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在线”——打造内蒙古自治区文化门户网站! 内蒙在线 | 《忽必烈》电视连续剧官网 | 草原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 | 乾元驿 | 资讯 | 北方游牧民族专栏 | 国际能源大会 
巴尔虎姓氏


    
      
     巴尔虎姓氏
    巴尔虎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拥有自己古老的姓氏,那种认为巴尔虎人只有名而没有姓的看法显然是错误的。花赛·都嘎尔扎布先生在《新巴尔虎世谱》(蒙文)一书的序言中说:“我们蒙古族有自古承传的众多姓氏。巴尔虎(不论新、陈或居住何方)作为蒙古族中的一个部落,自古到今也拥有众多的姓氏。由于蒙古族称名时的习俗与其他民族不同,名和姓一般不同时使用,所以有些人说蒙古人没有姓氏,这是其不了解历史和事实所致。”漠南蒙古人由于接触汉文化较早,很多蒙古族姓氏均有汉语简称。如蒙古族“黄金家族”的姓氏“孛儿只斤”,便有译成“包、宝、鲍”等不同的汉化简姓。现在又有不少人直接取“孛儿只斤”的“孛”字为姓,以示跟汉姓的区别。巴尔虎人自漠北喀尔喀迁居呼伦贝尔后,由于这里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受外界影响小等诸多因素所致,时至今日起汉名的人也比较少,称姓氏时采用全称,也没有简化的汉姓。巴尔虎人在较正规的场合,一般在名字前加上姓氏,如前面提到的花赛·都嘎尔扎布先生,花赛是姓,都嘎尔扎布是名。关于巴尔虎姓氏的由来,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是由各姓氏的长辈口传给子孙的。日本蒙古史学家小林高四郎曾说:“氏族的来历是蒙古包的火炉旁,或者在放牧的闲暇,由父老根据古老的传说,引用祖先的遗言,口传给子孙后代。”这种口传的方式必然决定了大多数人,对蒙古族姓氏(包括巴尔虎姓氏)的不了解。从《蒙古秘史》中记载男女双方定亲后,男子须到女方家居住等情况看,证明蒙古人曾经历过母权制社会阶段。从巴尔虎人记忆中保留最远古的传说,即巴尔虎代巴特尔与天鹅变成的少女成婚,所生的11个儿子为最初的11个姓氏来看,巴尔虎人只知其男祖先,不知其女祖先,说明他们在经历了母系社会之后,又经历了父系社会阶段。进入父系社会之后,经过漫长的时期,人们领悟到了“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的事实,制定了“同姓不婚”的婚姻制度。由此看来,姓氏的产生主要起着“明世系”、“别婚姻”的两大作用。《史集》中说:“蒙古人有保存祖先的系谱、教导每一个孩子(知道)系谱的习惯。这样他们中间没有人不知道自己的部落和起源。”为此,亲族间不能互为婚姻,只能与外姓通婚,巴尔虎人至今仍保留着这种古老的族外婚的习俗。纵观巴尔虎的历史,其姓氏的演变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一是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巴尔虎等“林木中百姓”被分散编入各千户,这是第一次打破巴尔虎的姓氏结构。在此之前,巴尔虎都是以姓氏为中心,同一姓氏的人生活在一起。二是巴尔虎在清代迁居呼伦贝尔,被分散编旗入佐,这是第二次打破巴尔虎的姓氏结构。如1734年新巴尔虎就是以各氏族的名义申请志愿入旗的,在编旗建佐的过程中,原有的氏族结构和功能被旗佐这一军政合一的新体制所取代。巴尔虎人编旗入佐之后,有一些氏族首领成为世袭佐领。世袭佐领的后代袭受官职时,需将本家族男姓成员的名字逐一排列成“家谱”,并将其中具备资格的人用朱笔书写。同时,普通壮丁也要3年一次编审造册,形成各自的“家谱”。由此看来,巴尔虎从过去口传关于自己家族的历史,演变到按官方要求撰写的“家谱”,应该是巴尔虎人定居呼伦贝尔以后的事情。在此之后,也是巴尔虎姓氏的一个相对稳定期。巴尔虎人自清代以来,比较重视对巴尔虎各姓氏的记载和研究。如古柏礼著有《诸蒙古始祖记》,还著有《巴尔虎姓氏》一书,可惜已失传;额尔钦巴图也撰写了《巴尔虎蒙古史记》、《新巴尔虎源流》、《氏族历史》、《小部落史话》等诸多满、蒙作品。最近十几年中,巴尔虎3旗也出版了一些涉及巴尔虎姓氏的著作,如《新巴尔虎右旗巴尔虎世谱》、《巴尔虎镶黄旗志》、《新巴尔虎左旗文史资料》及《陈巴尔虎旗志》等等。现将有关史籍中,记载的巴尔虎姓氏数列举如下:《黑龙江志稿》收录14个,官其格主编的《蒙古族姓氏》收录13个,毕·达木丁苏荣的《巴尔虎姓氏集》收录新巴虎左旗巴尔虎姓氏41个,《陈巴尔虎世谱》收录新巴尔虎右旗巴尔虎姓氏45个,《陈巴尔虎旗志》收入陈巴尔虎姓氏18个。根据以上记载,除去记载重复的姓氏,今呼伦贝尔境内的巴尔虎姓氏应为63个。  在目前可查的63个巴尔虎姓氏中,不见了《黑龙江志稿》中记载的“富察氏”、“戴卜罗氏”和“戴佳氏”。这些姓氏的巴尔虎人,极有可能都融合到满族等民族中去了。另外,据《蒙古族姓氏》一书记载,翁牛特旗有姓“巴牙古得”、鄂尔多斯部中也有姓“巴牙古得”、“巴尔古图得”、“巴尔古金”、“巴尔古得”姓氏的人,这些姓氏的由来,显然与巴尔虎人有关。不过到目前为止,巴尔虎3旗的巴尔虎人没有冠以上姓氏的,故不统计在巴尔虎姓氏之内。  在巴尔虎姓氏中,也有大姓和小姓之分,从中可以看出姓氏的演变过程。一些大姓在新巴尔虎左、右两旗和陈巴尔虎旗均有分布,且人数较多;而一些小姓现仅有几户,有些姓氏还消失了。据1989年新巴尔虎右旗政协文史委员会的调查,在新巴尔虎右旗境内的巴尔虎姓氏中,各姓氏人口相差较大,如:“铁木尔钦”、“兀良罕”、“哈希努德”均为1户;“哈日嘎纳”、“鄂里木苏”、“察哈台”、“腾贵特”、“诺木钦”等均为3--4户;而一些大姓如“达楞古特”达到283户693人;“吉克忠”达到175户448人。考察姓氏的来源,特别是巴尔虎姓氏的来源,并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历史的风化作用只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大致的轮廓,许多问题如果追根究底,也很难得到圆满的答案。如果说血缘关系是维系社会生活的重要基础,那么姓氏则是家族绵延的标志。具体地说,任何人从前代继承了姓氏,如无特殊原因,都不会轻易放弃它。时至今日,人们也在自觉不自觉地维护着姓氏的标志作用,在给子女命名时很少有改用他姓或重新发明个姓氏。这种情况也注定了巴尔虎自移居呼伦贝尔以来形成的姓氏格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可能被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