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满教与草原文化
色音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下午好。我准备非常仓促就交了一个提要,今天讲不按这个摘要讲了,我刚才想了几个层次,我就简单讲一下。因为到年底各种事情比较多一些,所以准备非常的不充分。我的题目不变,就是说《萨满教与草原文化》这样一个大的框架之下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第一点,首先是萨满教,关于萨满教在国际上有不同的界定,什么叫萨满教?萨满教的概念,它的一些内涵、外延等等都有一些不同的观点。那么总体来说有两种主要的解释,一个是广义的萨满教,还有一个是狭义的萨满教。广义的萨满教非常的宽泛,世界上通用的人类学、宗教学的书里面用的是比较广义的萨满教。萨满教一般包括从西里西亚开始一直到西边西柏林海峡,这样的地区,广泛的分布着各种各样的民间信仰,这些民间信仰都包括在广义的萨满教之中。今天主要是讲狭义的萨满教的问题。
那么,狭义的萨满教主要指的是一些北方草原森林草原地带的、比较典型的萨满教,北方的森林草原独体的地理环境,使萨满教这样一种古老的宗教信仰、文化现象产生了一个土壤。我们谈论萨满教不得不把他独特的生态环境联系起来考虑。这就是我要讲的广义的一点。简单翻译一下。
第二点、我想讲的是萨满教与草原文化一些的关联性。
今天下午这个胡敬萍老师发言非常强调一些文化的不同的层次,有表层的文化,也有一些深层次的文化。我们现在做草原文化这样的很好的一些时代背景之下,我们更多做的是在文化、文学艺术等等领域的方面多一些,在深层的方面注意了一些。上午听到胡敬萍老师的发言受了很多的启发。
那么,萨满教的与草原文化有很多内在的联系。首先是表层的文化,很多文化的表现形态里讲,文学、艺术、哲学、民俗、包括伦理道德,以及法律等等蒙古族的一些传统精神文化,或多或少都和萨满教有很多密切的关系。这部分得到所公认的,众所周知的方面我就不多展开说了。
在深层的方面,就是今天上午胡敬萍老师也强调这一点,就是说生产生活方式这样的一个日常的生活跟萨满教之间的干系也是非常密切的。北方森林草原地带是传统的古代狩猎的游牧生活方式维持下来的。这个生产生活方式主要的特点就是游牧,迁移这样的一个生产生活方式。在这样一个生产生活方式的基础上有一个阶级性的,应该在适应这样一个生产生活方式才能有合理性,萨满教正是在这种独体的狩猎游牧生产生活方式当中产生的一种非常适合这种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的这样一种宗教信仰形态。
所以任何宗教文化能够传承发展并存在下去,萨满教发展必然是伴随着的蒙古族自古来以来的历史当中。尽管在在历史上受到各种的政治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但是到现在为止他还有保留。甚至在内蒙古很多深层的文化当中,无形的文化当中起着很关键重要的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觉得萨满教对生产生活方式以及相关的价值观。我们上午环保局的的同志也讲了,宗教是受到了西方的影响。这些体系当中很多文化,包括对文化的界定,对文明的界定,文明的界定,以及对宗教的界定,往往是根据西方国家自己的情况,自己了解的范围来界定,所以我们近代以来接受这些观念,一些研究理论方法的时候,就是照搬了一些,照搬硬套这样的情况比较多,在西方界定的概念评价萨满教的文化的时候难免有些偏见,不全面的地方。
第三点,我想讲西方的一些概念界定,比如说作为一种宗教的形态要存在,有一些指标或者说标准,比如说他要有成文的经典,还有固定的宗教场所,寺庙啊、教堂啊等等。还有一些创立这个宗教的教主,还有宗教团体、组织等等。西方这些宗教理论当中比较强调这些要素,按照西方的这些要素来概述评价萨满教的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些问题,包括过去的进化论的影响,觉得宗教包括刚才所说的有经典、固定场所、教主,宗教组织这样的宗教才是高等宗教,没有这些要素的,像萨满教,这种民间自发产生的宗教实际上往往没有成功的成问的一些经典。很多他的一些颂词,口头的比较多一些,也没有固定的寺庙这样的场所,按照西方的理解不算是成为体系的宗教,并且这个宗教按照过去比较简单的单线论的一些观点,就是说这种早期的萨满教是非常原始的,甚至是落后的一种宗教形态,后来这些高级宗教才是发达的宗教。现在我们已经有很多社会科学理论有一些突破,对传统的以西方为主的观点理念有一些反思和反醒,甚至是批判。我们作为研究萨满教的时候,不得不掌握一些前沿的动态,把萨满教最主要的一点,类似于萨满教的宗教也好,艺术形态也好,放在整个赖以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当中去评价它,分析它,否则难免会有一些不全面的评价。
第四点,我强调的是萨满文化,或者说萨满教是草原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近年来非常重视草原文化的保存、研究、开发、利用等等很多问题,以及从内蒙古来说,从党政到企业各界、以及学术界等等,已经形成了一个热潮,草原文化热。一方面我们继续做这样一个工作,同时我们要从理论上方法上理清一些最基本的概念术语等问题。我觉得萨满教是草原文化的非常重要的、传统的,受外来文化影响比较少的,是蒙古族登上历史舞台以来非常重要的文化。所以我们要在草原文化的研究当中一定要突出萨满教的研究。
第五点,我们重视研究萨满教的文化的时候,我们要打破一些传统的比较陈旧的一些偏见,或者说一些有一些不太客观的学术立场。过去我们不仅是萨满教,像一些民间的宗教,在目前也是在一些政府官员以及部分学者的头脑当中,还把萨满教等等这些的民间信仰当成一种封建迷信这样的东西来看待的。我们今天把它当做一种民族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甚至当做是文化遗产的来看待的时候,必须要打破这个观念,否则很难重视起来。
萨满教比如说像我们周边国家的韩国,也是萨满教强盛的一个国家,前几年我们到韩国考察,同样的萨满教,萨满文化的现象在不同的国家,它的处境是非常不一样的。在韩国他们把萨满教叫“木堂”(韩国语音译),他们跟萨满文化当做他们民族文化的一个根底,非常完美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基础性的东西来保护,所以他们对萨满教的态度重视跟我们完全不一样。所以对一种文化怎么定位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要参照其他国家比较好的做法,对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因为萨满教是我们草原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非常重要的一个载体,这个载体如果没有了,那么相关的文化只能随着衰弱这么一个变化。我讲的不少了,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就强调这么几点吧。谢谢大家!
刚才乌力吉老师提的问题是很深层的问题,由于时间关系,我刚才有些也没能好好展开,有些问题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关于他有些术语表述用法这方面的问题,因为过去蒙古语言当中,蒙族学术界有一些术语表述有不同,这个问题在我的看法我可以是一家之言,今天是百家论坛,我可以作为一家之言表达我的看法,我就用蒙文讲吧。(以下是蒙文)不知道时间怎么样了,我不能占的时间太长,有些问题大家可以回头跟我和乌老师单独探讨。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