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列表
世博会.内蒙古专题
《成吉思汗》电视连续剧
《传承》电子版
百家论坛
中国首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二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三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四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五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六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七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八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九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一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四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第十五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六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北方游牧民族》专栏
仕奇文化园
大型草原实景演出《天骄.成吉思汗》
大型音乐剧《阿拉腾陶来(金色胡杨)》
蒙古马文化
呼伦贝尔旅游文化
游牧居住
民族服饰
盘点矗立在世界各地的成吉思汗雕像
呼和浩特市旅游及周边
内蒙古各地名含义
阿尔山摄影作品展
草原牧猎
非物质文化遗产
阿尔山旅游景点
电影《海林都》
草原书屋—《传承》杂志
     项目搜索
 
 
 
     项 目 展 示  
 您现在的位置 >> 所有项目 >> 百家论坛 >> 中国第六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 论坛主题 >> 城市发展中的草原文明
 
  

项目编号:
4614434716
项目名称:
城市发展中的草原文明
项目备注:
 
    项 目 说 明

 

“城市发展中的草原文明”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内蒙古自治区馆主题演绎

 

    内容概要:内蒙古自治区立足源远流长、独特、丰富、自然延续的历史社会经济文化优势资源基础,并从人、城市与自然和谐共存智慧发展角度,多维揭示并确立“城市发展中的草原文明”(Better City,Grassland Culture),作为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内蒙古自治区馆的主题。以草原文化自由勇敢、英雄主义、诚信包容的精神,生态永续、崇尚自然的理念,探寻新的城市化发展模式,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智慧启迪。

 

内容纲目:五部分

 

·概述

 

·自然 文化 生命——草原文明核心理念阐释

 

·人 城市 自然——草原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人本 和谐 启示——草原城市的前景与自然生态模式启迪

 

·参展方案

 

概 述

 

    城市是人类文明与人类发展的结晶,是人类文明与人类发展的象征,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城市文明发展史是人类文明史的必然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不断追求和探索美好生活的历史。“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民留在城市,是为了更好的生活!”[i]

 

 

    作为人类发展的共生物,城市担负着人类追求美好生活即真善美的愿景,也承载了不同文明形态或文明阶段对等的“城市化”结果和“城市问题”。人是城市生活的创造者,也是城市生活的体验者、享受者,人类经过几千年的进化、演变,对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对城市的定义和功能诉求也相应的越来越高,“城市,让人类生活得更美好”就成为人类追求的高境界。为达成这种境界,合理调和人与人之间、人与城市之间、人与城市与自然界之间的和谐共生永续发展就自然成为人类文明与智慧的使命,也是人类亟待解决的课题,为此,建立一个平台,来让人类在交流、合作、共存、互动中积极实践学习,激发人类对人类未来、城市未来的全面系统思考,探求一种生态和谐、天人合一的新的城市化发展模式。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是“城市,让人类生活更美好”,“以创新为动力,建设绿色城市,构筑美好家园”是这一主题的基本理念。城市,第一次进入世博会,城市,第一次从人类生存与发展角度正式进入全球视野。内蒙古自治区馆主题“城市发展中的草原文明”既是对上海世博会主题的延伸演示,也是对中国馆“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的承接呼应。内蒙古自治区馆将立足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特点,从“人、城市与自然”和谐共存共赢角度,围绕“城市发展与草原文明”的历史互动关系,通过公众论坛、世博会宣传周、网上世博会内蒙古自治区馆、实体馆及表演等形式,利用现代科技展示手段,突出内蒙古自治区历史文化社会独特优势资源群落来全方位多角度进行诠释。

 

自然 文化 生命——草原文明核心理念阐释

 

    草原是构成地球生态系统与人类生存环境的基本自然形态之一,草原生态系统在陆地上占据着独特的地理位置,把天、地、人巧妙地融为一体,与森林等其它陆地生态系统共同构成地球表面绿色植被,成为完整的生物生存环境和可再生资源。

