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在线”——打造内蒙古自治区文化门户网站! 内蒙在线 | 《忽必烈》电视连续剧官网 | 草原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 | 乾元驿 | 资讯 | 北方游牧民族专栏 | 国际能源大会 
草原巾帼三娘子


    
      草原巾帼三娘子
      整理/图力古尔青格乐吐
      在蒙古高原腹地,包头市以东80米,有一座独处山水之间的召庙——美岱召,阴山作为后盾,敕勒川静静托起。召里供奉着对蒙古族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两位人物——阿拉坦汗与三娘子。召内大雄宝殿的壁画上绘有一位头戴皮沿帽,身穿皮领对襟袍服,端坐在木几上,容颜端庄,体态丰满的标准蒙古族老人,她就是传说中的三娘子。庙内还有一尊白色的高大大理石三娘子石雕。这是后世各族人民为表达对三娘子的怀念与其对历史贡献的歌颂而建造的。寺院里珍藏着三娘子的、盔甲、腰刀头饰、靴帽等遗物,供后人欣赏。蒙古历史长河之中出现过很多出类拔萃,功劳甚重的人物,然而供奉历史人物,传达对其的思念却是不多见。
      三娘子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蒙古女杰,她生于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是蒙古瓦剌奇哈古特部首领哲恒阿哈之女,奇哈古特部就是日后回归祖国的土尔扈特部,三娘子出生时,该部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境内。三娘子是位美丽的女子,世间有“红颜祸水”之说,又有“红颜薄命”之谈,但她正相反,可谓生前红颜厚福,身后流芳百世。
      一生辅助三位顺义王在蒙古草原驰骋40余年的时间里,三娘子始终以和平与友好为外交手段,百姓安居乐业为自己的愿望。她还重用汉人,引进先进的文化技术,对本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三娘子顾全大局的思想,在当时不仅得到了当地蒙古族人民的认可,也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一.深明大义促进民族友好关系
      1567年,59岁的阿拉坦汗迎娶了17岁的钟金哈屯,这是他的第三位夫人。她从小美貌聪慧,性格豪爽,不仅好读诗文,也能弯弓射箭,在部族中很受喜爱。人们称她为三娘子。婚后,阿拉坦汗特许三娘子独自率领1万部众。
      3年后,阿拉坦汗带兵远征青海期间,家里突然发生“把汉那吉事件”。把汉那吉是阿拉坦汗最宠爱的孙子,是他和第一夫人从小带大的,且娇生惯养,固执任性,因不满阿拉坦汗对他婚姻的干涉,带着家人和随从出走大同,投奔明朝。阿拉坦汗听说后,立刻赶了回来,他担心爱孙受到伤害,率领10万骑兵准备攻占大同,夺回爱孙。在这剑拔弩张之际,三娘子认为这是与明朝讲和的大好时机,劝说阿拉坦汗冷静下来,先撤回军队,想办法与明朝使者谈判。这时,明朝隆庆皇帝继位,内阁大学士张居正辅佐朝政,在整饬吏治的同时,开始反思过去的对蒙政策,认为战争只能是两败俱伤,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最后通过谈判,阿拉坦汗换回把汉那吉,双方达成开关互市的协议。阿拉坦汗被隆庆皇帝封为“顺义王”,三娘子被封为“忠顺夫人“。从此,明朝与蒙古人化干戈为玉帛,结束长达200多年的交战状态,迎来了40年的和平繁荣时期。
      明朝与阿拉坦汗达成开关互市协议之后,在长城沿线各个关口定期设立的开关互市,让长城不再成为隔断蒙古人与汉人的屏障和藩篱。蒙古人用牧区和大青山盛产的牛羊马匹、裘皮鬃毛、盐碱木材,换回生活必需的粮食茶叶、绸缎布匹、锅釜农具。而蒙古的大批牛马进入中原,解决了农田耕力不足的问题,大大增加了明朝的农业生产。更重要的是,开关互市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更促进了蒙汉两族百姓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史料记载,三娘子常常亲自骑马去边关贸易集市上视察,了解情况,有时还与明朝守将饮酒唱歌,表演蒙古族歌舞,增进信任和友谊。史料记载,当时明朝官员说:“得三娘子主市,可以宁边。”
