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在线”——打造内蒙古自治区文化门户网站! 内蒙在线 | 《忽必烈》电视连续剧官网 | 草原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 | 乾元驿 | 资讯 | 北方游牧民族专栏 | 国际能源大会 
旅游景区(一)


    
       旅游景区(一)
     1、新巴尔虎右旗中俄蒙三国交界0号界碑
    新巴尔虎右旗所处地理位置十分突出,地处中国、俄罗斯、蒙古三国交界处,版图呈三角状,一点跨三国,是内蒙古唯一的两面与其他国家毗邻的旗县。国境线总长515.4公里,其中中俄边界线48公里,中蒙边界线467.4公里。该界碑由中俄蒙三方共同竖立,是中蒙边界的终点,也是中俄东段边界的起点。站在中、俄、蒙三国交界0号界碑处,可以同时欣赏三个国家不同的边境风光。


     2、阿敦础鲁地质遗迹景区
     阿敦础鲁地质遗迹景区位于新巴尔虎右旗西北部,占地面积约30平方公里,距阿拉坦额莫勒镇约70公里。北起我国第二大对蒙口岸——阿日哈沙特口岸,南至克鲁伦河,景区地域辽阔、地形奇特、景色壮观。因有两处像马群般的岩石群地貌,被当地牧民称为“阿敦础鲁”,蒙古语意为“马群石”。该地区花岗岩“马群石”地质地貌、第四纪冰筏砾石遗迹面积巨大、形象奇特,是形成于第四纪时期的重要遗迹和历史见证,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科学价值,是为人们提供具有较高科学品位的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康疗保健、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功能的旅游景区。
    


     景区内自然景观特色鲜明,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震撼力。景区的“马群石”形态各异,有的似“群马奔腾”,有的似“群马卧状”;有的似人——似老翁、似仙女;有的似物——似金龟上岸、似直立圆柱,似圆蛋等等。此外,还分布有湖蚀洞穴、湖蚀平台、湖蚀崖、湖蚀柱、湖蚀蘑菇、湖蚀草帽等大量其他湖蚀地貌,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应有尽有;阿敦础鲁石洞、生死恋树、依希根布赫泉水等景观更是别具北国风采、塞外神韵。2008年,经中国地质科学院权威鉴定,阿敦础鲁“马群石”的岩石是属于距今约2~3亿年左右的“海西期”的花岗岩。独有的地貌景观为形成于距今约2~3百万年左右,由于冰湖湖浪对花岗岩进行不断强烈地冲蚀等的作用下形成了特殊地貌,其形态似“群马奔腾”,最终专家定名为“花岗岩马群石地貌”,简称“马群石”。这种地貌在我国是首次被发现,它有别与其他地区的地质地貌特征,具有稀有性和独特性,并有观赏和科考价值。原生态游牧民族历史文化遗存保存完好,是呼伦贝尔最具蒙古族原生态风情、风俗的地方,属特有资源和稀缺资源。
     3、边陲城镇——阿拉坦额莫勒
     阿拉坦额莫勒镇(简称阿镇)是新巴尔虎右旗中心镇,位于新右旗中心地带,是全旗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距全国最大路陆口岸城市满洲里118公里,国家一类季节性路陆口岸——阿日哈沙特口岸82公里。阿拉坦额莫勒蒙古语译为“金色马鞍”。
     站在克鲁伦河畔,在流光溢彩的夕阳下极目远眺,起伏的山峦镶上了一层金辉,马鞍形的丘陵犹如架在马背上的一副金鞍,触景生情,“金马鞍子”的传说越发显得神秘。相传这是成吉思汗的儿子拖雷过克鲁伦河时不慎将金马鞍掉落在此地;还有人说是成吉思汗的夫人把自己的一副马鞍子卸到了这里。众说纷纭,但都与成吉思汗和他的家族有关。
    