 

    草原文化是草原游牧民族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总合,其典型是世界北方区域诸民族创建的古老的采集文化、狩猎文化、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整合形态,是以北方草原的地理、气候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及畜牧业经济为主要生存机理的文化模式。草原文化具有鲜明的多民族性、文化主体性与吸融性、区域性、时代性和历史连续性。在中国其典型代表即为内蒙古自治区。

 

    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草原文化在不断发展、演变,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草原文化核心理念,即精神层面:天人合一、崇尚自然的宇宙观;敬畏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观;合理取舍、永续利用的生态观;描摹自然、歌颂自然的文化观。自然层面:其生物多样性的体现;生态景观丰富性的表现;环境条件平衡性的完美体现。历史层面:人类祖先栖息地;人类文化的发源地;多个北方民族的发祥地;农耕民族与北方草原民族的融合地;东西方文明的交汇地。

 

    基源于独特自然地理区位条件而形成的草原文化体系及其核心理念,体现的是对生命本体的尊重和对自然的敬重,人类生命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绽放,进而实现了草原自然、草原文化与游牧民族的和谐共存与共赢。这种上层建筑层面的平衡与和谐,必然的对各种社会的物化包括城市的产生、发展形成了重大影响。

 

人 城市 自然——草原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作为人类文明与智慧的结晶,城市的起步发展以及未来其实就是一条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城市发展之间、人与城市与自然界之间得到逐步完善、逐步成熟,进而达成和谐共存永续发展的理想之路。作为其中的活力因子,人无疑是最具生产力和生活力的,以人为本来实现美好城市、美好生活就是城市发展的理想状态,这也是城市气质之所在。

 

    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史及城市发展史过程中,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的生活生产方式产生出了迥异的城市化发展道路,也产生了不同的城市化发展结果和城市问题。而人类智慧和自然生态意识的协调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与城市与自然”的是否和谐有序,这在当今社会城市发展中已经日益成为城市化的重要课题。

 

    在草原区域,人类智慧与自然生态意识的有效协调,使得草原城市化发展具有了独特而和谐的特点。作为从游牧民族发展衍生出来的城市,草原地带包括内蒙古自治区的城市始终在走着一条人与自然紧密结合、和谐发展的道路。内蒙古自治区广袤的地域、丰富的自然、文化、经济资源为城市生活提供了坚实而有效的物质基础和精神食粮。

 

    初始的北方草原部落,由于游牧的生活方式在不断迁徙,出于防御、宗教及生活需要构筑“居列延”,便形成了草原上最初的“城”;当人们有了多余生活用品,为满足生活需要而进行交换,便形成了“市”。而伴随着草原游牧民族的强盛和扩张,在“居列延”的基础上出现了后方生产生活较大型的驻地——“奥鲁”,草原上的真正的城市雏形。随着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在草原上内部出现了生产、贸易等分工,有了真正意义上城市的产生和发展的土壤。

 

    而这种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草原游牧民族的自然生态意识、生产生活方式的习性影响,“人与城市与自然”一开始就表现出和谐共生共赢的发展特点。虽然受到了南方农耕文化和农耕地区市场化城市建设发展的影响,但这种特点一直延续到现代草原城市建设与发展之中,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地域布局与文化布局模式。

 

 人本 和谐 启示——草原城市的前景与自然生态模式启迪

 

    “北斗星光、文明共享”——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城市发展的地域布局。内蒙古自治区地域广袤,人口布局分散,拥有天然草原、森林和大漠,丰富的地下矿藏和底蕴深厚的草原文化资源。内蒙古自治区按区域可划分为:呼伦贝尔、科尔沁、锡林郭勒、敕勒川、河套地区、鄂尔多斯、阿拉善等,犹如北斗七星镶嵌在祖国的北方。

 

