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在线”——打造内蒙古自治区文化门户网站! 内蒙在线 | 《忽必烈》电视连续剧官网 | 草原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 | 乾元驿 | 资讯 | 北方游牧民族专栏 | 国际能源大会 
元上都


    
      元上都:
      一座拥抱着巨大文明的梦幻花园
      元上都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处在蒙古高原的东南边缘,曾是元世祖忽必烈汗的第一座都城(1263—1273)和其后元代各帝的“夏都”(1274—1368)。遗产区包括整体格局清晰、保存完好的上都城、关厢、防洪渠、墓葬群等遗址遗迹,涵盖了敖包群和保留至今的蒙古族“敖包祭祀”等传统人文景观以及湿地、典型草原、森林草原和沙地等蒙古高原草原特色景观在内的遗址环境。
      元上都选址于上都河北岸水草丰美的金莲川草原上,北依龙岗,南临滦河,史籍赞其“龙岗蟠其阴,滦水经其阳,四山拱卫,佳气葱郁”。它完整呈现了元代“夏都”的整体格局与营造特色,是中国元代都城系列中创建最早、历史最久、格局独特、保存最完好的遗址。现存遗址由城址(含宫城、皇城、外城)以及城垣外的关厢和城市防洪渠组成。遗存类型有城墙、城门、道路、护城河、防洪渠,以及宫殿、寺庙、商铺、民居、仓库等各类建筑基址。城址平面呈方形,坐北朝南,边长2200米,由宫城、皇城和外城三部分环套而成,明显引用了中国古代中原地区都城规划的设计传统。三重城墙外均设有护城河,城外西北面的铁幡竿渠是整座城市的防洪设施,体现出湿地建城的特殊需求。
      元上都作为忽必烈的龙兴之地、蒙元帝国百年风云的权力中心之一,在此发生的一系列重大的政治、宗教、文化、军事等历史事件,都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范围产生过显著的影响。多种语言的、丰富的文献史料与遗址保存的完整性,使其具有久远和广博的考古研究潜力与魅力,对当代乃至今后的人类文明与文化进程仍具有启示与发现的意义。
      【现场】
      全票通过只用两分多钟
      6月29日,世界遗产大会开始对申报世界遗产的项目进行审议。据了解,中国元上都遗址项目是当天第4个审议的文化遗产项目,经过大会讨论,中国元上都遗址获得全票通过。中国元上都遗址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在接受采访时说:“讨论这项世界遗产(中国元上都遗址),一共用了两分多钟,是今天(29日)讨论最快的。讨论时间最长的超过了3个小时,而我们这个项目只用了两分多钟。”
      【评语】
      展现人类历史重要阶段
      5月14日,国际古迹遗址保护理事会ICOMOS受联合国世界遗产中心委托,在世界遗产中心网站公布了元上都遗址突出普遍价值审定报告。其中对元上都遗址的价值认定和真实性、完整性评语如下:
      元上都遗址是忽必烈汗的第一座都城,它的位置和环境显示出来自于蒙古族和汉族两者在价值观及生活方式上的共同影响,展示了文化融合的特点,见证了北亚地区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之间的碰撞及相互交融,展现了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元上都遗址是一个包含了不同民族团体的融合型城市规划的独特范例。  
      【理由】
      符合世界遗产4条标准
      元上都遗址是我国文明与文化发展史上颇具特色并极为重要的一处大型考古遗址。为了更加科学规范地描述元上都遗址,向世人展示一个真实完整的元上都遗址,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编制完成了《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文本》,提出:元上都遗址符合世界遗产的4条标准:
      标准Ⅰ:元上都遗址将北方草原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传统非定居方式与中原汉地农耕社会“背山面水”的传统定居方式相结合,展现了不同文明与民族之间在征服与同化过程中生活方式与价值观的交互影响与融合;这种融合所产生的理念、制度、宗教、经济举措深刻地影响到北方草原和古代中国的中原与南方,以至其他一些地方。
      标准Ⅱ:元上都遗址为13

      标准Ⅲ:元上都是体现了亚洲北方独特的游牧和农耕两大文明兼容并蓄的“二元城市文化”模式的杰出范例,展现了忽必烈以游牧民族统治农耕民族、创建王朝治理这一重要历史时期,在世界文明史和城市规划设计史上拥有独特的地位。
      标准Ⅳ:元上都是标志了13世纪欧亚文明分水岭的忽必烈建立蒙元帝国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场所;与引发欧洲“大航海时代”的《马可•波罗游记》直接关联;是导致13世纪亚洲宗教格局发生重要变化的宗教事件“佛道大辩论”的发生场所;遗址所在地至今仍传承着游牧文化的活传统“敖包祭祀”;它还作为梦幻花园Xanadu这一文化符号的原型闻名于世,在当今世界的文学、音乐、建筑等艺术领域产生广泛影响。
      【意义】
      内蒙古自治区实现世界文化遗产零突破
      6月30日,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处副处长富永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元上都遗址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对于深入宣传我国的民族政策,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具有十分深远和重大的政治意义。元上都遗址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实现了内蒙古世界文化遗产零的突破,标志着内蒙古文化遗产事业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对于加快推动内蒙古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标志着内蒙古文化遗产事业迈入新的发展阶段,草原文明将进一步走向世界,对于推动内蒙古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未来】
      做好6个方面保护管理工作
      在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之后,自治区相关部门表示,要认真履行承诺,遵守国际公约,深入贯彻执行我国文物保护法规,从6个方面做好对元上都遗址的保护、管理、监测、考古和展示、服务等工作。
      一、在国家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为元上都遗址全部遗产要素提供最高级别的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务使这一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得到保存和永续利用。
      二、严格按照国际公约、中国法律法规、保护规划,加强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继续办好元上都遗址博物馆,制定《元上都遗址旅游规划》,加强遗址现场的游客导览、讲解服务,完善必要的旅游服务设施,保障游客和文物的安全。
      在元上都遗址缓冲区内,适当增加与元上都遗址文化背景相适应的文化旅游活动,使观众能够感受到元上都遗址这一优秀世界文化遗产的魅力。
      三、设立元上都遗址文物保护监测中心,加强遗址保护、监测人员的力量。做好元上都遗址的消防工作以及正蓝旗草原工作站、气象观测站和环境监测站的监测工作,实时掌握环境变化情况。
      四、在深入对元上都遗址考古发掘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国际上同类遗产地的遗产保护机构、专家学者的联系,共同挖掘元上都遗址的丰富内涵。
      五、根据元上都遗址遗产地政府制定实施的《元上都遗址生态环境与自然景观保护规划》,继续在元上都遗址所在地开展整体环境监测、治理和保护的工作。根据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整体方案,聘请专业机构制定本地区防沙、治沙方案,结合围封转移、草畜平衡等地方政策,保护元上都遗产区优良的生态环境,遏制沙化趋势。
      六、在世界遗产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实践的思路指导下,最大限度地充分发挥各利益相关者的作用,把元上都遗址的保护管理工作做得更好。(文/本刊记者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