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北方游牧民族/风俗/mgz/经济民俗/饮食/红食/正文
宫廷燕飨烤全羊 烤全羊是蒙古族传统的佳肴。它是从元代宫廷燕飨继承下来的一种整羊宴。在清代颇受清廷青睐,称“诈马宴”,常用来招待蒙古王公。清乾隆帝曾大发诗兴,作诗赞美此宴。
“诈马”即蒙古语“珠马”或“招木”的异译,指的是用蒙古族传统的屠宰法杀之后,热水煺毛,去掉内脏,收拾干净的白条绵羊烤制的一道名菜。其色、香、味、形俱佳,是蒙古肉食中最讲究烹调技艺的上乘大菜。多在喜庆宴会、招待贵宾、隆重祭典和馈赠尊贵亲友时享用。历史上烤全羊有火烤、柳蒸、炉烤等多种,自清代以后,均用专门的烤炉烤制。分为供品、宴席和礼品三种烤全羊。供品烤全羊用于隆重的祭典,如祭敖包、祭神,多用当年羯羊烤制;礼品烤全羊以中等羊烤制;演习烤全羊则用肥尾大羯羊烤制。
据《元史》记载,十二世纪时蒙古人“掘地为坎以燎肉”。到了元朝时期,蒙古人的肉食方法和饮膳都有了很大改进。《朴通事·柳蒸羊》对烤羊肉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元代有柳蒸羊,于地作炉三尺,周围以火烧,令全通赤,用铁芭盛羊,上用柳枝盖覆土封,以熟为度。”这说明不但制作复杂讲究,而且用专门的烤炉。在清代各地,蒙古王公府第几乎都用烤全羊招待贵宾,是高规格的礼遇。
烤全羊的制作法简单说来,即把绵羊宰杀后,不扒皮,先在皮肉之间吹进一些空气去,在开水锅里蘸一下捞出,把毛去掉。割去四蹄,胸口上开个八寸长的口子,把内脏和肠子取出,洗静胸腹腔,装进二斤葱五头蒜去,再将二两干姜、一两半打料、五钱花椒、半斤盐捣碎拌匀,大部分撒进胸腹腔中。在前腿、后腿、脖颈等肉厚之处,划成一寸宽、五寸长的口子,将剩余的混合调料撒进去。将二两红糖和七八两酱油搅在一起,滚开以后,均匀地浇在煺洗干净的羊皮上。待其稍干,嫩嫩地再涂一层食用油,将铁链子从胸膛穿入,一头钩住气管,一头钩住耧斗骨,装入特制烤炉中烤制。大的要用四个小时,小的约烘烤三个多小时就可以了,出炉的烤全羊外皮酥香,味美肉嫩,让人不吃都眼馋。按照一般规矩,宴席上五道菜后,才把烤全羊置于大盘端来,请宾客观赏之后,再把它端回去,按皮和肉分别切成片或块重新上桌供食用。吃时可随意用合叶饼,夹着肉和大葱、甜面酱等佐料吃,和吃北京烤鸭有点相似之处,不过这是现在人们的吃法,旧时,不是光吃这么简单,在席间是要说敬献烤全羊词的,并且要介绍其由来和做法。因为礼献祝辞是蒙古人的一种传统礼仪,也是一种美好的祝愿和象征,所以在一些比较隆重的宴会上,祝辞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但随着这种宫廷燕飨走入了寻常百姓家,大家也就免去了这些比较繁琐的礼仪,和亲朋好友或家人一起直接享用烤全羊就可以了。
清代初康乾年间,北京“罗王府”(即阿拉善王府)的烤全羊,名气就很大,其蒙古族厨师嘎如迪名满京城。从清末明初到新中国成立初,各地蒙古王府中虽有烤全羊,唯有阿拉善王府的烤全羊最有名,因为该王府有一批以胡六十三烤全羊师为首的名厨掌炉。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人民政府对蒙古族传统名菜的重视,不但恢复了这道名菜,而且有了许多改进。如今,烤全羊以其独特的民族风味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如果你来内蒙古旅游,就会在一些蒙古族风味的餐厅中吃到这道大菜,还伴有优美的民族舞蹈,此时,你会觉得,你不仅仅是在吃菜,也是在品味一种有古典韵味的民族文化。
|
|
|