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音乐相关知识

人类文化遗产、世界最早的多声部复调合唱:“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在中国侗族地区历代传承的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复调合唱形式。

      一直以来,世界音乐界认为中国没有多部和声艺术,一次赴法国巴黎的演出让音乐界惊叹这是中国音乐史上的重大发现,从此扭转了国际上关于中国没有复调音乐的观点。(复调音乐:即若干旋律同时进行而组成有机整体的一种音乐形式)

      法国《解放日报》也发表专题述评说:“侗族大歌是最有魅力的复调音乐,这种音乐要比纯粹遵循中国传统严格规则的音乐更能很快地为西方观众所接受。可以肯定,侗族歌唱家比起八九世纪之前,西方复调音乐初期的任何专业音乐家都要高明!”

“侗族大歌”的特点:

      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是其主要特点。模拟鸟叫虫鸣、高山流水等自然之音,是大歌编创的一大特色,也是产生声音大歌的自然根源。它的主要内容是歌唱自然、劳动、爱情以及人间友谊,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和谐之声。侗族人民个个能歌善唱,侗乡被誉为歌的海洋。

      侗族大歌不仅仅是一种音乐艺术形式,对于侗族人民文化及其精神的传承和凝聚都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是侗族文化的直接体现。

      侗族大歌无论是音律结构、演唱技艺、演唱方式和演唱场合均与一般民间歌曲不同,它是一领众和,分高低音多声部谐唱的合唱种类,属于民间支声复调音乐歌曲,这在中外民间音乐中都极为罕见。

      侗族大歌的分部合唱形式是领唱(独唱)与众唱相结合,它与普通的合唱概念有所不同。大歌的主旋律是在低声部,高声部是派生的。低声部是众唱的,声音大;高声部由1个或2、3个歌手在低声部旋律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即兴变唱。但有时高声部也可为主旋律,即当低声部唱一个漫长的持续低音时,唱高声部的歌手以自己较为鲜明的旋律线,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变体,它虽源出低声部,但都超过了低声部的地位,而形成了主旋律。

      侗歌讲究押韵,曲调优美。歌词多采用比兴手法,意蕴深刻。侗族大歌一般由若干句构成一段,若干段组成一首,每首歌开始有一个独立性段落,称为序歌,中间部分由若干句组成,然后有一个尾声部分,形成首尾呼应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