    近年来,旗里不断加大城镇建设力度,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城居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相继建成了思歌腾广场、多蓝广场、巴尔虎博物馆、克鲁伦大街、乌尔逊大街、呼伦大街、确巴拉森大街、党政办公大楼、住宅小区、给水工程、热力供暖等工程,形成了“三横六纵三出口”的城镇建设基本格局,已成为集中俄蒙三国地域特点、民族特色于一体的边疆旅游贸易城镇,从而形成了良好的旅游产业格局。
     4、蒙古族文化圣殿——巴尔虎博物馆
     巴尔虎博物馆——国家AA级旅游景区,旗所在地阿拉坦额莫勒镇乌尔逊大街北侧,多兰广场西侧。占地面积1700平方米,建筑面积3396平方米,于2004年5月1日破土动工,同年8月15日开馆,该馆是为纪念新巴尔虎蒙古族屯牧戍边定居呼伦贝尔270周年而建。
     巴尔虎是蒙古部落中最古老的一支,早在公元前3世纪就归属史称“丁零”的部落联合体,千百年的历史更迭中,众多北方游牧民族从这里走上了世界历史舞台,其间经历了无数次国家的兴亡,民族的消失,唯有巴尔虎人始终展转生活在呼伦贝尔地区,可以说巴尔虎蒙古族文化是呼伦贝尔蒙古族文化的浓缩。博物馆门前正前方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青铜雕像。他与呼伦贝尔有着解不开的缘,他的母亲与妻子出生在新巴尔虎右旗,而且早在十三世纪初,他就把以呼伦湖为中心的巴尔虎草原当做自己的军事基地,每逢军事不利或年岁荒欠的时候,便退居在此地,养精蓄锐,以待时机。巴尔虎草原为他提供了大量的战马牛羊及无数赳赳骑士。壮大了他的军事力量,为日后的攻金灭夏和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新巴尔虎右旗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博物馆。馆藏种类多,数量大,内容丰富,是新右旗数百年发展的历史积淀。该馆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是全面系统地抢救、保护、展示、研究、传承巴尔虎文化,并成为历史考古、信息网络、旅游观光、文化产业为一体的重要基地。
     5、巴尔虎蒙古大营
     “巴尔虎蒙古大营”,位于新巴尔虎右旗所在地阿拉坦额莫勒镇西外围高地,由70余座传统蒙古包建筑群组成,总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是新右旗政府为扶困助贫而兴建的移民扶贫工程,也是一处体验原生态草原风情、巴尔虎民风民俗的旅游观光区。大营内分布错落有致的蒙古包宛如镶嵌在千里草原上的洁白羊群,与镇区内现代化建筑交相辉映,构成了一道独具特色的靓丽风景线。
    


     在旗委、旗政府、旅游、宣传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原生态草原部落式”的景区设计、规划、筹建、宣传等工作,于2008年7月开始试运营。形成集扶贫济困、旅游观光、餐饮住宿接待、手工工艺品销售、贫困牧民再就业基地等功能成为一体的民族特色牧民小区。
     6、贝尔湖旅游景区
     贝尔湖旅游景区——国家A级旅游景区,位于贝尔苏木境内,中蒙界湖——贝尔湖东北岸,占地面积600余亩,距旗政府所在地阿拉坦额莫勒镇100公里。贝尔湖与蒙古国隔湖相望,湖内盛产鲤鱼、鲶鱼、白鱼等,以“贝尔全鱼宴”享誉国内外。景区设有300米长游泳浴场,可供会议、娱乐、住宿的木刻楞多功能厅,俄式木制别墅、民族特色蒙古包多功能厅等接待设施,可开展民族特色的骑马、摔跤、射箭、乘勒勒车等活动项目,使前来旅游观光的游客体验天然浴场独特魅力,品尝贝尔全鱼宴,感受巴尔虎民俗文化的最佳场所。贝尔湖被誉为中国最美的界湖之一,长约40公里,宽约20公里,面积628.78平方公里,其中大部分在蒙古国境内,仅西北部40.26平方公里为我国所有。这里有美丽的沙滩、一望无际的莫能塔拉草原、碧绿的森林,有古老的乌尔逊河连接呼伦和贝尔姐妹湖的传奇风景,有多彩的民族风情,是一处绝佳的避暑旅游胜地。
      
    


     7、草原之树“生死恋”
     在阿敦础鲁石洞西北方150米处,有两棵树被称为草原之树“生死恋”。
     草原之树“生死恋”其中一棵现已干枯,另一棵却依然茂盛挺拔,顽强的生长着,两棵树生死相依,永不分离。就这两棵树在当地草原上还流传着一段动人的爱情故事。相传,在这片草原上生活一对非常恩爱的夫妻,丈夫身强体壮,每天打猎放牧,妻子漂亮贤惠,在家照顾老人和孩子,一家人十分幸福,过着安定的生活。草原恶魔莽格斯听说有这样一位美丽、善良的女子,就想占为己有。有一天,趁其丈夫外出打猎的时候,就派人把他的妻子抢走了。丈夫回来之后,听说自己心爱的妻子被恶魔抢走了,非常气愤,带上弓箭和马刀,骑上骏马直奔恶魔的住处,与恶魔大战了七天七夜,终于抢回了妻子,但自己却身负重伤。在回家的途中,路过这里时,因流血过多而身亡。妻子在她死去的丈夫身边痛苦了三天三夜,苍天被他们夫妻二人真挚的爱情所感动,就把他们变成了永不分离的两棵树。
    


