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注册   客户服务   关于我们     内蒙在线
历史 人物 文化 地理 风俗 名词解释 文物考古 特约专家 著作检索

当前位置:北方游牧民族/风俗/mgz/娱乐民俗/那达慕/正文


一试胆量要驯马


    驯马是蒙古族传统的一个马术项目,和“男儿三技”一样是体现蒙古族勇敢和胆量的一种活动。精骑射、驯烈马是一个优秀男子的标志。据《蒙鞑备录·马政》载:“其马初生一二年,即于草地苦骑而教之,却养三年而后再乘骑。”

    驯马,在清朝时称为:“诈马”,是一门绝技,只有剽悍机敏的棋手才能胜任。因为所驯之马多为生马,一般人是很难制服的。马驹断奶后,在草地放牧,二年后开始调教。从未被骑过的生马,性格暴烈,见人连踢带咬,无法靠近,这时就需要一位娴熟而勇敢的的骑手来骑乘骏马,手持套马杆来驯马。套马杆是一根结实而有韧性的木杆,杆头系有皮绳,用来套住马脖子。这比古代欧洲用绳子来套马要先进得多了。生马见人后就要迅速的逃奔,此时,驯马手策鞭猛追,用套马杆准确的将马套住,抓住套马杆不放松,奔跑一段路程后,接近生马,乘机敏捷果断地跳上马背,生马自然是暴跳如雷,狂奔乱叫,而驯马手却随着马的顽悍和倔强的姿势而顺水推舟,不断改变骑法来应对。直到马声嘶力竭,被迫制服为止。这种惊险的驯马,只有勇敢的骑手才能胜任,所以历代人民都把驯马作为衡量优秀骑手的尺度,后来作为传统的表演项目。

    马长出四齿后就要去势,去势时也得由驯马手将马套住制服,另一个驯马手双手揪住马耳朵,再有一人紧拉马尾巴,三人同心协力,迅速将马按倒在地,实行阉割。这种去势的马,蒙古语称:“阿塔思”意即骟马。去势后的马又经过二三年放牧,再次,调教乘骑,这时马的性情才变得温顺了许多,白天不给马喂食,到晚上才在草地放牧。一般来说,牧人们对马的训练很严格,但是从不用鞭子打他们,而是爱护地接近他们,使之与人产生深厚的感情,已驯的马不咬人也不乱踢人,步伐能随人意的调训而改变,但必须善于应用驾驭的方法才行。

相关文章
文化
蒙古族的骑射
远古中短篇英雄史诗的发展及其历史类型
元明清时期蒙古族的农业技术简述
敖包文化渊源简述
幻想故事
风俗
待客禁忌早知道
剽悍男儿出赛马
除恶扬善传美德——卫拉特蒙古人的“十恶”与“十善”
地理
祖国的绿色宝库--大兴安岭
明代内蒙古地区
历史
保安族
东乡族
土族
人物
席尼喇嘛-乌审旗“独贵龙”革命运动领袖
张穆-清代著名的蒙古史学者
立山-慈禧太后的心腹,清朝权臣
兀纳失里-明代哈密王国的统治者
弥勒僧格-蒙古族反清起义领导人
内蒙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Nmonline.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471)3327501 FAX:3327501 EMAIL:
zj_nm@shou.com wyl_nm@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