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在线 | 《忽必烈》电视连续剧官网 | 草原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 | 乾元驿 | 资讯 |  北方游牧民族专栏 
《传承》电子版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1年第一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1年第二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1年第一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1年第三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1年第四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1年第五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1年第六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2年第一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2年第二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2年第三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2年第四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2年第一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2年第二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2年第三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2年第四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2年第五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2年第六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3年第一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3年第二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2年第五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1年第三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1年第四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1年第五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1年第六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3年第一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3年第二期

文化事件:
您现在的位置:内蒙在线 >> 《传承》电子版
    高原雪牧撰文/立山这里是三条著名河流起源的地方。它有一个朴素至极的名字,三江源。这里海拔高峻,空气稀薄,人迹罕至。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河从这里出发,穿越青藏高原腹地,奔赴遥远。连绵不绝的雪峰常年闪烁银光,高高在上俯瞰虔诚众生。游牧生活粗犷而富于冒险。在这片离天空最近的地方,牧人在世居的草地上迁徙流连,是这片高大陆上最动人的景观之一。短促热烈的夏日,牛羊盘桓于高山草场;漫长严酷的冬季,牧人下山来,把牛羊放牧在向阳的山麓。冬季的三江源是冰雪的世界,所有生命都在经受大自然最严峻的考验。青草枯萎,牛羊啃食着草根;生活艰难,牧人怀抱着信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文明其实是生存方式的另一种表达。在三江源,文明意味着对高寒的适应,意味着对草原、河流、牲畜的【详细】
    美国印第安人现状掠影撰文/舒泥被遗忘的第四世界2012年5月,我参加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地理系的一个会议,地理系的邢幼田教授问我去一趟美国还想了解些什么。我说,希望能去一个印第安保留地。于是,在我去美国之前,邢老师就开始收集这方面资料。她非常惊讶地打越洋电话给我说:“哎呀!你要了解这个,也帮到我了,我以前也没有注意过印第安保留地的问题,这次我帮你问,发现真的很有问题,这是一个在美国都快被遗忘的地方,在美国被遗忘的一群人!”邢老师联系到她的一个在保留地生活的学生、一位研究印第安问题的地理系同事,一位印第安法律援助中心的负责人。那位地理系教授是一位非常诚恳,白头发、大肚子、身材高大的美国老头。他的资料拍摄很久了,做成了老式幻灯片,没有电子化【详细】
    忽必烈汗传统文化的保护者撰文/乔吉公元13~14世纪,在长城以北草原上居住的游牧蒙古人依靠金戈铁马,似旋风般跨越了历代中国王朝的巨大防御线——草原民族习惯称呼的“万里长白墙”,以中原地区为核心建立了在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即元朝。这是草原历史发展的顶峰。随着蒙古人的政权在中原地区的确立和巩固,草原可汗们也认识到,武力可以夺取政权,而稳固政权,还要靠文治。他们的文治主要表现在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方面。当时中国的文化生活,无论是科学技术还是文学艺术方面,都在世界上位于前列。就当时的宋朝来说,在文化上被人们一致公认为是在中国历史上辉煌的朝代。宋代的文学、哲学和诗词繁荣发展;绘画和瓷器成为现代博物馆中最珍贵的陈列品。宋代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灿烂时期。【详细】
    手中日月——敖鲁古雅兽皮画口述·供图/宋仕华整理/黑梅认识宋老师,比偶然还偶尔。去年,达斡尔族女作家苏丽去敖鲁古雅乡采风回来,打电话向我介绍她新认识的宋老师,给我讲敖鲁古雅兽皮画。还给我发来一篇稿子和几张照片。她说稿子是宋老师写的,我大致看了一下,不足千字,都是官话。本想把稿子让苏丽老师退回去,但那些兽皮画照片却着实把我镇住了。就这样,跟苏丽要了宋老师的联系方式,在电话里,QQ上,Emial中对她进行了异地采访,了解了她的兽皮画和她的朋友巴姨、柳霞、翟大哥、土豹等很多可爱的鄂温克猎民。随着禁猎,以及敖鲁古雅驯鹿种群数量的减少,作画的原材料越来越少,再加上纯手工制作周期长,现在,敖鲁古雅乡仅有她一人在继续做兽皮画。坚持,源于热爱。对艺术的爱,对这【详细】
    南加和他的青海湖撰文·供图/邵文杰也许,全中国13亿人,真的关心青海湖命运的,也就是南加和他的朋友们。2013年2月份,春节前夕,我像往常一样接到青海湖边的牧民、同时也是坚定的青海湖守护者南加的电话。他在电话里跟我说,青海湖今年的偷盗湟鱼现象非常严重,他前几天组织了环青海湖地区的牧民前去拆除渔网,但渔网太多了,根本拆不过来。电话的那头,南加心急如焚。后来我才知道,他每年这个时候都会出现在守护湟鱼的队伍中。在电话中我们商定,南加将照片和拍摄的视频发给我,然后我想办法在网络上传播。过了好几天,南加才托朋友将照片发给我。透过这些照片,我知道南加在做一件异常艰辛却又伟大的事,因为没有他们这些可爱的人,青海湖似乎就是一个孤儿。100多人如何看得住4000【详细】

输入页数: 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