      开关互市的第二年,中原百姓听说土默川土地肥沃,赋税也低,大批涌入,以至于形成了延续几百年的走西口潮流。蒙汉百姓共同开发土默川,建起许多冶炼、铸造、烧砖、造纸、毛皮加工、木器制作、白酒酿造等作坊,出现了“连村数百”“宫室布满土默川”的繁荣景象。阿拉坦汗感受到汉人的聪明智慧,大量招募汉族手艺人和工匠,主要有石匠、铁匠、木匠、泥瓦匠等。随着蒙汉百姓的交往,土默川的蒙古人也试着耕种农田,逐渐由牧转农,过上半农半牧的生活,从游牧走向定居,土默川也出现很多蒙汉杂居的村落,称为“板升”,蒙古语是“房屋”的意思,后来引申为村庄。现在呼和浩特周边的攸攸板、麻花板、古楼板、厂汉板、沟子板、讨号板、桃花板等村子,就是一直沿用了古老的名称。二.目光深远修筑呼和浩特
      蒙古明朝停战互市的第二年1572年,在土默川社会日趋安定、经济走向富足的情况下,阿拉坦汗与三娘子做出一个重大决策——要修建一座城市。于是在北靠大青山、南临黄河水的地方选择一片避风向阳、山环水绕的“吉祥地面”,大量招募内地的能工巧匠筹备建城。明朝廷为表示友好,在工程技术和建筑材料上也给予了援助。于1575年建成,它就是今呼和浩特的前身库库和屯,明朝政府赐名为归化城。  刚刚建好的库库和屯规模并不大,全城周长不足两里,实际上更像一个大城堡。1581年春天,三娘子再次大兴土木,对库库和屯进行大规模扩建,她亲自参与筹划设计和指挥施工,并于当年完工。库库和屯很快发展成为漠南蒙古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中心,这一地位历经清朝、民国直到今天,始终保存不变。阿拉坦汗去世后,三娘子在城中居住了几十年,深受百姓爱戴,所以人们又称呼和浩特是“三娘子城”。
      在明蒙双方停战互市的那一年,阿拉坦汗与三娘子还一起做了一件影响蒙古族几百年的重大决策——皈依佛教。当年呼和浩特建好后,他们立刻修建蒙古地区的第一座寺庙,就是现在的大召,为佛教在蒙古的发展奠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随着佛教的盛行,蒙藏两族文化相互融合,为蒙古民族带来了包括哲学、文学、天文、历法、数学等新的知识领域,还有建筑、雕刻、绘画、音乐等新的艺术门类,蒙古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特别是藏医、藏药的传入,极大地减少了蒙古人的痛苦。三.顾全大局三嫁“顺义王”
      1582年,也就是呼和浩特扩建后的第2年,阿拉坦汗在黄河岸边的汗帐中逝世,享年74岁。这时三娘子年仅32岁,按照当时北方游牧民族“父亡,子妻其后母”的收继婚习俗,阿拉坦汗的长子黄台吉在继承王位的同时,可以继承除生母之外的阿拉坦汗所有妻子。可是,年过半百的黄台吉曾经对开关互市进行过抵制,与三娘子政见不一,已经结下仇怨,三娘子不愿意下嫁给体弱多病的黄台吉,也不交出顺义王的金印,而是率领自己的一万精兵离开了呼和浩特,使得黄台吉不能顺利继承王位。明朝廷一向信任三娘子,为继续保持与蒙古人的安定局面,急忙派大臣前来劝说三娘子。深明大义的三娘子为了顾全大局,同意与黄台吉成婚,交出金印。黄台吉继承顺义王位,三娘子再次被封为“忠顺夫人”。
      4年后,黄台吉去世,他的长子扯力克继承王位,可是明朝廷对扯力克不信任,强迫他与三娘子合婚,否则就要另封其他部族的首领做顺义王。三娘子为尊重明朝廷,也为保持蒙古人与明朝的良好关系,第3次嫁给顺义王,又一次得到了“忠顺夫人”的封号。
      几年后,扯力克率领10万大军护送达赖三世的骨灰回藏途中,在青海公开背叛明朝廷,进犯明朝城市。三娘子连续派人送去多封书信,好言相劝,讲明利害,扯力克才同意撤军东归,并在三娘子的陪同下,向明朝守将谢罪,避免了蒙古军队与明朝军队更大的冲突,稳定西北地区的局势。从此,明朝廷对三娘子更加深信不疑,大加褒奖,并明确规定,今后顺义王呈报明朝廷的公文,必须与三娘子共同签署之后才能呈送,巩固和提高了三娘子的权威和地位。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扯力克逝世,扯力克的长孙不失突与三娘子的孙子素襄发生争夺汗位的斗争,阿拉坦汗当初与明朝有约:世代相传为王,以长部落归心。三娘子不因素襄是自己的孙子而偏袒,把象征王位的顺义王印交给不失突。此后,明朝曾关闭贡市,蒙古诸部又要侵边,三娘子一面安抚部众,一面向明朝力争,终使贡市重开,边境也重新安定下来。《明史》称三娘子:“历配三王,主兵柄,为中国守边保塞,众畏服之”。
      万历四十年(1612年)六月二十六日,保汉蒙边境四十余年平安的忠顺夫人三娘子,走完其六十三年的人生道路。明朝依王礼赐祭七坛,部众举行的葬礼更加隆重,她的遗骨存放在她曾与阿拉坦汗长期生活过的黄教寺院美岱召内,供后人供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