地理的一种研究对象区,较之前两者,具备更为坚实的历史文化乃至自然地理基础,但在目前学术界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6)  人是文化的主要载体,每个人都属于一定的民族和部落。我们是以民族、部落的聚居区域和民族语言、方言、土言区域为依据划分近现代草原文化区域的。民族语言、方言、土言有浓厚的地方特点,能体现地域文化。  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大蒙古国后,沿用中国北方游牧民族传统的社会组织一千户制为社会基本的军事、行政单位,把大批原来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蒙古语族、突厥语族、满通语族原始部落人口分编在以地缘关系为纽带的各千户中,部落血缘关系在某种程度上被沿袭。  在历史进程中,生态环境地缘境域文化内部也形成了若干血缘境域的民族、部落文化。所以我们在各区域文化的构成中重点论述了民族、部落文化。  3.行政区域依据  地域文化(Regionalculture)或“区域文化”是以广义的文化领域即文化区域为研究对象的人文学科。其“地域”(Region)概念通常是历史行政区域的沿袭或俗成的文化范畴以及对文化界分的标志。  行政区是历史地理研究中区域设定的又一依据。具体标准有两种情况:一是历史政区;二是现行行政区。我国现行行政区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而形成的,既与自然地理区域有着密切关系。  达延汗的分封制度对内蒙古各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形成了漠南、漠北诸部,并成为清代在蒙古地区设立盟旗的基础。1510年达延汗统一蒙古各部以后,为了加强蒙古黄金家族的统治,在蒙古左右翼诸部基础上建立了左翼察哈尔、喀尔喀、兀良哈和右翼鄂尔多斯、土默特、永谢布等六万户,并把自己的子孙分封于兀良哈以外的其他五万户之上,由大汗统领以察哈尔为中心的左翼三万户,大汗第三子巴尔斯博罗特(明译赛那剌)吉囊统辖以鄂尔多斯为中心的右翼三万户。达延汗分封诸子,建立六万户时,哈撒儿、别里古台、合赤温家族统领的东蒙古科尔沁、阿巴噶、翁牛特部立于大汗直辖的六万户之外,各自形成相对独立的万户。  清朝统治者经过近一个半世纪的战争,在征服东、西蒙古各部以后,对蒙古实行分而治之。清朝对蒙古各部采取或按地域,或以归附先后为序将蒙古各部划为内属蒙古和外藩蒙古。外藩蒙古又分为内外扎萨克蒙古,设立盟旗制度。旗于旗之间划分旗界,不得私自越旗放牧。各部游牧范围从此固定下来,为近现代草原区域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二、草原文化区域划分原则  我们在草原文化区域分布研究中坚持相对一致性的原则、突出重点原则、模糊性原则。  1.相对一致性的原则  区域居住人群及其生产、生活方式乃至方言、风俗等文化现象都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并且往往能够维持相对的独立性、同一性。在草原文化区域划分中求大同存小异——区域文化统一一致是相对的。区域文化特征也是相对的原则。就草原文化的特征而言,各区域文化的特点区别是相对的。  2.突出重点原则  在区域文化的综合分析中突出重点的原则是指考虑区域文化的完整性和重点性。在设定研究区域时,应注意保持区域的完整性。完整是区域在历史与地理两方面的统一。苏联历史地理学家B.C.热库林曾经指出:“区域的完整性提供了将所获得的结论与其他时期的资料进行比较的可能性。历史学家的许多奠基性著作由于研究区域的不一致,就难于和地理学对象的现代研究作比较。……应当建议研究地理学对象发展全过程的历史地理学家从工作一开始就确定所研究区域的界线。”(7)  重点性原则是在区域文化各要素中抓住起决定作用的主要因素,即民族语言、方言、土语等因素作为划分的主要依据的原则。  3.模糊性原则  区域文化的划分界线具有模糊性。区域文化根基于乡土文化。区域文化的界限不明、领域模糊。区域文化是以具有历史意义的习惯性名称、当地居民脑海里的故乡意识、乡土感情的形式存在并为他者承认。人们主观的地域区分或借着地域界限来表达的“自己”和“他者”之别。满足人们对自身历史的自我认知的要求。乡土的地域结缘具有一定的弹性,文化的统一性较弱,主要扎根于民众文化。  H•J德伯里说:这种区域称为感觉区——可以感觉到其存在的区域,这些区域也被作为一般区及乡土区为人所知。感觉区并没有一条清晰可见的边界线。感觉区概括了民间文化和流行文化、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实际上,它是在所有层次上都能研究的一种思想。它不仅包括天然景观和环境,也包括文化景观和社会环境。(8)  人的可移动性和古代北方民族的兴衰交替的复杂性和混合居住性,确定文化区域界线具有模糊性。因此草原文化区域分布划分具有宽阔的过渡地带。  吴于廑在《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中把古代世界史分为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把游牧世界称为“亚洲大陆游牧世界”,在区域划分上称游牧世界偏北,农耕世界偏南,并解释从农耕世界形成国家以后,在游牧世界和农耕世界的接壤地区,并不存在一个明确的、不可逾越的界线。古代国家的疆界,去中心越远越模糊,不能用近代的有精密地图为据的国界线的概念去看古代国家的疆界。总有一个两方面都可出入的,两不相属而又两皆相属的所谓边界。边界对于古代国家,是一个沿其领域而延伸的狭长的面的概念。(9)我们坚持以上三个原则以外还考虑了兼顾历史与现实的原则。草原文化是一个开放性体系。随着时间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变化,草原文化研究和区域文化研究应该在继承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接受外来新文化、革新传统文化方面起到理论指导作用。三、内蒙古草原文化区域分布  内蒙古草原是指内蒙古自治区及其周边一些地区的草原。内蒙古自治区位于祖国北部边疆,地处北纬3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