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在线”——打造内蒙古自治区文化门户网站! 内蒙在线 | 《忽必烈》电视连续剧官网 | 草原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 | 乾元驿 | 资讯 | 北方游牧民族专栏 | 国际能源大会 

萧太后--辽代著名女政治家

    萧太后 (953--1009),名绰,小字燕燕。是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辽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萧思温之女,历史上被称为“承天太后”,辽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军事家。萧绰出身于辽代皇族著名四大别部之一的国舅别部,其父萧思温是辽朝的开国宰相萧敌鲁(述律皇后之兄)的侄子,萧思温历事太宗、世宗、穆宗、景宗四朝,身居险要,又有援立景宗之功,可谓权倾一时;其母燕国公主是辽太宗的长女,可见萧绰的出身是何等的显赫和尊贵了。


    萧绰从小聪明好学,并且和辽皇族中很多后妃一样,长于鞍马骑射,这为她以后“亲御戎车,指麾三军”,纵横于沙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萧绰的少年时代,正值辽穆宗(太宗长子)的统治时期,穆宗耶律璟不仅是一个整日沉溺于饮宴游猎、不问朝政的昏君,而且还以残暴著称。他经常惨无人道地杀害手下的奴隶,花样之多、手段之残酷令人发指,据说他甚至用人胆制作长生不老药。他的种种暴行终于激起了奴隶的群起反抗,公元969年二月,穆宗在怀州(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黑山游猎归来,在酩酊大醉中又欲行凶,被忍无可忍的宫中近侍小哥、花哥、厨师辛古等联手杀死,结束了他暴虐昏庸的一生。


    趁着穆宗被杀的混乱时机,世宗耶律阮的次子耶律贤便将朝中居于要职并掌握实权的萧思温拉拢争取过来,随即在亲信集团拥立下,赴怀州即帝位,号景宗,改元保宁。这样一来,作为开国功臣的萧思温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要员,兼宰相与北枢密院使双职。不久,景宗便积极与萧家联姻,进一步巩固了与萧思温的关系。于是,16岁的萧绰便以贵妃的身份进入皇宫,开始了她辉煌的政治生涯。公元969年(保宁元年)五月,聪明美丽的萧绰又被封为皇后,她与景宗育有四子三女。萧思温“父凭女贵”进封魏王。


    景宗四岁时曾亲眼目睹了父亲世宗和祖母萧氏在宫廷政变中被杀(天禄五年,火神淀之乱),他自己虽然幸免于难,但因受到了强烈的惊吓和刺激而由此落下了风疾,一直体弱多病,严重时连骑马都困难,即位后甚至影响到了正常的主持朝政。这样一来,萧绰便开始辅助景宗参与政务,到后来,大小国事便多由萧绰来决定了。她在朝廷吏治方面大胆进行改革,提倡“任人不疑、唯才是用”,摒弃了过去很多的弊端。不仅如此,公元979年的高粱河之战(世称围城之役)中,辽军之所以转败为胜,解除了南京被围多日的危机,高层决策者“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战略智谋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这个高层决策者指的当然不是辽景宗,而是在素有厚略的韩德让支持下的萧绰皇后,萧绰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开始锋芒毕现。


    公元982年(乾亨四年)九月,景宗病逝,他12岁的长子耶律隆绪继承皇位,是为辽圣宗,次年改元统和。圣宗年幼,其母萧绰奉遗诏摄政,号承天皇太后。自969年(保宁元年)至1009年(统和二十七年),萧绰执政达40年之久。


    圣宗即位之初,正是母寡子弱,国事动荡之时,一些居心叵测的诸王宗室时刻窥伺皇位,蠢蠢欲动。面对险峻的形势,萧太后只有采取正确果断的措施,才能立稳脚跟,巩固统治地位。


    萧绰深知,要想执掌江山,必须亲自控制兵权。她分别任命自己的心腹大臣韩德让(后赐姓名耶律隆运)、耶律斜轸为南、北院枢密使统领御林军并主持朝政,任命耶律休哥为南京留守,负责边防军事;她还想办法隔绝了诸王之间的接触,这样一来,既杜绝了诸王串通谋反的隐患,也稳定了局势。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和缜密安排,萧绰逐渐增强了军事实力,巩固了自己的政权。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萧绰对汉臣韩德让的重用也在她成就霸业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据说萧绰从小与韩德让订有婚约,只因皇室向萧家求妇才使得这段姻缘中途离散。也许正是这一段没有结果的缘分才使得他们这一对君臣的关系显得格外的不寻常,而韩德让能够为辽室寡弱的命运和前途殚精竭虑、鞠躬尽瘁也就毫不为怪了。


