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在线”——打造内蒙古自治区文化门户网站! 内蒙在线 | 《忽必烈》电视连续剧官网 | 草原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 | 乾元驿 | 资讯 | 北方游牧民族专栏 | 国际能源大会 
中国剪纸


    
      
    
      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在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赓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
      剪纸艺术虽然来自于民间,但到清代已经成为全民性的艺术,就连当时的皇亲国戚也都离不开剪纸。北京故宫的坤宁宫是清代皇帝结婚时的花烛洞房。按照满族人的风俗,宫殿前后窗的窗纸都是裱糊在外面的。墙壁用纸裱糊,四角贴有黑色的“囍”字剪纸角花,顶棚中心是黑色的龙凤团花剪纸。宫殿两旁的过道墙壁上也贴有剪纸。从剪纸的纹样、用料、用色来看,与普通农家的顶棚花、墙花相比,除了剪纸图案稍大以外,基本没有差别。
    
    


    
      “剪似银马,纸如草原,剪飞纸转,花开万千。”这是作家冯骥才先生对剪纸艺术的高度评价。作为内蒙古草原文化的活化石,内蒙古和林格尔的剪纸艺术可以说有享誉世界的美名。
      内蒙古剪纸学会会长段建说:“过去人们传统观念中认为剪纸不过是贴个窗花、装饰一下家里的想法其实存在误区,许多人还不知道它的真正价值,其实这些散落在内蒙古民间的剪纸作品是研究草原文化的‘活化石’,如果抢救不及时,很可能被当柴禾烧了。”
      
    
    


    
      2006年剪纸艺术遗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在第二届国际剪纸艺术节上,和林格尔也被东西方文艺家协会授予“国际剪纸艺术之乡”,2009年中国剪纸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

草原文明的精神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