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在线”——打造内蒙古自治区文化门户网站! 内蒙在线 | 《忽必烈》电视连续剧官网 | 草原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 | 乾元驿 | 资讯 | 北方游牧民族专栏 | 国际能源大会 
扎兰屯市鄂温克民俗饮食


    
      
     扎兰屯市鄂温克民俗饮食
     鄂温克族由于小集中大分散的聚居特点,鄂温克人受生产活动,生活环境的影响。所以各地鄂温克族的饮食习俗有所差异,各有特点:
     (一)鄂温克人在高寒地区生活,为了御寒、解乏而嗜好饮酒,特别成年男性喜欢喝白酒、牧区自留畜多的家庭自制奶酒,略有点酸味,自饮或待客饮用。
    


     鄂温克牧民热情好客,接待亲属和远方来的客人,十分注重礼节,先屈膝请安,请坐敬烟,敬奶茶。从前,主人宰羊,用“全羊”(煮整羊肉)招待亲友客人、用餐前主人用自己的刀先切小块肉,敬“火神”,然后割块羊尾巴肥肉敬请客人用餐,边吃肉边饮洒,认为这是最实惠的食品。鄂温克入有一句俗话:“外来的客人不会背着自己的锅走的”,认为来客是吉利的。老人常说:“有烟火的屋才有人进来,有枝的树才有鸟落”。因此,他们总是热情而真诚地招待来客。座位床铺也有长辈妇幼之别,吃饭的时候,等长辈先动手之后,晚辈才可动筷用餐,客人吃饭时,由女主人一碗一碗地用双手送到客人手里,直到客人吃好为止,以表示主人热情好客。
     牧区鄂温克人的婚礼,原先在青年男女结婚当天和前后两天,必须设宴、酒席间,由长者祝福致词,唱道:
     斟满金碗里的奶酒,
     向尊贵的亲家们敬举,
     嫁到联姻家的女儿,
     吉祥的祝辞对你说。
     斟满银碗里的奶酒,
     向尊贵的客人们敬举,
     嫁到远方的女儿,
     吉祥的祝辞对你说……
     (二)从前,猎区鄂温克人主要以狍、鹿、野猪等野味为肉食,以米面为辅。猎民有爱吃“手把肉”的习惯,扦鼻、熊掌、飞龙肉等野味是接待客人的上品。猎人喜欢吃生抱肝、生野猪肝,他们认为吃生肝对人们的眼睛有益,具有保护视力的作用,鄂温克人患眼疾的甚少,而且眼睛明亮,这也许是食用生肝的缘故吧,猎民还爱吃火烤肉或半生半熟的肉食。敖鲁古雅地区的鄂温克猎民喜欢吃自做的“列巴”(即面包),驯鹿奶做成的奶茶或红茶是他们主要饮料。煮肉时,火候要适当,煮的时间不易过长。肉才鲜嫩味美可口,肉煮烂后,营养价值会被破坏掉。烤肉时,人们围坐在簧火边,手里拿着削尖的细木棍,把切成的一片片兽肉串在木棍的顶端,在火上烤,待肉烤到外表冒油时,就可以食用:即八成熟,吃起来外焦内嫩,别有风味,扦肉干、鹿肉干,滋味甚美,是属于山珍一类。炖鱼时,先把鱼收拾干净,放入锅里,加上河水或泉水,放点盐粒并放一把切好的野葱,吃起来清香爽口。猎民至今还保持着用桦树皮做的炊具,如桦树皮筒,桦树皮楼子等具,以防潮湿、腐烂食物。
     (三)阿荣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扎兰屯市半农半猎区的鄂温克人的饮食,曾以稷、荞麦面、燕麦面为主,现在以玉米、玉米面、小米、面粉为主食了、蔬菜类有长白菜;大头菜、土豆、豆角、黄瓜、葱、大罗卜、胡罗卜等。野菜类包括野韭菜、野葱、黄花菜、柳篙莱、蘑菇、黑木耳、猴头等。野果类为山丁子、稠李子、越桔、杜柿、棒子、山里红等。据说,尤其猎区、山区鄂温克人患癌症者甚少,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每逢五月,鄂温克人,不论男女老幼离家去野外采集柳篙菜。鄂温克人每年的阴历十二月三十日晚全家团圆欢聚一堂,吃一顿“手把肉”,老人认为这有吉祥如意辞旧迎新之意。一旦老人病故便认为“上天成佛了”,忌讳说“死”,按鄂温克礼节送葬死者,而后大家“吃一顿最后的浑其”,死者的子女热情接待亲友,认为这是晚辈的福气。半农半牧半猎区鄂温克人的饮食习俗与牧区,山区基本相似,他们与先进民族杂居在一起,饮食习惯有所改变,但有些习俗仍保留着。解放初期,有的乡村还有原始的“努很克”,木制的捣米筒等工具。
