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在线”——打造内蒙古自治区文化门户网站! 内蒙在线 | 《忽必烈》电视连续剧官网 | 草原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 | 乾元驿 | 资讯 | 北方游牧民族专栏 | 国际能源大会 
祝福草原 祝福世界


    
      有一片草原,在上海、在浦东。
      这或许是地球上最小的一片草原,铺在上海世博园内蒙古馆的前厅。茸茸的、绿绿的,铺向绘成蓝天的幕墙。幕墙上是朵朵白云,自由地飘荡着,俯望着绿色,俯望着沙漠中挺立的胡杨。偌大的中国馆,分割成数十个方厅,中间是甬道,两侧是各省、市、自治区的分馆,一排排地坐落在那里。五十六个民族星散开来,又聚在一处,很有大家庭的意味。每个省区都峥嵘着自己独有的色彩,或是庭院、或是小桥流水、或是曲径通幽,各色的灯火璀璨着、炫耀着,让汹涌而来的人流目眩、迷离……。忽然间,人们望见了这唯一的草原、唯一的辽阔,不由得发出一声惊叹,脚步涌向了这里,仿佛望见了宁静、望见了自然——霎那间,人们来到了内蒙古。
      开放式的辽阔令人肃然起敬。
      六匹白色的骏马雕像从草原深处奔驰而来,从那雕满岩画、镌刻着蒙古元音字母(查干陶勒盖)的石岩上奔腾而下,像是从远古跑到了今天、跑进了世博园。五柄威风的苏鲁定屹立在骏马的身侧,仰望着天穹。草原上,几组模型被玻璃地面覆盖着,像是几泓湖水在荡漾,其中最大的湖面下,是古代蒙古草原上城市的雏型——古列延。众多的毡房、宫帐、勒勒车围成一个巨大的圆,畜群在巨大的圆周里自由地漫步着。我的思绪瞬间飞到了13世纪,那时的蒙古人,那么和谐地与大自然相处在一起,那时的马蹄,那么轻柔地敲在大地母亲的身躯上,充满了亲情、充满了诗意…
      有一份感动,在上海、在浦东。
      走进内蒙古馆的内厅,是一处微型的剧场,环形的天幕让人有着270度的视野。随着苍凉、悠远的呼麦声,天幕上递次走来莽莽无际的森林,走来蓝天白云下的草原。河水在奔涌,湖水在荡漾,鸟在飞、花在开、马群在奔腾、牧人在草原上行走。随着纱幕后灯火的明灭,人们间或望见了演奏或歌唱着的艺术家,他们与山川河流叠化为一处,让人辨不清是影像还是真人,亦真亦幻,如诗如画像梦境一般。我注意到,在这里驻足的上海人最多,似乎能感觉到他们心中那份对大自然的向往与渴盼。人群中我遇到一位曾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插队的上海老知青,还依稀记得几句蒙古语的她,拭去泪水,几乎是自言自语地说:“很怪的,那时我是拼着命也想回上海,只要回到上海,回到姆妈身边,我做什么都高兴……可是现在,我拼着命地想草原,也不知道为什么。上海很美,生活也很方便、很体面,可心里很空的。一听到蒙古音乐、一见到草原,我就忍不住自己的泪,真的不知道为什么?”
      这仿佛是一个世纪性命题,真的很难说清。我想,这可能就是现代都市人的集体困惑吧!其实,每个人都是大自然的孩子,在她灵魂深处都渴望着与大地之母、与大自然的亲近。一旦割离,她便会有莫名的惶恐;一旦亲近,她将会从内心感到温润和贴附。这恐怕也是内蒙古馆之所以吸引那么多的惊异、那么多的追捧的原因所在。
      在上海、在浦东、我不由得想起呼和浩特、想起海拉尔,想起诸多我们平日从未留意过的小城市,它们人口不多,规模不大,却无一例外地充满了草原文明的气蕴。这气蕴藏得很深,每一个目光、每一声言语中无处不在。那酒、那茶、那音乐、那歌声,就像着了魔法似地抚慰着你疲惫的心灵。人,不论你是来自哪个国度、哪个种族,一俟成熟之后,才会懂得,其实人的欲求是那么简单——一份天然、一份宁静、一份感动……
      有一种思考,在上海、在浦东。
      本届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在这个主题下每个省区都有自己的诠释,而内蒙古馆的主题则定义为“城市发展中的草原文明”。正如内蒙古自治区领导所阐述的:“内蒙古自治区是以草原文化为主的多元文化聚集的地区,而草原文化开放、诚信、包容的精神,崇尚自然、生态永续、以人为本的理念,与未来城市发展的要求相契合。探寻草原文化智慧,传承草原文化精髓,结合现代文明成果加以创新和发展,就可以在保护草原城市生态的同时,使得无论是中心城市,还是散落在草原深处、湖畔、森林、沙漠之中的每一座城市,都与中国、与世界紧密相联,共同发展,让内蒙古各族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基于上述思考,我们确立了‘城市发展中的草原文明’这一主题。”
      蒙古民族从远古一路走来,城市的含义也不断地变化着:从最初的“阿寅勒”演变为“古列延”,再到黑城子,功能在于军事要塞和城堡。从元上都到元大都,功能则偏重于政治与商业易贸。而从今日的呼和浩特到包头,再到如繁星一般散落在草原、森林、田野之中的城市,则更多地兼容了文化的意味。明天的草原城市走向哪里?它们有哪些更先进、更环保、更独到的功能?在城市迅速崛起,交通更为先进,资讯更为发达开放的未来,草原文明的走向在哪里?蒙古民族的文化精神能否散发出更夺目的光彩?这些猜想和蓝图只能留给我们的下一代,因为,未来属于他们。所以,内蒙古馆特地从全自治区征集了2010幅少年儿童创作的图画作品,未来内蒙古的城市的容貌,将由他们亲手勾勒。
      我想,不论我们的城市走向哪里,走得有多远,她一定是有着草原文明火种相伴。这火种曾点燃了一个伟大民族的辉煌历史,也定能照亮子孙的未来路径。
      在上海、在浦东,我深情地祝福着草原母亲……
      在上海、在浦东,我深情地祝福着大地母亲,人类共有的美好家园………(光明日报特约撰稿人克明)
      (作者为国家一级词作家,蒙古族,先后创作《呼伦贝尔大草原》、《草原在哪里》、《这片草原》等上百首风靡草原的歌曲和散文、报告文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