     8、成吉思汗拴马桩
     成吉思汗拴马桩位于呼伦湖西岸,距阿镇所在地东北38公里,离满洲里市88公里,是一处三面环水的峭壁。南临一湖碧水,石壁嶙峋峭拔,光滑如刀削;北、东面呈陡坡,下临湖湾;只有西部为缓坡与湖岸相连。山顶上有一座凉亭,山崖东方10余米的湖水里,有一座高10米左右、周长20余米左右的柱石突兀而立。柱石呈不规则形,上细下粗,石纹条条,纵横交错。石缝间筑有鸟巢,时有水鸟飞出,盘旋湖上。
     传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在长年征战中,亲手调教驯服了八匹草原上的骏马。战马在草原征战中如同战士的弓矢、刀枪一样重要,这八匹骏马不但能日行千里,而且多次在战斗的危急时刻救过成吉思汗的命。当成吉思汗大战仇敌泰赤乌部落时,两军相遇,便展开了一场拼命厮杀。泰赤乌人不顾伤亡拼命抵抗,战斗十分激烈,十分艰难。成吉思汗的部队向前去又被击退,退了回来又冲击过去,多次反复厮杀。一直战斗到夜幕降临也未能击溃泰赤乌人的抵抗。这时,敌人的援兵就要赶到,形势十分危急。成吉思汗如同一头被激怒的雄狮,拔出战刀,骑着心爱的红鬃战马,一马当先冲入敌阵,刀劈马踏,直杀得敌人溃不成军。突然一支冷箭向成吉思汗射来,与敌将正杀得难解难分的成吉思汗毫无防备,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久经战阵的红鬃马凌空立起,用躯体挡住了冷箭,顿时,鲜血从红鬃马的脖子处流出。成吉思汗见战马为自己负伤,不禁怒从心生,大吼一声,把敌将杀落马下。
    


     成吉思汗的势力日益强大,引起了克烈部的不满,并联合其他部落对成吉思汗进行突袭包抄。猝不及防的成吉思汗率部匆忙应战,刚刚摆好阵势,敌人就冲了上来。双方恶战半日,都伤亡惨重。敌兵越来越多,尽管成吉思汗的部队奋力冲杀,仍然不能取胜。成吉思汗只好下令撤退,来到牧草丰美的捕鱼海子(今呼伦湖)附近安营扎寨,休养生息,养精蓄锐。并在此召集旧部和扩充军队,每天用湖水为战马洗刷。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成吉思汗的大队人马又充满了生机。每当清晨,成吉思汗都站在山头上眺望北方草原,谋划着统一草原的计划。每当这时,久经沙场的八匹骏马就耐不住悠闲的寂寞,都扬鬃奋蹄,嘶鸣不止,渴望着随同主人征战沙场。天长日久,巨大的拴马桩被马缰勒出一道又一道纵横交错的纹路,连燕子和飞鸟都可以在里面筑巢。
     秋高气爽,战马都养得膘肥体壮,将士们也摩拳擦掌,征战心切。成吉思汗率部从达赉湖杀出,东征西战,很快完成了统一草原的宏伟大业。达赉湖畔的柱石,也因成吉思汗在此拴过战马,而成为草原上一道亮丽的旅游风景线,关于拴马桩和八骏马的故事也在草原上流传了下来。
     历史记载:1988年6月,时任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的布赫视察呼伦湖时曾来此驻足,并赋诗《达赉湖成吉思汗拴马桩》:
     草原顶天柱,湖中一剑峰。
     成祖战马烈,马桩百代空。
     辽阔的草原、天然的沙滩、碧镜的湖水、奇岩峭壁以及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神奇传说和当地独具特色的巴尔虎民俗风情,蕴育了成吉思汗拴马桩景区独特而绚丽的风光,长期以来吸引着众多的国内外游客专程前来观光游览,从而使它成为我旗境内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