    内蒙古自治区城市文化布局——三大文化圈。依据自然地理特征、历史特点和民族文化特点划分,呼伦贝尔、科尔沁地处东部大兴安岭文化圈,锡林郭勒、敕勒川、河套地区、鄂尔多斯地处中部阴山文化圈,阿拉善地处西部阿拉善文化圈等,共同构成三个各具特色的草原文化区域。

 

    现今内蒙古自治区的城市发展正是依托于上述的地理区域和文化区域布局,形成了不同的城市区位发展和社会经济文化定位,实施着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发展模式。在这里,可持续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使得城市更加自然有序;在这里,城市与优美自然景观,悠远流长的文化,丰富的地下资源浑然一体、和谐共存;在这里,城市居民远离了大型城市的拥挤喧闹、恶劣污染,更加贴近自然、回归自然;在这里,城市居民可以畅心感悟草原文化的智慧和魅力,人文精神得到了淋漓的释放,人与城市与自然相得益彰,焕彩共进。

 

    党的十七大中明确提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等发展方向和要求,对于草原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均衡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为今天、未来草原人民美好生活以及草原城市建设发展提出了解决策略。

 

    城市建设与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人类生活的更加美好,科学发展观也为草原城市的未来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即未来草原城市应以满足人的最本质需求为目标,更进一步解决好人与动植物、自然和谐共生、共存、共赢的关系。如此,未来草原城市就应该在现有基础上,依托内蒙古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特别是充分发挥和利用绿色、天然、自然、阳光等独特自然资源,让城市具有按照客观规律合理调控城市人口与规模;完备的经济功能,因地制宜发展生态经济;完备的城市服务、保障体系;人文资源的传承、弘扬、保护与发展,文化功能;完备城市生态功能,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城市的建设将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几近完美的融合与统一等一系列科学可持续生态的功能。以此来满足人类工作、发展需求;安全和秩序需求;爱和归属需求;尊重和认同需求;自我成就实现需求。进而满足人类文化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需求;拥有良好居住条件、安全健康饮食需求;拥有舒适生活环境的需求;接受教育的系统体系,应用远程教学手段均衡教育资源等需求;拥有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远程医疗技术的应用,满足医疗、疗养需求等;丰富多样文化享受的精神需求;科技文明,经济科技的创新成果的应用等需求。

 

    这种立足于现实内蒙古自治区地理区位资源优势,以科学可持续生态文明为导向的新型城市发展模式,不仅可以实现人类吃穿住行等基本生活模式的良性生态需求,让人类享受自己创造文明的成果。同时也在生产模式、文化文艺发展模式、生态和谐模式、社会可持续进步模式等方面实现良性发展,进而达成“人与城市与自然”的有效良性互动与和谐永续发展。这种依托内蒙古自治区独特的空间特征、矿产资源、草原文化资源以及发展弹性,因地制宜地探寻适合地方发展,兼顾全球利益的新城市理念、模式,在更高的发展标准下进行探索性实践,为中国西部地区乃至世界新的城市化模式提供典范。其实现无疑将对世界性城市课题产生重大影响和贡献。

 

参展方案

 

    围绕2010年上海世博会总体要求和安排,内蒙古自治区主要通过内蒙古公众论坛、内蒙古宣传周活动、内蒙古网上世博会、内蒙古自治区世博会展馆(实体馆)及文艺演出等形式,突出“城市发展与草原文明”主题,全方位多角度集中展示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与现实状况,全景勾勒草原文明与草原城市和谐共存永续发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1. 内蒙古公众论坛和宣传周:

 

