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伦春族的节庆 鄂伦春族的抹黑节 鄂伦春民族有一个奇特的节日,叫抹黑节。这个节日从很早很早的年代就开始了。定于每年正月十六日。根据老一代人传说抹黑节是驱妖怪避邪气保平安的节日。抹黑节的具体做法是;这天的早上,早起的老年人先给自己脸上抹一点锅底灰,然后给自己的儿孙的脸上都抹上一点锅底灰。给自己抹是予祝自己一年吉利平安。给儿孙们抹是祝福他们赶走妖魔鬼怪一年快乐幸福。自己抹互相抹欢欢乐乐好快活。但是这里面有两条明文的规定,必须严格执行。第一条是,晚辈一定要尊敬长辈,在给长辈抹黑前,必须先向长辈下跪磕头,然后才能抹黑。第二条是,大伯子和弟媳妇之间绝不能互相抹。除此之外大家都可以互相抹。形成了你抹我抹大家都抹的生动活泼的局面。鄂论春和鄂温克是兄弟民族在语言风俗都有许多相同之处。鄂伦春族有抹黑节,鄂温克族也有抹【详细】
鄂伦春族的中草药 鄂伦春族在漫长的狩错生活中,吸取大自然中动植物的养料。在与疾病作斗争的同时,由过去的“跳神”“招魂”“占卜”等心理治疗,逐渐地在生产、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够利用中草药预防、治疗疾病。为人民的身心健康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为我国中草药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鄂伦春的中草药,有上百种,这里仅仅介绍几种: 1、“阿叉”(爬山松)阿叉这种植物,生长在石砬上,滕茎周围长着小松针,非常尖,滕曼状,遍地都是。主治:风湿病、腰腿痛、骨质增生,对腹泻有疗效。用法:(1)对风湿等类的病,是煮好后,用热气熏着身体,然后,再用汤洗患处。(2)把阿叉煎成粥状,弄成药膏,贴在患处,对风湿病有疗效。 2、“昂达哈”(百合果)昂达哈多年生草本植物,鳞茎呈球形白色或浅红色,花呈漏斗形,鳞工茎供食用,中医人药。功【详细】
鄂伦春族人的衣食住行 一、衣过去,鄂伦春人的衣着主要用狍皮制做。冬季的衣服用皮厚毛长的狍皮制做;夏季的衣服用皮薄毛短的狍皮制做。男皮袍叫“皮罗苏恩”,有两种:一种是长袍,长到膝盖以下;另一种是短皮袍,只到膝盖。长短皮袍均带大襟。为了美观和耐用,袍边和袖口均镶有薄皮边。为了骑马方便,除左右开衩外,前后也开衩。青年人穿的皮袍还着上黄色。女皮袍叫“阿西苏恩”。式样同男皮袍,但都是长袍,前后襟不开衩,脖领周围,左右两侧开衩处和袖口上均绣有花纹。不论男女,穿皮袍均扎腰带。 狍皮裤有两种;男裤为中式宽裤腰,长只到膝盖以下,冬天用长鳓靴连接。女裤带兜肚,长到脚腕。鞋是用狍腿皮制做的靴子,叫“其哈密”。手套也是用狍皮制做的。帽子是用一张狍头皮制做的上带原来的狍角和耳,眼用黑皮镶起来,戴在头上很有特色。 从清末开始【详细】
故事传说 传说: 《嘎仙洞和奇奇岭的传说》在大兴安岭鄂伦春自治旗境内阿里河镇西北方向十多华里的嘎仙山上,半山腰有一个极为高敞广大的山洞,就是嘎仙洞。在阿里河镇东南方向三十多华里的地方有一座山岭与嘎仙洞遥遥相对,这就是奇奇岭。因岭上有一大石砬子,上有一大窟窿,故又名窟窿山。关于此洞此岭和带窟窿的石砬子传说是依据这实际存在的自然环境而创造出来的。据传说,远古时候这一带原是一片汪洋大海,大兴安岭就是一个岛屿,嘎仙山的山谷是一条海峡,而嘎仙洞则是一个海眼。小龙王住在这里兴风作浪。这时多亏有了一个名叫柯阿汗的英雄猎手射跑了小龙王,水才退去,露出了嘎仙洞。鄂伦春人就住在洞里,过着美好的生活。有一年柯阿汗远征出猎,一群蟒猊霸占了山洞,到处抓鄂伦春人吃,柯阿汗闻讯赶回,要保护乡亲除去蟒猊。他与蟒猊约定比武,先比摔跤【详细】
古老鄂伦春族的礼节 过去,鄂伦春族也有很多礼节和礼仪,总体包括五个方面,第一是敬老的礼节。尊重老人和长辈,是鄂伦春的传统美德。在家尊敬父母,与父母分别三日以上就要请客。在外遇上长者,不管认识与否,都要行礼致敬。不论在任何场合,都要长幼有序,落坐先让长者坐正席,喝酒先让长者举杯,吃肉先让长者动刀,同行要让长者走在前面。 第二,欢迎和告别的礼节。鄂伦专人非常好客,不论是本族人还是外族人,只要来到主人“仙仁柱”前,主人都会热情欢迎。把客人让到“仙仁柱”中坐下,要把客人的烟袋接过来装烟,点燃后递给客人。在告别时,客人要用自己的烟袋装烟请在场的人吸,然后才能离去。 第三,询问的礼节。把客人让坐,寒喧后,首先要问狩猎所得和狩猎运气。如问“您看到了什么?”意即在路上看到什么野兽或野兽足迹。“山神赐予您什么了?”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