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北方游牧民族/历史/mgzls/清代蒙古/卫拉特蒙古的发展/正文
土尔扈特与和硕特的向外发展 随着卫拉特各部的发展,到17世纪20年代,卫拉特的牧地已经扩展至东起阿尔泰山西至斋桑泊,南起伊犁河谷北到鄂毕河、托博尔河上游、伊希姆河流域。卫拉特的人口与畜群的不断增加,使卫拉特诸部之间为争夺牧地及草场的矛盾日益明显,于是一些卫拉特部开始谋求新的发展。
1628年,土尔扈特部首先向付尔加河下游迁徙,奔向里海以北付尔加河下游草原,他们沿途征服了鞑靼各部族。1630年到达了伏尔加河下游,将那里的诺盖人赶到了河对岸,从而占领了从乌拉尔河到伏尔加河、自阿斯塔拉罕到萨玛尔河的辽阔土地。
1637年到1639年,和硕特部逐渐南迁至青海,他们的南迁具有政治色彩,当时,正是西藏历史上发生教派间迫害与反迫害的激烈斗争时期,噶举派联合当时夺取西藏统治权的藏巴汗政权,对格鲁派进行了又一次大规模的迫害。1635年,绰克图应藏巴汗之请,派其子阿尔斯兰率军入藏,格鲁派罗卜藏却吉等决定向卫拉特部求援,得到了卫拉特部的认可。1635年,顾实汗为了摸清青藏地区的真实情形,化装成香客前往拉萨,在途中遇到阿尔斯兰,对其进行了游说,使阿尔斯兰改变初衷,倒戈攻向藏巴汗。1636年初,绰克图下令处死了阿尔斯兰,反格鲁派联盟出现了内讧。
1636年,顾实汗联合卫拉特各部联军万余人抵达青海境内的布隆吉尔河岸。1637年初,在青海湖北,卫拉特联军与绰克图军队进行了激战,绰克图兵败被捕,顾实汗占领青海后,发现这里地广草美,于是将和硕特人大部分迁到了青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