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在线”——打造内蒙古自治区文化门户网站! 内蒙在线 | 《忽必烈》电视连续剧官网 | 草原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 | 乾元驿 | 资讯 | 北方游牧民族专栏 | 国际能源大会 
满洲里市简介


    
      
     满洲里市简介
     概述
     满洲里市是黑龙江省曾辖市县,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大兴安岭岭北中俄边境,今属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边境口岸城市。
    


     满洲里1901年因东清铁路的修建而得名,俄语为“满洲里亚”,音译成汉语变成了“满洲里”,是一座拥有百年历史的口岸城市,素有“亚洲之窗”的美誉。满洲里是中国最大的陆路口岸,背靠我国东北和华北经济区,北邻俄罗斯,西连蒙古国。市内居住着蒙、汉、回、朝鲜、鄂温克、鄂伦春、俄罗斯等20多个民族,下辖国家级的中俄互市贸易区、边境经济技术合作区、国家大型煤炭能源基地扎赉诺尔矿区和自治区级东湖创汇农业区。满洲里口岸地处亚欧第一大陆桥的交通要冲,是中国环渤海港口通往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和欧洲的最便捷、最经济、最重要的陆海联运大通道,承担着中俄贸易60%以上的陆路运输任务。2002年喜获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先进城市殊荣,2003年,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三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市,荣获自治区七星级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
     自然气候
     满洲里市地处中纬度地区,属于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漫长、干燥,夏季短暂、温暖。日照时间较长,降水集中。春秋两季气温变化较大、过度快。春季多大风,较为干旱,春温高于秋温。春季(4~5月)平均气温在8℃一10.2℃之间,平均降水量32毫米,仅占全年降水量的11%。大风(≥17米秒)频繁出现,因而风沙天气多。寒冷、暴风雪、雨夹雪、低温等天气常有出现。夏季(6~8月)气候温暖,平均气温在17℃~20℃之间。7月为全年气温最高月份,平均值为19.4℃。降水集中、量大,平均降水量为212.7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71%。秋季(9~10月)气温下降急剧,霜冻、寒潮相继出现。降水明显减少,季平均降水量为42.6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14%。冬季(11~3月)严寒而漫长,常出现寒潮。
    


     历史文化
     满洲里清代,属黑龙江将军呼伦贝尔副都统衔总管(后为呼伦贝尔副都统)辖区。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中东铁路西部线建成后,建立火车站,因是从俄国进入中国东北地区(当时惯称“满洲”)的首站,故名“满洲里站”。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设满洲里铁路交涉分局。1909年10月(清宣统元年九月),黑龙江行省于满洲里正式设置胪滨府,1912年1月被废止。1920年2月,复设胪滨县。中华民国时期,1923年4月,将满洲里铁路交涉分局改为满洲里市政分局,隶属东省特别区管辖。东北沦陷后,1933年1月,伪满取消胪滨县,设满洲里办事处。1936年1月,改为满洲里市政管理处,1940年改为满洲里街。1941年1月,改为满洲里市,隶属兴安北分省管辖。1943年10月,改隶兴安总省管辖。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隶属呼伦贝尔地方自治政府。1949年4月,隶属内蒙古自治区呼纳盟。1953年4月,改由内蒙古自治区直辖。1954年5月,改隶呼伦贝尔盟。1969年7月,与呼伦贝尔盟一起划归黑龙江省管辖,仍隶呼伦贝尔盟。1979年7月,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辖,仍隶呼伦贝尔盟。1990年全市总面积696.3平方千米;总人口13.7万,汉族占绝大多数。
    


     旅游业
     旅游业稳步发展。全年边境旅游人数92.7万人,增长3.2%,其中中方出境21.2万人,增长4.3%;俄方入境71.6万人,增长2.9%(全年出入境旅游人数182.3万人次,增长1.0%)。国内旅游人数289.7万人次,增长28.8%。旅游总收入32亿元,增长20%(含一日游);旅游创汇2.3亿美元,增长4.7%。完成了第五代国门景区和“红色后代”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展厅三期建设工程和装修布展,制定了《满洲里市旅游业发展优惠政策规定》。打造了融城市观光游、红色记忆游、异域风情游、访古文化游、界河生态游为主题的一日游和多日游线路。
    


     规范了宾馆饭店和旅行社服务,加强了旅游市场检查力度,查处挂靠经营旅行社三家;完成了导游员IC卡制证和旅行社业务年检、导游员年审工作。与俄罗斯后贝加尔边疆区外联旅游局建立了区域旅游协调会议制度,定期协商解决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全市300多名导游员和领队进行考核培训。完善大厅服务功能,为中外出入境人员开辟“绿色通道”,实现了国内外旅游服务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