    内蒙古草原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本着以“梳理、保护、传承、发展”草原文化为宗旨,聚集了草原文化研究领域一大批国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已成功举办以 “草原文化的概念”、“草原文化与中华文明”、“草原文化与世界文明”、“草原文化与现代文明”和“草原音乐、舞蹈研究”为主题的5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结合本届世博会公众论坛活动,基金会20099月日召开主题为“城市发展中的草原文明”的“中国2010上海世博会内蒙古公众论坛暨中国第六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以“城市发展中的草原文明”为主题的世博公众论坛,邀请国内外草原文化研究领域以及城市规划、设计和其他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媒体代表,共同梳理草原文化智慧对人类未来城市发展的启迪,依托内蒙古自治区独特的空间特征、矿产资源、草原文化资源以及发展弹性,将此原生性文化资源与现代科技文明在城市新观念体系下有机结合,因地制宜地探寻适合地方发展,兼顾全球利益的新城市理念、模式,在更高的发展标准下进行探索性实践,为中国西部地区乃至世界新的城市化模式提供典范。

 

    依据上海世博会组委会和上海世博局对省区市世博宣传周活动时间安排,确定世博会内蒙古自治区公众论坛与宣传周活动同期举办。

 

    按照上海世博会组委会和上海世博局对宣传周中“世博活动进社区”、“世博活动进校园”等指导要求,通过宣传周活动的现场参与和媒体宣传等方式让全区2300万各族人民参与支持办博活动,特别是让大、中、小学学生了解并热爱草原文化、形成对草原美好城市、美好生活的憧憬向往。

 

2. 内蒙古网上世博会。

 

    定位于建设体验型虚拟展馆(实体馆复原)+附加虚拟展厅,在真实复原实体展馆和展项的基础上,建立扩展的虚拟展馆,将实体展馆因场地面积等因素无法容纳的内容通过扩展的虚拟展馆在网上世博平台向世人进行展示、宣传。

 

    表现形式上主要是以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把故事线贯穿其中,使网上展示灵动、有趣,具人性化,展现美好城市让人民享受美好生活的动漫片,充分演绎上海世博会内蒙古自治区馆主题,进一步展示理想中的未来草原城市。

 

3. 内蒙古自治区世博会展馆(实体馆)。

 

    实体馆按功能划分为:展示区、体验区和演出区三部分。通过对草原文化精神与主题演绎理念的物化展示与现代科技展示手段结合,真人实物和多媒体影像结合,把故事线贯穿其中,使展示灵动、有趣,具人性化来设置。

 

展示区:

 

    应用现代电子显示设备及传统艺术展示手段,重点展现未来城市美好生活与草原生活在精神、物质诸方面的契合,未来的城市工业化与草原生态(包括:社会生态、自然生态、产业生态)的和谐共存,寻找解决困扰人类城市发展的出口。

 

体验区:

 

    体验未来草原城市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满足人的基本需求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精神、物质需求,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

 

演出区:

 

    采用弧形影幕放映关及草原文化、自然风光、城市发展和未来美好城市的宣传片,结合影幕前置舞台真人实物表演、互动,加大信息传播量,与现场展示及体验相呼应,进一步演绎好世博主题。

 

4. 文艺演出。

 

   (1)蒙古民族音乐剧。

 

    制作一台源于蒙古族生活,依托草原民族文化艺术资源,应用美国百老汇音乐剧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先进的舞台效果,展现蒙古民族悠久灿烂的音乐文化艺术。

 

   (2)蒙古族无伴奏合唱。

 

    以浓郁的民族特色和高超的演唱技巧展现蒙古民族优秀的音乐艺术内容。

 

   (3)草原博克手等特色巡游表演。

 

   (4)内蒙古自治区展示馆内节目演出。

 

环幕影像片展示与演员现场演出结合。

 

   (5)民间、民族、民俗等三民演出、互动活动。

 

   (6)内蒙古优秀节目调演。

 

    “城市发展中的草原文明”内蒙古自治区馆作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组成,主要探讨分析“城市发展与草原文明”这个新课题,以古汲今,并将课题成果延续到草原城市的未来发展之中,探寻新的城市化发展模式,演化为草原人民共同的追求,是我们新时代的愿景与新时代的追求。

 

 

[i] 亚里士多德


  • 上一个项目: 媒体支持

  • 下一个项目:
  • 返回上级
  • 点击数:19166 录入时间:2009/10/6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