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在线”——打造内蒙古自治区文化门户网站! 内蒙在线 | 《忽必烈》电视连续剧官网 | 草原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 | 乾元驿 | 资讯 | 北方游牧民族专栏 | 国际能源大会 
元朝马政


    
      
    
      
     元朝马政
    
      元代系蒙古族入主中原时期,十三世纪建立的蒙古帝国是当时世界上养马业最发达的民族。蒙古养马业的发展并不是从成吉思汗时代开始的,而是和中国北方其它民族的养马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史记》和《汉书》中记载的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匈奴人,也是养马的民族。而蒙古人有百分之八、九十来自匈奴。世界著名的蒙古马,早在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国之前1400年,在匈奴帝国冒顿单于时代就已成为良马。中国汉民族对于北方草原地区匈奴民族的骑兵战术十分忧虑,为防御北方游牧骑兵,秦、汉、隋、明历代曾逐段修了举世无双的防御工事~万里长城。汉高祖刘邦曾亲自率领大军征讨匈奴,反被匈奴骑兵所败。以后各代以长城为界,战事不断为,胜败多与马骑强弱有关。成吉思汗时代蒙古人养马业的发达,是中国北方民族养马业的继续和发展。《元史》记载:元代“其牧地,东越耽罗(今辽东及朝鲜北部),北逾火里秃麻(约今贝加尔湖地区)西不能超过甘肃,南暨云南等地,凡一十四处,自上都(今内蒙多伦县)、大都(今北京)以至玉你伯牙、折连怯呆儿(约今西伯利亚贝加尔湖以东),周回万里,无非牧地。”元朝在广大版图上到处设置牧场,当时蒙古贵族说:“周围万里之地没有一处不是监牧之野!”
    


    
      元代有着一个逐渐趋向完整的养马官制。元世祖中统四年,设郡牧所,后改名为太仆寺,掌管万里监牧14处,各处设干户、百户吕官,由牧人放牧。每年“自夏及冬,随地之宜,行逐水草”,十月回到本地.太仆寺马总数“盍不可知”。朝廷每年九、十月份派寺官到各处巡视,“较其多寡”;凡所产的马驹,立刻打上烙印,登记在册。如果有盗马的,要牧人赔偿。
    


    
      蒙古民族在千百年游牧生活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养马方法。马生下来一、二年间在草地上进行精心骑乘训练,使其饱食青草,膘满体壮。长出四齿即去势。蒙古语称去势之马为“阿塔思”,汉语叫骟马,或马。这样早去势的马矫健勇壮,而且有力柔顺,能耐寒冷气候。去势后的马经二、三年在草地放牧后,再次骑乘,并像最初骑乘训练那样再次教练。经第二次教练,马的性情已较温顺,步法也很理想,不会咬人、踢人。骑马的人在马背上感到很平稳。下马后不用拴马,马也不会离开走远。另外,成百成千匹集成的马群也没有嘶叫的。在教练中,白天绝不给饲料,到了夜里在草地上放牧,拂晓又备起鞍子骑乘,虽然骑乘完了不用拴住,但做为养马法,必须拴在柱子上,使马仰起头,等到气息完全平静、四蹄冷下来之后,才开始在草地上放牧。因为马经过奔跑,疲劳还未恢复的时候就吃草、饮水是很有害的。战马在参加战斗后,必须在草地上放牧,使其饱食青草,饱饮好水,这中间绝对不骑乘,只有再次战斗临近的时候,才把马从牧地赶回营地,拴在马栓子上。然后,仅喂少量的草,经—定的时间以后,肥膘收缩,身体壮健,这时再继续乘骑数百里路。用这种养马法,马奔跑很远路也只出很少汗,任何远征都耐得住。行进中络不喂草饮水。因为劳累紧张中饮食,马摄入的东西不仅不能变成血肉,反而要生病。牧马中最强壮、最优良者留为种马而不去势,蒙汉混合话称种马为“移刺马”。移刺马外,大部分牡马都去势、病弱者很少。移刺马为官马,会如牧人管理马群那样巧妙地管理骡马群。骟马骒马各自为群绝不相混。骡马群一般由四,五十匹组成,一群骒马必须配备一匹种马(移刺马)。移刺马发现自己管辖的骡马中有寓群出走者,就立即追上,连踢带咬的赶回来。其它骒马群的移刺马奔到不属于自己的骒马群时,该群的官马会制止它,把它咬伤或踢伤以后赶跑。牧人经常手持铁鞭监督马群,马特别惧怕铁鞭。若牧人发现无视秩序争先喝水的马,就挥动恢鞭,立即制止。故即使在饮水时,马群也是整齐撑列,顺序喝完水高去。这样周到的饲养管理,就是蒙古人养马法比其他民族的养马法卓越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