    公元986年(统和四年)三月,宋太宗兵分三路向辽朝发起了进攻,萧太后身批戎装率崇德军亲自迎战,大败东路主力军曹彬的十万宋军,生擒号称“杨无敌”的宋朝猛将老杨令公(即杨业,后绝食而亡)。由于东路主力军的溃败,导致了宋军的全线败退。两次攻辽行动的惨败迫使宋太宗调整了战争策略,将战略进攻转为防御状态。这使得辽军逐渐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在此后的十多年里,辽军利用骑兵的优势多次进犯宋朝,萧太后也仍然多次御架亲征,奋勇驰骋在沙场上。


    1004年(景德六年)八月,萧太后与圣宗以收复失地为名,率二十万大军南侵,直趋黄河沿岸的澶州(今河南濮阳),直接威胁到了北宋的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这使得宋廷上下惊恐万状,多数朝臣主张迁都逃难,只有寇准等少数大臣主张坚决抵抗。宋真宗最终被抵抗派说服,并亲临澶州前线督师,这使得宋军民心大振,人人奋勇争先,而辽军却在十一月二十四日辽将萧挞凛(一作萧挞览)的被射身亡之后士气大落,双方陷入了对峙的状态,这就为随后辽宋的和谈创造了时机。


    不久,萧太后向宋朝转达了“和谈”的意愿,宋真宗只盼不惜代价换取辽军的撤退,对辽主动提出议和当然求之不得,于是欣然应允,遂派使臣曹利用为代表前往辽营与萧太后和韩德让进行正式和谈。第一次和谈因辽提出割地的要求以及对宋使曹利用的轻视而告破裂,后经多次谈判才最终达成协议,并交换了誓书。协议约定:辽宋结为兄弟之国;宋朝每年向辽输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两朝罢兵,各守旧界,两地人民不得交侵,不得收容对方的盗贼逃犯;两朝城池依旧,不得增筑城堡,改移河道;在边境开设互市贸易等,史称“澶渊之盟”。


    自此,宋辽之间为争夺燕云十六州而进行的长达25年之久的战争宣告结束,并且在以后的一百余年中,基本上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事。“澶渊之盟”是在辽宋势力相当的情况下签订的和平协议,它的“和平”实际上是以宋朝的屈辱妥协来换取的,但是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来看,“澶渊之盟”也有它积极的意义。首先,“澶渊之盟”的订立使双方边境地区在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下得以发展生产,人民得以休养生息。其次,协议中双方互市的约定使辽宋通过“榷场”进行经济交流和商业贸易,对南北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提高提供了大为有力的契机,“澶渊之盟”开创了宋辽两朝友好关系的新局面,这与萧太后高远的眼光和厚重的谋略是分不开的。


    1010年(统和二十七年)十二月,萧太后在执政了二十七年之后病逝,结束了她叱咤风云的一生,谥号圣神宣献皇后。


    萧绰作为一名女性政治家、军事家,不仅统军有方,对外戎马倥偬,纵横沙场;对内亦可行文修治,兴邦安国。她在统治期间积极调整赋税,使农业得到保护和发展,进而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兴旺,并进一步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与圣宗主持修建了中京城,使辽宋两朝使者互访更为频繁,两朝的友好关系进入了全新时期;萧太后还在修订法度、缓和民族矛盾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对人才的重视和培养更是她的政治生活中不可忽视的功绩,他推行开科取士政策,并整顿吏治,任人唯贤,有效地促进了文化的发展。经过她多年的努力,辽朝不仅扭转了穆宗时代混乱衰败的局面,逐步稳固了圣宗的统治,而且国势昌运,国力强盛。这一时期,是辽朝在它统治中原的二百余年间最为鼎盛的辉煌时期,这一切的实现,萧太后功不可没。可以说,萧绰的一生将永远是辽史中最闪亮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