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恺(公元555——612年,即西魏恭帝二年——隋炀帝大业八年),姓宇文,名恺,字安乐,鲜卑族,祖上为北周宗室,后迁徙到朔方夏州(今内蒙古西部的乌审旗南白城子)。宇文恺出身于北朝后期的豪门贵族世家,他的父亲宇文贵从小就喜武厌文,后来就从军作战,多次立功,受到皇上的封赏,为西魏十二大将军之一,后仕周至大司徒。宇文恺的大哥、二哥也和其父一样因战功卓著而被封为要职,宇文家族因此日渐显赫。
宇文恺和他的父兄不同,他从小就很有才华,不喜武而好文,他读了许多书,尤其喜爱建筑方面的知识,因此在他很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掌握了渊博的建筑知识,以博学多才而闻名。因为是功臣之后,宇文恺三岁便被赐爵双泉伯,七岁晋封为安平郡公,之后又陆续获得过很多荣誉。20多岁时曾被任用为上开府、工部匠师中大夫,成为北周政权主管建筑的管员。
公元581年1月,隋文帝杨坚废周立隋后,立即大肆诛杀北周宗室宇文氏家族。最初宇文恺也在被诛杀之列,但由于宇文恺家族与北周宗室宇文氏并非同一祖先,又因为杨坚非常爱惜宇文恺的才学,加上他的哥哥宇文忻是拥立杨坚称帝的功臣,所以宇文恺终于在最后一刻被赦免一死。随后因为技艺超群受到重用,多次被隋文帝委派监造大型土木、水利工程,如广通渠(公元584年,后被称为“富民渠”,成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先声)的开凿、鲁班故道的修复和长城等大型工程,就是在宇文恺的规划设计和领导下完成的,其中许多工程成为我国古代建筑的杰出代表。宇文恺一生历任营建宗庙副监、营建新都副监、检校将作大匠、仁寿宫监、将作少监、营造东都副监、将作大匠以及工部尚书等职,此外还一度担任过莱州刺史。而长安城、洛阳城两大历史古城的主持兴建则是宇文恺一生中最大的功绩,在古代建筑技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公元582年(开皇二年),为了加强统治防御措施,也为了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隋文帝下令建造新的都城,由高颖、宇文恺分别担任营建正、副监。宇文恺不愧为精通建筑技术的专家,他虽然只任副监,可重大工程的规划、设计都出自他之手,并且在营造新都大兴城的过程中处处显示出卓越的才华。面对如此重要且规模浩大的工程,宇文恺进行了周密的规划安排。他首先对旧都城周围的地势进行了勘察,最后选定东南龙首川一带平原作为新城址,并绘制了平面设计图样,这里三面临水,一面傍山,是比较理想的建城之地。新都城在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六月开始破土动工,到第二年三月就投入了使用,前后仅用了九个月的时间,堪称世界都市建设史上的一大奇迹。新都城被定名为“大兴城”,大兴城规划之严谨,规模之宏大,建设之快,不仅在我国建筑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而且在当时世界上也是无与伦比的。
新建的大兴城在很多方面都突破了旧都城的传统模式,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创新。首先,大兴城气势宏伟,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全城分宫城、皇城和外廓城三部分,大体呈方形。宫城北面的广大地区是禁苑。其次,该城实行了科学的分区设计,宫殿、衙署、住宅、商业各有不同区域,采用了中国封建帝王宫殿常用的“前朝后寝”的平面布局。还有,大兴城运用了里坊制的设计原则,南北向大街和东西向大街纵横交错,形成网格布局,把全城分为110个方块,每个方块称为一“里”,城里街道宽直,共有南北大街十一条,东西大街十四条,交通方便,美观大方,这些,都是宇文恺设计的独到之处。此外,城里水源丰富,永安渠、清明渠、龙首渠三条渠水的开引入城不仅便利了航运交通也有利于排除城里积水,而且给新都城美好的景色更增添了几分新鲜与活力。
大兴城的成功建造显示了宇文恺卓越的设计才能和非凡的建筑技能,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城市规划、设计和建造的水平,无疑对以后的中国城市和一些邻国城市的兴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如日本的平城京和平安京,无论从宫城位置和坊市配置,还是从街道的设计和名称等,基本上都是效仿长安城建造的。
公元605年(大业元年),已担任将作大匠的宇文恺又主持兴建了另一座规模略小于大兴城的都市——东都洛阳城。东都又称东京,位于洛阳城西约1O公里处。建筑工程自大业元年(公元6O5年)三月开始,次年正月即告建成,前后仅用了1O个月时间。东都原则上和大兴城一致,只是由于地形的关系(即洛水由西向东穿城而过,把全城分为南、北不相平衡的两部分),使得形式上不能完全对称。全城仍采用由宫城、皇城和郭城所组成,只是宫城和皇城位于全城的西北部,郭城则位于二者的东面、南面,仍采用了里坊制的设计。整个城市气势宏伟,宫殿比大兴城更加富丽堂皇。由于东都洛阳的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方便,自隋至北宋,一直作为陪都,成为又一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除了大兴城、东都洛阳城的规划、设计外,宇文恺在其它建筑的设计建造上同样表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如陕西歧州(今陕西凤翔县)建筑在山峦之中的仁寿宫,就是宇文恺克服了许多复杂的技术难题、凭借出色的规划设计,用了两年多时间精心组织施工建成的一座雄伟壮丽的宫殿。
另外宇文恺还曾营建过可容纳几千人的“大帐”(隋炀帝曾在里面宴请宾客数千人),下面可以坐几千人,可见其规模之大。他还造过“观风行殿”,能任意集合和分散,上面可以容纳侍卫几百人,并且大殿下面装有轮轴,能够移动,是一座别具一格的活动大殿。隋场帝曾带大帐和“观风行殿”巡视北部边境,观者无不惊奇、赞叹。宇文恺还有着独具特色的设计才能,那就是为建筑物设计一些神奇机关,如他曾在东都观文殿一个书屋中安置了一个巧妙的机关,在门上悬有锦幔,上面设有两只凌空欲飞的仙鹤,当有人来到门前,踏动地上的机关时,这两只飞鹤就会冉冉升起,收起锦幔,书屋的大门也随之缓缓打开,人们如同进人了虚幻的神话世界。
宇文恺还曾对周王朝时期朝廷的前殿——明堂进行了研究,不仅绘制了设计图,还制作了木制立体模型,其中都使用了比例尺,这种利用比例关系进行建筑设计的方法,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创举。只可惜研究未果,宇文恺便病故了。他生前著有《东都图记》2O卷、《释疑》1卷和《明堂图议》2卷。除《明堂图议》的部分内容保存在《隋史》中流传到现在外,其余都已失传。
我国古代的优秀人才灿若群星,而宇文恺这位有着很高成就的少数民族建筑家则是我国古代建筑设计艺术家中的杰出典范,他对我国建筑技术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使得他无愧于“一代建筑大师”的美誉。他的名字将和他的历史杰作——古城长安、洛阳一起被永远载入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