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在线”——打造内蒙古自治区文化门户网站! 内蒙在线 | 《忽必烈》电视连续剧官网 | 草原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 | 乾元驿 | 资讯 | 北方游牧民族专栏 | 国际能源大会 

尹湛纳希——蒙古族古典文学大师

    尹湛纳希是成吉思汗二十八代嫡系远孙,忽必烈的后裔。他出生于当时的卓索图盟吐默特右旗忠信府村(今辽宁省北票市下府蒙古族乡中心府村)一个知识层次很高的封建贵族家庭,父兄多擅文墨。其父旺钦巴勒(一名旺钦巴拉)是当时颇负盛名的蒙古史学家和古籍收藏家,著有《大元盛世青史演义》(简称《青史演义》),写至第八回后,投笔从戎,成为一名爱国将领。其长兄古拉兰萨是著名的爱国诗人,五哥贡纳楚克也是一位诗人、书法家,六哥嵩威丹精不但是诗人,还是翻译家。可以说,尹湛纳希一生的辉煌成就是和生长在这样一个人才济济且充满着强烈文学艺术氛围的家庭是分不开的。


    在所有的兄弟中,尹湛纳希最为出类拔萃,卓尔不群。他在家排行老七,故当地人称他为“七哥儿”。尹湛纳希自幼聪明好学,精通蒙、汉、藏、满和梵文,对蒙、汉古典文学造诣尤深,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并擅长丹青。他开始写作于二十岁,常以文会友,饮酒赋诗,谈古论今,以才华横溢而闻名当世。为了广阅历、察世情、积累丰富的创作经验,他还游览了蒙汉地区的许多地方和国内一些名胜古迹,并因此结识了许多学者名流。


    尹湛纳希虽然以出众的才华名贯当世,但他的感情始终不如意,“一生襟抱未曾开”。据说他自幼与平民之女白梅两小无猜,情深意笃。但封建的贵族等级制度是绝不允许他们结合的,这对有情人终于无情地被拆散。尹湛纳希悲愤难当,作了一首《咏蜡诗》表达自己高尚的人格以及对这段逝去情感的无奈和叹惋:


    生自洁白玉无瑕,心地耿直有才华。
  只因多情惹相思,泪眼枯干恨无涯。


    此后他有过两次不幸的封建包办婚姻,均以妻早逝而告终。不久,清廷的腐败无能招致了列强入侵,社会陷入了动荡不安的混乱之中。而此时,尹湛纳希的家乡爆发了农民起义,他的贵族家庭也开始家道中落,“凡事均不顺利”。社会的动荡和急剧的家庭生活逆转使尹湛纳希对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有了清醒的认识,他的思想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鄙视封建贵族的腐朽、虚伪和不学无术,同情广大劳动人民所遭受的剥削和压迫,从而产生了一种民主平等的进步思想。这对于封建贵族出身的尹湛纳希来说不仅反映了一种叛逆的精神,还具有非常重要的进步意义。


    家道的没落使尹湛纳希被迫开始为生计奔波,同时他也开始发奋著书立说。他在整理翻译《红楼梦》时发现,发生在他身上的爱情悲剧无异于宝黛,而忠信府就和大观园一样,也是限制青年爱情自由的桎梏。作者清醒地认识到,在封建桎梏下,有情人成眷属,只是红楼一梦。这一共鸣激发了尹湛纳希强烈的创作灵感,继而产生了长篇小说《一层楼》和《泣红亭》。


    《一层楼》直接以忠信府为背景,描写贲璞玉与3位表姐炉梅、琴默、圣如的爱情故事。但璞玉的父亲贲候攀高结贵,为璞玉娶了节度使的女儿为妻,然而不久璞玉妻便死去了。而璞玉的3位表姐也星流云散,踪迹渺然,小说以悲剧告终。《泣红亭》是《一层楼》的续篇,以璞玉访炉梅、琴默、圣如的踪迹开始,描绘了三个姑娘的悲剧命运。最终璞玉娶三位表姐为妻,皆大欢喜。作者最后诗云:


    茫茫三年事,午梦荒唐语。
  若考其中实,兔生犄角龟生羽。


    因为《一层楼》和《泣红亭》借鉴了《红楼梦》的某些艺术表现手法,所以被称作蒙古族的《红楼梦》,曾被译成日、俄、法文在国内外发行,而尹湛纳希也因此被人称为蒙古族的“曹雪芹”。尹湛纳希通过这一富有传奇色彩的爱情故事,揭露了封建礼教桎梏下青年男女的不幸遭遇,控诉了封建统治的罪恶和清末腐败的社会现象。


    后来,尹湛纳希还创作了《月鹃》和《红云泪》(未完成)等长篇小说,以及杂文、诗歌等,并将汉文《红楼梦》、《中庸》、和《纲鉴通目》翻译成蒙文(有一部分已散失),译文流畅,语言生动,丰富和发展了蒙古族文学的语言。


    尹湛纳希35岁的时候,意识到蒙古民族在清王朝的限制、麻痹下,会逐渐衰落下去,甚至有可能消亡。为了唤起民族意识,重新振奋民族精神,尹湛纳希决心继承先父遗志,将他父亲未完成的《青史演义》续写下去。他用了20多年的时间,呕心呖血创作了这部巨著,尹湛纳希在书中对成吉思汗及其将领、部属倾注了满腔热情,重点塑造了成吉思汗这位民族英雄,宏扬了他的无可比拟的英雄业绩,生动地展现出十二、十三世纪蒙古草原的历史风貌。这部代表蒙古族文学发展水平的演义小说,对于我们了解蒙古族历史很有帮助,具有非常珍贵的价值。


    尹湛纳希晚年生活十分清苦,1891年,他逃亡锦州,靠借贷和典当祖传宝器度日,第二年,这位蒙古族古典文学的一代宗师在锦州病逝。


    


    始建于乾隆三年(1738年)的“惠宁寺”(位于辽宁省北票市),寺内有七间殿,陈列着尹湛纳希生前所用的文房四宝、手稿、餐具、寝具及其他遗物, 如今已被辟为“尹湛纳希纪念馆”。在尹湛纳希的家乡,大凌河静静地流淌着,似乎也在怀念由它的河水哺育成人的蒙古族文学巨匠。在蒙古族历史上,尹湛纳希第一个脱离了对民间故事和历史传说的依附,创作了以自己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现实生活为题材的书面文学。


    尹湛纳希毕生致力于蒙古汉文事业,他的创作,为丰富民族文学宝库,促进蒙、汉文化交流以及丰富和发展蒙古族文学体裁和文学语言,做出了巨大贡献,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现在,很多国家的学者、专家都在研究他的作品,尹湛纳希的名字和他的作品,已从大凌河畔走向了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