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声】也称“五音”,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五声与古代的所谓阴阳五行、五味、五色、五官、五谷等朴素的理论形式一样,是我国早期整体化的美学观,被西方人看作是整个东方音乐的基本形态。
【宫调】音乐术语。古代称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为七声,以任何一声为音阶的起点,均可构成一种调式。以宫声为音阶的起点调式称“宫”,即宫调式,而以其他各声为主者则称“调”,如商调,统称为“宫调”。
【十二律】古代乐律学名词,是古代定音方法,各律从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种、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十二律又分为阴阳两类,奇数的六种律称阳律,偶数的六种律称阴律。另外,奇数律称“律”,偶数律称“吕”,故十二律又简称“律吕”。
【俗乐】古代各种民间音乐的泛称。宫廷中宴会时所用的俗乐,称为“燕乐”。“雅乐”是统治阶级制定的典礼乐舞。有
中国古乐之史源,是一个沉睡着的庞大宝藏。今人跨越时空,梦回远古,也只是触到其冰山之一角。由于历史固有的局限,如音乐的传承方法单一,音乐的载体转瞬即逝,乐谱符号后人难以破译识别等众多原因,造成了部分古乐长期失去,此乃中国古典文化与爱乐者之千古憾事!
战国时代,在诸子百家齐鸣的文化背景下,音乐活动相当繁荣,并产生孔子、墨子、老子为代表的儒、墨、道三家音乐思想。
汉代建立后,音乐快速发展,汉武帝时建立“乐府”,广采民间音乐,经加工提高,成为艺术性较高的音乐。流传至今的《广陵散》和《胡笳十八拍》均为著名古琴曲。
南北朝时期,汉族中原的传统被带到江南,和江南民间音乐一起统称为清商乐。东晋桓伊创作了笛曲《梅花三弄》,后经唐人颜师古改编成琴曲流传至今。
唐朝,对外来音乐文化采取 “兼收并容”,汇集天下音乐于朝,宫廷燕乐兴盛。各种音乐曲调在当中,歌手用诗作歌词来唱,产生新的歌
“为什么在茫茫草原上最受人爱戴和敬重的是歌手和摔跤手?为什么失去子女的母亲不是悲哭而是悲歌?为什么在草原上连牛羊骆驼也听得懂《劝奶歌》?为什么在流行歌曲畅销无度的当代,民歌在蒙古人心中依然牢牢地占据着统治地位?”克明和朝鲁在一篇文章中写道,“蒙古民歌说到底,是一个民族对生命感悟的整体性审美体验。”
蒙古人相信,长调是伟大的,又是神奇的,它不仅能感动人的肺腑,而且能打动动物的心灵,不是夸张之词,不是偶然传说。著名的长调作曲家、研究家莫尔吉胡对此有过亲身经历,“生第一胎的母骆驼和母羊往往不知道去奶孩子,这时牧民们就要唱起劝奶歌。我收集过许多劝奶歌,都没有歌词,一个牧民一个调,悠扬、温情而哀婉,我亲眼见过母骆驼听了劝奶歌后终于回心转意,掉下泪来,那场面真是感人。”
有一首《孤独的驼羔》唱道,“寒冷的风呼呼吹来,可怜我驼羔在野地徘徊;年老的妈妈我想你啊,空旷的原野上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