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文化百家论坛闭幕式领导讲话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对“中国·第五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圆满成功表示衷心祝贺,对参加论坛的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以及长期以来关心草原文化的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谢意。
这两天,大家围绕“草原音乐舞蹈”这一主题,就草原音乐舞蹈在草原文化当中的地位及其在中华文化与人类文明当中的重要意义,草原音乐文化的历史与现状,草原音乐文化的历史、脉络、类型、风格、特征、价值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总结历史,评估现状,展望未来,对草原音乐舞蹈的保护、传承、研究、教学、创作、表演等问题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各位专家精彩而独到的观点和见解,对于我们草原音乐舞蹈相关学科的建设以及促进新时期民族音乐舞蹈研究、创作、表演、教学、保护、传承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音乐和舞蹈是草原文化中最为生动鲜活的组成部分。它是我国历代北方草原民族长期以来创造积累的重要财富,是草原民族自我认同的历史凭证,是我们满怀自信地走向未来的根基,是建设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资源基础,是我们建设民族文化大区建设的智慧保障,是推动人类文明对话与交流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步入21世纪,随着世纪范围内的全球化进程以及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文化生态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一方面,为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并极大地拓展了民族文化的创造、传承、展示空间;另一方面则对传统文化的生存和继续带来了严峻考验。这就需要我们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到现代化的同时,也要守护作为我们精神家园的民族文化遗产。对此,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一方面加强民族音乐舞蹈创作,促进相关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加强传统音乐舞蹈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工作。其中,2005年由我区申报的蒙古族长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明了世界对蒙古族长调这一艺术瑰宝重要人文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充分承认。目前,马头琴、呼麦、安代、鲁日格勒、乌力格尔、好来宝等20多项民歌、歌舞、曲艺、戏曲、器乐项目,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治区相应设立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以制度和项目的形式,把一些重要的民族艺术遗产保护起来。去年,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委托内蒙古大学艺校学院,建立蒙古族合唱艺术人才培养基地,首批招收50名牧区孩子,由中国内知名音乐家、代表性传承人和优秀老师共同任教,皆在把民族音乐人才的培养从娃娃抓起,为日后的民族音乐事业培养高尖端人才。今年,党委宣传部委托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举办首届潮尔艺术传承人培训班,在为期一个月的时间里,培养了36名学员,使潮尔这一濒临失传的古老乐器重新得到恢复和传承。今年我们又委托自治区文化厅,对全区长调民歌的现状进行了一次基本普查,并准备在祖国60年华诞之际,举办展示演出活动,目的是把蒙古族原生态长调民歌的多元风格展示给大家,希望引起大家对长调这一人类音乐瑰宝的进一步关注。
同志们、朋友们,新的时代,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新的挑战和新的任务。民族文化艺术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事业,并不是某几个单位或某几位学者所能够承担起的,它必须依靠全社会的自觉,而实现全社会的自觉,我们必须依靠奋战在研究、创作、表演、教学、管理、传播第一线的各位专家学者和艺术家们。为此,我想借此机会,就今后民族音乐舞蹈工作,谈几点自己的想法。
一、科研是民族音乐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动力。我们唯有对草原音乐舞蹈文化的本质、内容、形式、意义、价值进行深入认识,对其历史发展脉络进行清楚把握,对生存现状、未来走向及其所面临的问题进行科学评估,才能采取科学有效的保护、传承、发展、弘扬措施。我相信这次的论坛,不是书斋中的,而是要通过学术研讨,启发人们保护、传承、发展民族音乐舞蹈的自觉性,并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提供思路。
二、保护、传承、弘扬是当前民族音乐工作的主题,创新发展是民族音乐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草原音乐舞蹈文化是我们的先民在他们的生产生活实践当中创造和传承下来的。它生动地反映了草原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真实地体现了他们在历史进程当中逐渐形成的文化价值观和审美理想,凝聚着草原民族深层的文化基因,展现了他们伟大的艺术创造力。保护、传承、弘扬民族音乐舞蹈艺术,就是延续和保持了草原民族的文化基因,守护了草原民族的精神家园。另一方面,传统艺术永远不是一个静止的存在,它的活力体现在它不断流动着的生命当中。因此,在保护和传承传统音乐舞蹈的基础上,我们应稳步推进民族音乐创作、表演、教学各项事业,尤其要着力打造一部分具有高度艺术水准、能够经得起历史考验的音乐舞蹈精品。
三、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建构科学合理的“研究——创作——表演——传承”民族艺术事业工作机制。创新和发展是当代民族艺术的必由之路,但并不能代替继承和保护。我们要以敬畏的心情对待祖先,对待历史,理解和尊重先人的心血和创造;没有基础的创新是原野蜃潮,没有继承的发展是空中楼阁,我们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创造无愧于先人的新业绩。当前民族音乐舞蹈事业的发展,仅仅侧重一方面的工作是远远不够的,而是应该建构一个以科学研究为先导,以民间传承和学校教育为手段,以创作和表演为动力的整体工程。
四、现代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我们要用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手段,将优秀民族音乐舞蹈艺术介绍给更多的人们,构建科学高效的市场运作机制,将优秀民族音乐舞蹈资源转化为市场资源,打造民族艺术品牌。另一方面,要注意加强跨省区、跨国界的协作互动,加强国际性的学术交流、信息交流、资源交流和项目合作,加强各领域之间的交流对话。
五、民族音乐舞蹈事业的发展,根本在于人才。民族音乐舞蹈事业的发展,不仅要依靠传承人和广大的社会大众,更需要具有高度责任心和业务过硬的专家、学者、作曲家、编导、表演艺术家和信得过的民族艺术师资队伍。目前,我们尤其在科研、创作、教学领域中的人才紧缺,需要大力加强中青年人才的培养。
同志们、朋友们,本届论坛是草原音乐舞蹈领域的一次重要的会议,对草原音乐舞蹈的传承和发展将会起到重大的作用。最后,我再次感谢本次论坛的主办方草原文化基金会!感谢仕奇集团多年来对草原文化的无私奉献和自治区文化艺术事业的大力支持!感谢葛健博士,由于他对草原文化的执着热爱和对民族艺术事业的高度责任心,才使得今天的会议成功召开。
最后,祝各位专家、学者、艺术家、教育家们,艺术之树常青,不断取得新的学术成果。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