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在线 | 《忽必烈》电视连续剧官网 | 草原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 | 乾元驿 | 资讯 |  北方游牧民族专栏 
《传承》电子版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1年第一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1年第二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1年第一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1年第三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1年第四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1年第五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1年第六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2年第一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2年第二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2年第三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2年第四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2年第一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2年第二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2年第三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2年第四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2年第五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2年第六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3年第一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3年第二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2年第五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1年第三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1年第四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1年第五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1年第六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3年第一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3年第二期

文化事件:
您现在的位置:内蒙在线 >> 《传承》电子版
    我与草原文/绘画敖恩“天道酬勤”可谓潜心艺坛者的座右铭,而勤之能否受酬却没有定规。敖恩同志的刻苦钻研油画艺技是有恒,他的勤是受酬的,当然不是天道,是人道。上世纪80年代是他的作品和广大观众见面的10年,也是他“初出茅庐”有所建树的10年。他的作品连续在中国美协主办的国内外美展中参展,并有作品被收藏和获奖,成绩是可喜的。他的画以精到见长,表现人物又见含蓄,因之形成耐看的长久性魅力。一个年轻的画家能在现代诸流派思潮最活跃的近年来,不哗众取宠,致力于精心刻画客观物象,正确地表现生活,是难得的。他取材以蒙古族牧民及其生活为主,从画面看得出他对所描绘的是充满感情的、不是为了寻出路才找到蒙古包里的,这也许是带有先天意义的某种优势吧!一个画家能瞅准目标,虔诚【详细】
    胡杨恋秋文/张冬歌金秋10月,虽绿意已了,然沙漠与胡杨的色彩依然把整个世界装扮得美轮美奂。当我置身于一幅油画里的时候,我才明白,胡杨林——没有任何征兆,没有任何准备,就出现在我的面前。一瞬间的眩目,一瞬间的凝视,胡杨林——它真的就那样安静地明确地等待在那里!静静地存在于胡杨林,眼前浮现出的是白沙与蓝天间的一幅金黄簇拥的图画。自己被那凄然、那色彩、那刚毅、那冷漠、那存在、那仰望沙漠顶着风寒的孤傲深深地震撼着……站在高处孤寂地观赏着胡杨林,不由禅悟起站在了一个别人认为所谓巅峰的男人,世人都仰慕高处的极致,可谁又懂得站在高处的寂寞;世人都羡慕高处的荣耀,谁又明白在攀登的过程里不断遭受的挫折,在前进的岁月里需要的是怎样的意志和勇气。领悟着胡杨林的壮丽,【详细】
    歌王哈扎布文/图席慕蓉他们说,在他年轻的时候,就是骑在马上也要唱歌,歌声横过草原,能让天上的云都忘了移动,让地上的风都忘了呼吸。他们说,只要远远地听到他的歌声,就会让毡房里炉火旁的老人家忽然间想起了过去的时光,让草地上正在挤牛奶的少女忽然间都忘记了自己置身何处;所有的心,所有的灵魂都跟随着他的歌声在旷野里上下回旋飞翔,久久不肯回来。他们说,他曾经用歌声,救过自己的性命;他也曾经用歌声,让全军落泪。他们说,他在十二岁那年的那达慕大会上,就得了赛马第一奖和歌唱第一奖了他们说,他的歌声,曾经从内蒙古草原上一直唱到朝鲜,唱到日本,唱到丹麦、瑞典、挪威、芬兰和俄罗斯……他们说,他是内蒙古民间与官方都尊崇的“歌王”!而我来何迟。1993年,我才第一次听到他【详细】
    德国游记(四)文/图鲍尔吉•原野合计了一下,如果不算影视剧里人物,我结识的第一个德国人是阿克曼先生。我能这么孤陋寡闻吗?又回忆,冯•迪特利士,南斯拉夫电影《桥》的德国军官、《大独裁者》的希特勒,卓别林扮演,都是银幕上的。我见面交谈的第一个德国人的确是阿克曼。从眼睛里探望他的祖国第一次见到老阿(冯丽的叫法)是在歌德学院。他高大、和善,眼睛含着这个年龄少有的清澈。之后到他家里吃饭。阿克曼的汉语很好,缓慢清晰,略带一点儿口音,他能听出你表达的复杂的东西。如思想和情感,这比外国相声演员说得快更重要。他的眼睛像儿童,微笑言说,眼里一片好奇神情,仿佛邀约你参加一个少年人的游戏,如捉迷藏、到林中疯跑。对视,他眼睛像在你的眼睛里找一样东【详细】
    沙原,我的故乡——萨仁其木格女士口述文/宝贵敏口述人:萨仁其木格出生年代:1945年出生地:内蒙古察哈尔盟正蓝旗第二苏木,现在叫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扎格斯台苏木席热图巴嘎主要居住地:9岁去呼和浩特市,1969至1976年在昭乌达盟赤峰市,1976年至今在北京访谈时间:第一次访谈,2001年11月28日第二次访谈,2007年7月7日第三次回访,2009年6月26日访谈地点:北京宣武区萨仁其木格女士家在场人物:萨仁其木格宝贵敏【访谈笔记】2001年11月,我与萨仁其木格女士做的第一次访谈。当时,我刚刚开始做蒙古族妇女口述史,还有些不知如何提问是好,但萨女士极耐心地给予回应,让我总能在她的回答中找到自己接下来的问题。访谈中,我很想插说一些蒙语。每当【详细】

输入页数: 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