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北方游牧民族/历史/mgzls/明代蒙古/元廷北迁与南北对峙/正文
脱古思帖木儿的败土 1378年北元昭宗死后,其子脱古思帖木儿即位。脱古思帖木儿早在1370年时在应昌被明军俘虏,1374年时被送还。脱古思帖木儿即位后,被称为乌斯哈勒汗,年号“天元”。
自1372年明朝北征受挫后,前后十年左右的时间里,明朝与北元维持着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明朝方面虽不敢贸然出兵,但是却在幕后做着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因为仍拥有北方大片疆土的北元始终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一块心病。
元延北迁后,云南的梁王与蒙古大汗始终保持着君臣关系,并且每年向蒙古汗庭派遣使臣。明朝曾几次扣留梁王派往蒙古汗庭的使者,而且多次招降梁王,均遭到拒绝。
1381年(天元三年,洪武十四年),朱元璋命傅友德为征南将军,蓝玉、沐英为副将军出征云南。明军分两路发起进攻,梁王派达里麻率军十万迎战,但终因寡不敌众而败,明军乘胜直取昆明,梁王把匝拉瓦尔密自杀,云南悉数为明军所占。1382年,(天元四年,洪武十五年),明朝又招降了女真各部。一切准备就绪后,明太祖朱元璋终于对辽东的纳哈出发动了进攻,纳哈出是是木华黎的后裔,木华黎死后,他的子孙世袭其爵位,统辖着兴安岭左右地区。纳哈出拥有强大的军事势力,与北元朝廷形成南北呼应的局势,对明朝是一大威胁。1387年,朱元璋派冯胜为大将军,出兵二十万北征纳哈出。其间明朝曾派被俘元将乃剌吾携书劝降,不久之后纳哈出的部将观童投降,使纳哈出军心浮动。六月,纳哈出投降,被明太祖封为海西侯。
纳哈出投降后,使朱元璋征讨北元的信心大增。1388年三月,蓝玉等人率十五万大军,派王弼为先锋,进军鱼儿海附近元主脱古思帖木儿的汗帐。当时适逢大风扬沙天气,而且元主脱古思帖木儿根本没有料到明军会来,因此毫无防范措施。太尉蛮子仓促应战,很快兵败被杀。脱古思帖木儿带着太子保奴、知院捏怯来、丞相失列们等数十骑逃走,而其次子地保奴及很多的嫔妃、官员及人马兵器均为明军所获。
脱古思帖木儿等人逃出后直奔和林,想依靠丞相咬住。在土拉河遇到部下也速迭儿的袭击,脱古思帖木儿及其子天保奴被杀,捏怯来、失列们等投降了明朝。
捕鱼儿海战役的失败,对北元朝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北元王室贵族想要重新入住中原的希望从此完全破灭了。在明朝对蒙古的多次大规模军事进攻后,蒙古军事实力逐渐减弱,蒙古内部又陷入了不断地内部混乱、争夺汗位的斗争中,北元彻底丧失了恢复昔日威风的可能。而明朝方面,虽然对蒙古不断的发动军事进攻,但是他们只是想要蒙古归附,他们也没有能力消灭掉漠北的蒙古政权,因此,明朝与北元——蒙古两个长达二百多年的政权对峙局面,就此形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