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在线”——打造内蒙古自治区文化门户网站! 内蒙在线 | 《忽必烈》电视连续剧官网 | 草原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 | 乾元驿 | 资讯 | 北方游牧民族专栏 | 国际能源大会 

成乐(盛乐)城

    *这是内蒙古地区使用时间最长的一座城市,见证了一千五百多年的风起云涌、世事变迁,如今只剩下了宝贝河畔的断壁与残垣。


     公元前206年刘邦灭掉残暴的秦王朝后,被封为汉王,又经过数年与项羽的楚、汉相争之后,终于统一了中原地区,建立了历史上著名的西汉帝国。


     汉高祖刘邦继承了秦王朝的郡县制,继续以此作为国家行政区域的基石,在北方,他把秦朝三十六郡之一的云中郡(由战国时期赵国建立,秦国承袭)分割成两个部分,西部和北部仍称为云中郡,东部和南部另立一郡,称为定襄郡,辖有成乐、桐过、都武、襄阴、骆、武皋、安陶、武城、武要、武进、复陆、定襄十二县,以成乐城为郡治,这就是内蒙古地区历史上著名的成乐城。后来,历经西汉末期的连年战乱后,在东汉时期,定襄郡得到恢复,但是管辖范围向南移动且所辖区域减少,计辖有善无、中陵、武城、骆、桐过五县,而且成乐城也不再作为郡治,被划归为云中郡的治下,直到东汉末年狼烟四起、烽火遍地,成乐城逐渐废弃,只留下了残破的城墙仍在。


     历经了汉末的纷纷乱世和三国的鼎足之势后,荒废的成乐城又有了新的主人。公元258年鲜卑族拓跋部来到土默特平原,以成乐城为基地四处扩张势力,并将其改名为盛乐城。在东晋统一中原后的晋建兴三年(公元315年),势力大增的拓跋部首领猗卢建立了其政权机构,并以盛乐城为其北都(平城即今山西大同为南都)。公元386年(即东晋太元十一年),拓跋珪率领历经曲折发展的拓跋部重新崛起,拓跋珪成为“代王”,建元“登国”,把都城迁到盛乐后,又改称为魏王。公元398年,他又把都城迁到平城,于第二年正式称帝后建立了历史上著名的北魏王朝,北魏王朝又把其都城南迁到了洛阳,而盛乐因其埋藏着多个帝、后的金陵仍在北魏的历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北魏灭亡后,盛乐城先后被多股势力所控制直至隋朝。


     隋文帝开皇五年(公元585年),隋朝在这里设置了云州总管府以管辖大青山以南地区。开皇十九年(公元599年)隋文帝在这里为归附的突厥启民可汗建立了大利城,在隋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大利城成为新设的定襄郡的郡治。公元607年隋炀帝坐着由成百上千头牲畜拉着的能容纳几百人的可移动的“观风行殿”巡幸到大利城,一夜之间就用包黄布的木板搭起一座周长达两千步的金光闪闪的“行城”,被草原上的人们以为是“神迹”,以至由从远处就要跪拜。草原上各部落的首领都来拜见隋炀帝,成为草原上著名的盛会。


     唐代初年,这里在突厥部的控制之下。到了唐高宗龙朔三年(公元663年)这里成为从漠北迁来的瀚海都护府的所在地,一直到终唐,曾先后改为云中都护府、单于都护府、安北都护府等多个名字。公元745年,也就是我国历史上最强大最著名的全盛时期——唐代开元、天宝年间的天宝四年,管辖振武军的振武军节度使迁到单于都护府,这里成为内蒙古中部地区最重要的政治、军事中心,是东、西方交流的一个重要枢纽,达到了建城以来的最繁华时期。


     辽代、金代、元代这里仍称为振武城,但其繁荣程度江河日下,等到元朝灭亡的,振武城从此荒废,沦为了一片废墟,结束了这座内蒙古地区使用时间最长的城市长达一千五百余年的历史。


     由于历代的扩建、改建、重建以及宝贝河水的冲蚀等各种原因,这座城市遗址已面目全非,如今残存着南城、北城、中城三部分的城墙,分别代表着西汉到鲜卑时期的城市、唐朝时期的城市和辽代以后的城市,见证着这三个时期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