     (四)鄂温克人的节庆日,主要是“阿涅”节(即春节)、敖包会、米库勒节(又称伊木泊)等。从前,每逢节日、鄂温克人把牛、羊肉或兽肉、食品、糖、果、酒类等最好的食物,做为织品,将小块肉投入熊熊的烈火中,祈求家庭男女老幼得到“火神”、“玛鲁神”的保佑,四季平安。鄂温克人还有“祭熊”的习俗,有许多禁忌,把它的骨头堆在一起,举行隆重的树上风葬仪式,认为“熊是人们的祖先,人是从熊演变而来”。因此吃熊肉时,大家围坐在“撮罗子”内,一起“嘎、嘎……”的学乌鸦叫,意思是乌鸦在啄食,我们没有吃,认为熊是有灵魂的。
     鄂温克族牧民、猎民都有养狗的习惯,几乎每家均养,放牧和狩措部需要狗,认为狗是“仁义”的动物。因此,鄂温克人忌讳吃狗肉,如果有吃狗肉者,受到家长和公众的遣责。
     鄂温克人对奶制品很珍惜,经常教育子女爱惜奶食品,禁止把鲜奶、奶油、奶干、奶酒泼洒在地上或扔掉。如果你倒掉或泼洒奶食品,就被认为是把自己的福气丢掉了。
     鄂温克人禁忌吃死兽肉或死牛、死马、死羊肉等,认为死畜肉对人体育害,不卫生的。
     鄂温克人一旦得病,忌讳吃鲇鱼,(鄂温克语:达黑),特别是黄鲇鱼,认为对病人有害无益或引起犯病。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鄂温克族的饮食习俗是根据生产生活条件的变化而形成的,由于鄂温克族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改善,鄂温克族饮食习俗有所变化,这是社会发展的规律。因此,要发扬有益于民族的进步的部分,改革有害于民族发展的饮食习俗。根据鄂温克族的意愿,对本民族的饮食习俗,有些要保持和发扬,有的则要进行改革或废除。“少数民族地区的风俗习惯是可以改革的,但是这种改革必须由少数民族自己来解决”。不良的饮食习俗也要改变,这样才能提高鄂温克族的身体素质,民族才能兴旺发达。
     吃熊肉
     按照古老的分配习俗,鄂温克猎人对猎取的熊的分配与其它动物不同。如果一个“乌力楞”的两个人打住熊,打死者不要熊头和熊皮,头和皮给末打中者。分到头和皮的人要熊的后半身,打中者要前半身。
    


     第一天,要头和皮的人,把熊的前半身的肉,按“乌力楞”的户数,割成若干块,煮好,“乌力楞”所有的人,到这家来吃熊肉。
     第二天,分到熊的后半身的猎手,把熊的后半身按户数分割成若干块,煮好,请全“乌力楞”的人到他家去吃熊肉。
     吃熊肉由有一套仪式和禁忌。开餐前,年岁最大的长者坐在“柱”、(撮罗子)东北角的种后旁,其余的人围着火堆坐成一圈。长者先把熬好的熊油用小匙盛满倒进火堆祭火神。油在火苗上冒出光亮,大家随之喊:“火笑了,火笑了”。然后齐者学乌鸦的叫声:“嘎、嘎、嘎”。长者开始说:“这是乌鸦曲乞你的肉,不是鄂温克人吃你的肉”。说完把熊油分成每人一份,每个猎手喝熊油时,都要高声学起乌鸦的叫声:嘎、嘎、嘎。通常每人要喝三勺熊油,然后再给另一个人。谁喝得熊油多,就越表明这个猎手有力气和勇气。
     猎人们很喜欢吃熊肉,但对于熊的头和内藏是不食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